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歧义现象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02 03:07:12

中英歧义现象比较分析

摘 要:歧义是英语和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指同一结构形式具有一个以上的含义。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丰富人们对歧义的理解,从而避免其对教学实践的干扰,最终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歧义出现在各种语言中并涉及语言的许多方面。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歧义可作不同分类。由于歧义现象源于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跟踪歧义的触发、显露、消除和利用的全过程,将有助于从整体上去把握语言的理念。[1]

一、歧义的含义

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歧义进行了阐释。哲学家Plato认为歧义是诡辩的主要成因和错误的推理。Herndon根据生成语法将歧义句定义为有相似表层结构但是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Paul Grice 从会话含义方面解释了歧义:歧义的句子是说话者在说话时故意带有言外之意并希望听者能够理解这层含义。在中国,歧义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语言错误,50年代后随着转换生成语法的传入,许多学者才对歧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张克礼指出歧义就是有多种含义多种理解。秦红林认为,当一种表达可以进行语法结构分析并且语义合理,但是有多种深层结构,则是有歧义的。邱淑德将歧义定义为语言结构和含义的特殊关系,歧义句有着相同的句子形式但是多种含义。

二、英汉歧义的主要类型

(一)、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主要源于同音词和超音段特征,例如停顿、重音、语调等等。作为汉语和英语里的常见现象,同音词经常引起歧义,甚至有趣的误解。例如:

1)“I had a round of golf with my wife this morning.”

(“今早和我老婆打了一场高尔夫”)

“Which won?”(谁赢了?)

“Which one?” thundered the husband, “how many wives do you think I have?”

(丈夫勃然大怒:“哪一个?你以为我有几个老婆!”)

这段对话里的歧义源于一个同音词“won”和“one”,虽然发音相同,含义却相差甚远,引起了听者的误解。同样,汉语里 “qíshì”这个发音可以代表“歧视、骑士、奇事”等不同词汇。

英语单词中也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之分,重音对于区分词义,词性以及语义都有重要作用,但有时重音也能触发歧义。例如:

2)There is a bluebottle on the table.

桌子上有一只青蝇。

There is a blue bottle on the table.

桌子上有一个蓝色的瓶子。

(二)、词汇歧义

世界上的物体是无限的,但是一种语言的词汇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给每个物体命名。出于语言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考虑,很多语言都会用同一个词表达不同的含义,而研究表明,词汇歧义主要由多义词引起的,在英语汉语中都很常见。例如:

3)Ann is looking for the glasses.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Ann正在找“眼镜”,或者是找“玻璃杯”。再看一下下面的汉语句子:

4)山上有许多杜鹃。

这里的“杜鹃”既可以指“杜鹃花”,也可以指“杜鹃鸟”。

(三)、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指具有相同表层结构但是深层结构的句子。例如:

5)John greeted the beautiful girl with a big smile.

在这句话中,介词短语with a big smile在句法深层结构中不同的位置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如果其作为状语修饰greeted,本句话将翻译成“John面带笑容和那位美女打招呼”;如果将介词短语修饰“girl”,那么这句话则可以理解为“John和那位面带笑容的美女打招呼”。同样,句法歧义也会出现在汉语中,例如“小丽和小明的妈妈”既可以理解成“小丽和/小明的妈妈”也可以理解成“小丽和小明两人共有的妈妈”

(四)、语用歧义

Donnellan认为语用歧义作为歧义的一种类型无处不在,因为语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随时都有产生歧义的可能,同一语言形式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引起歧义。例如:

6)My car has a flat tire. (我的车胎没气了。)

这句话如果是车主在汽车修理站说的,那么听话人汽修工就可以推导出他的语用含义是请求——请求帮助修补漏气的轮胎;但是如果是车主在大街上被交警质问为什么乱停车,那么上面的句子只是适合语境的回答,承担着解释的语用功能。

歧义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语言现象,经常会造成误解给交流带来不便。通过以上对中英歧义的研究,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消除歧义,进而使语言更加具体、清晰;同时我们还可以巧妙运用歧义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实现良好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莉娟,《英语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 和春芳,英语歧义及其语用功能[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作者简介:孙熙阳,女,出生于1984年8月,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英语教师,助教。

上一篇:做事不做官的革命家 下一篇:浅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益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