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和合文化的现实价值

时间:2022-08-30 03:07:11

中华和合文化的现实价值

【内容提要】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承认事物差异的前提下,强调把彼此不同的事物协调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强调和谐与融合,蕴涵着中和之道,和生万物,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这给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在人类社会面临种种问题的当下,探究和合文化的合理内核,对当代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引作用。

【关键词】 和合文化 丰富内涵 现实价值

【作者】 汤德森,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副教授。汪慧,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之中。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放眼国际同样也很不太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问题不断。中华民族传统的和合文化强调和谐与融合,蕴涵着中和之道、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这对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各种文明之间的各种关系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原则。探究和合文化的合理内核,弘扬和合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一、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

和合是指“在承认事物的不同和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①《说文解字》对“和合”的释义有两种:一曰“相应也”,即唱和之初;二曰“调也”,即多种不同事物、成分、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关系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有着和谐、和顺、谐和、调和、和睦、中和等多种相异又相同的涵义。先哲认为,“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是异质因素的融合。和合的连用,表达了一种团结协作,内聚向心之义,是指“在承认事物的不同和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强调的是多元和谐、对立消解与异质协调,追求的是至真至善的圆融。和合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

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合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类要善待自然。人类要根据《易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原则尊重自然,不要过多干涉和破坏自然,把自然看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存在,把自己充分融入自然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合二为一的辩证法。《易经》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不否定区分事物性质的同时,强调事物之间的阴阳互补、刚柔并济,这样事物才能发展变化。任何事物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要在承认各种异质要素有矛盾、有冲突的前提下,也要强调它们之间和的一面,把各种异质要素和合在一个统一体中。

3.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社会和事物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这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为人处事的价值观,也是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精神导向。

4. 和实生物、和合而兴的发展观。不同要素、不同事物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充分展现各自的性能,从而使整体的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不同事物在这个和谐统一体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异质要素的积极成分发展自己,产生新的特点与性能,从而孕育并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5. 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的民族,一向推崇“志同道合”、“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协和万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精神理念,可见中华民族的骨髓里都浸透着和合的精神。

必须指出的是,“和合”强调的不是和稀泥似的各种因素的杂糅,而是不同因素的相依而共存共生、相互融合,从而能在差异中完成整合和发展。同时,和合不是否认矛盾,而是强调矛盾双方的协调、统一与和解,主张的是一种双赢的最佳状态。和合在尊重个体的同时凸显整体,在对立统一中实现融合的最佳状态。

二、和谐社会建构视阈下和合文化的精神价值

科学全面地理解和合文化的内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1.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和合文化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范式。和合是在承认矛盾、冲突和斗争的前提下,主张解决矛盾,使得诸多异质要素和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吸取各个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形成总体上的平衡与合作。用和合思维去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使物为我所用,同时还应注意“度”,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统一,有助于坚持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用和合方法解决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量与质的关系,不可偏颇,有助于统筹兼顾,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用和合思维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在保持各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共同进步与发展。

2.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坚持“和而不同”的思维模式与原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民族风情不同,各异。针对这些差异,我们不可能采取一种模式、一种政策、一项规定去实现政令的传达与落实。“和而不同”是我党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党主张在保持中央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针对各地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针政策,鼓励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与文化。同时,我党主张对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及其文化流派都应予以尊重、包容与承认,通过沟通协调,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状态。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尊重各民族的特色,在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本民族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针对人民群众中不同的,采取自由的政策,允许各宗教存在,并给予信教群众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保护支持他们合法的宗教活动,充分尊重人民的民利。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育创新探讨 下一篇:高校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