浅议职工福利费政策改革

时间:2022-07-23 12:07:58

浅议职工福利费政策改革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关于职工福利费的相关政策,对职工福利费问题进行了解析,以期达到加强和规范职工福利费管理。

关键词:福利费;政策

近年来,关于规范企业职工福利费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使过去政策不十分明朗甚至有些模糊的职工福利费政策,变得越来越明晰。首先是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41号)取消了企业职工福利费按标准提取的政策,要求企业据实列支职工福利费,这使得延续多年的按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财务制度得以终结,福利费不再是企业提取以后可以任意自由支配、随意开支的“大筐”了,这也预示着国家开始控制和规范职工福利费的开支使用情况了。2009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文件),其中专门就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以及职工福利费核算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它从税务角度进一步明确了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对企业的纳税和会计核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09年11月财政部又专门针对职工福利费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文件),该文件尽管是以列举的方式对福利费开支范围进行的规范,但它给我们指明了哪些是国家允许的福利费列支范围,可以说是解决了近年来困惑企业的许多难题,让企业真正从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规范和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

一、规范和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意义

1.原有的“高福利”政策已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能力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旧有的低工资高福利的模式已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以减轻企业负担。这其中就包括通过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企业的人工成本制度,逐步将福利费纳入企业的工资总额管理;还包括逐步推进内设集体福利部门的分离改革,实现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等。

2.让工资反映真实收入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企业随意调整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导致企业职工福利费与工资及其他成本费用边界不清。应该看到职工福利费相对于工资薪酬,它只是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但在不同的行业、企业之间,职工福利费的发放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样一来,工资就不能完全反映职工的真实收入,职工得到的报酬也不完全是由他付出的劳动所决定,而是与他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有相当大的关系,扭曲了社会劳动力真实成本和市场价格。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和规范职工福利费,让工资反映真实收入。

3.明确了职工福利的涉税问题

过去,企业对于以职工福利为名发放的各种补贴的纳税问题并不像发放工资一样严格纳税,不少企业都以发职工福利为名滥发钱物,并以此来“避税”。对于职工福利的涉税问题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和规定,税务机关掌握的尺度也各不一样,造成了税负不公。现在文件对职工福利费进行了明确界定,并明确规定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全国有了统一的政策规定,不仅能够遏制一些行业、企业以职工福利为名滥发钱物,也可以有效制止企业通过发放职工福利“避税”现象,可以更好地体现纳税公平,也有利于职工福利的公开透明。

二、新规值得关注的具体内容

1.对企业职工福利费进行了明确界定。

财企[2009]242号文件,首先对企业职工福利费进行了明确界定,即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我们知道企业的人工成本,可划分为工资(含年薪、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和福利两大类。其中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按与工资的相互关系,又可划分为两类,一是按工资一定比例缴纳或提取的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是其他与工资没有固定比例的福利待遇支出。文件规定的职工福利费,即为第二类职工福利,所要规范和加强管理的也正是这类非固定利。

2.福利费开支范围与以前财务制度规定的主要区别

财企[2009]242号文件除继续保留《企业财务通则》中关于福利费开支范围的传统项目(如: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职工困难补助、福利部门人工费用等)作为福利费管理外,文件还特别明确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将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以前企业对于这一项目开支的合理性很难找到明确的依据。现在文件明确规定将该项支出纳入福利费管理,为企业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明确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相关支出则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这一条款的规定,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公务用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各种补贴给予了明确界定,避免了各种变相发工资现象的发生。3、职工疗养费用、防暑降温费、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及维修保养费用、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调整纳入职工福利费范围。这一规定进一步将职工享受的各方面福利统一归集到福利费管理,使发放的福利项目更加明确和规范。4、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已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或提取,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再列作职工福利费管理。这一规定使企业各种基本保障与其他福利待遇严格区分开来,便于企业对基本保障利和其他福利的区别对待。

三、加强职工福利费的会计核算

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四条要求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财企[2009]242号第六条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即强调企业福利费核算要做到制度健全、标准合理、管理科学、核算规范。两个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企业规范福利费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地职工福利费发方使用管理办法,并单独准确的核算企业全部福利费支出。为了满足准确核算的目的,笔者建议每次发生属于《通知》中规定的福利费开支范围的内容时,可以编制两笔会计分录。即首先在发放时,全部在员工福利下归集发放,再根据所属的列支科目进行提取。最终员工福利的借方发生额反映文件所规范的企业全部的福利费支出情况。具体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员工福利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同时:

借:管理费用-员工福利(劳动保险费、劳动保护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员工福利

这样,既可以达到独立核算、准确核算的目的,也能满足财政、税务部门对企业关于加强福利费财务管理的要求。

总之,福利费政策涉及职工、企业、国家各方的利益,随着福利费政策的不断改革,这个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与尖锐,企业唯有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合规、严格规范、真正维护职工、企业、国家的各方权益。

上一篇:浅谈货币资金的审计要点 下一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