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范文

时间:2023-09-15 05:0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1

道路施工合同范本施工合同范本一经市府基建办施工处批准,本工程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公开招标(协商议标或甲方委托),由乙方承建,为了明确工程内容及双方权利义务,本着互相协作、紧密配合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

装饰施工合同范本施工合同范本1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国家建设部、省市建委对建筑装饰工程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签定合同如下:一、 工程概况及承包方式1、 工程名称:2、 工程地点:3、 工程承包

施工合同通用条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一、词语定义及合同文件 1、词语定义 下列词语除专用条款另有约定外,应具有本条所赋予的定义:1.1通用条款: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的需要订立,通用于建设工程施工的条款。

综合布线施工合同范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供 方:一工厂地址:二工厂地址:商务部地址: 邮编:电 话: 传真:需 方:合同内容:今向供方订购以下产品:订货条款:1.本订单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否则视为无效。

油漆施工合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施工方(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就乙方承包甲方的家庭涂料装饰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工程地址:___________

广告牌施工合同范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甲方:乙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建筑安装施工合同范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工程名称:_________审查单位:_________工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合同双方:建设单位: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施工单位: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委托施工合同契约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立契约书人委建人_________(甲方)与建方_________(乙方),本契约不动产标示委建事项经由甲乙双方同意订立条款如下,以资共同遵守:第一条房地标示:本契约房屋坐

绿化施工合同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建设单位(甲方):_________施工单位(乙方):_________根据_________市建委有关规定,甲方将武汉首期绿化工程委托给乙方施工,根据该工程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合同。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第一章一般条款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外墙涂料施工合同范本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乙方承接甲方外墙涂料工程施工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第一条: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工程地点:2、工程范围:根据施工图纸和甲方要求负责外墙涂料工程的样板

工程施工合同书一、词语涵义1 词语涵义除上下文另有要求者外,合同中下列词语应具有本条所赋予的涵义:1.1 有关合同双方和监理人的词语(1)发包人:指专用合同条款中写明的当事人。(2)承包人:指与发包人签订本合同协议书的当事人。

福建装修施工合同范本福建装修施工合同范本甲方:住所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公司地址:本工程设计师:联系电话:施工队负责人:联系电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湖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家庭装饰工程交易规定及本工程具体情况,

商业装潢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家庭装潢是把生活的各种情形物化到房间之中,土建工程完成后,房间内部装修设计从清水房,到简装、精装、豪华装修。 改变建筑可以改变的布局,以到达我们想要的完美居住效果,这就是装潢。

室内装饰施工合同的范本室内装饰施工合同的范本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委托人(姓名):_________单位:_________住所地址: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手机号:_________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单位名称:_________资质等级:_________营

桥梁涂装施工合同范本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本工程于一九九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公开招标、邀请投标、协商议标确定由乙方承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施工合同范本第一部分协议书发包人(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包人(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

施工合同范本发包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 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承包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 址:____________

标准农村建房施工合同范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依合同的具体含义不同而有所不同。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来说,合同的内容是指当事人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书来说,合同的内容是指据以确定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同条款。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合同书立合同单位: (以下简称甲方)(班组)(以下简称乙方)一、目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乙方无发生因工伤亡事故。乙方施工项目责任期限内在项目部、集团公司、市(地)省、国家(部)级安全、文明检查中必须确保合格率为100%,杜绝不良影响

包工包料建房施工合同范本包工包料建房施工合同范本1甲方:乙方:承包形式:1、 乙方负责承包1#-3#多层住宅楼图纸中所设计和标注内外垟装修工程和粉刷油柒工程、粉刷油柒工程包工包料,其它均为清包工。

标准版个人建房施工合同协议书标准版个人建房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一甲方(房主人):乙方(承包人):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双方协商就私人住宅建房工程达成协议,为规范建造私人住宅工程中双方的民事行为,特制

工程施工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有关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 工程承包给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力与义务,特签订如下协议条款,供双方共同

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范本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范本一发包人(以下简称甲方):承包人(以下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混凝土道路及练车场地硬化工程施

地下车库施工合同范本甲方:XX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施工单位(以下简称乙方)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将地下车库-回迁楼大清包给乙方施工。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明确双方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有关法律、行

国际工程施工合同(一般条款)国际工程施工合同(一般条款)定义和释义1.1 在本合同中,除按上下文另具意义者外,下列词语应解释如下:“业主”指第二章中所指定的雇用承包人的一方或其权利合法继承人,但不包括业主的受让人,经承包人同意者除外。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第一章一般条款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消防工程施工合同消防工程施工合同发包人(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承包人(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双方本着友好、诚信、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达

建设工程施工协议建设工程施工协议合同编号:_________发包方:_________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委托人: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

关于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范本第一部分协议书承包人(全称):分包人(全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鉴于(以下简称为发包人)与承包人已经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以下称为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格式范本核心内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由房地产商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是为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受到损害。当房地产商委托施工单位建设商品房时,两者就会签订合同。

关于建筑施工合同范本外墙涂料施工合同范本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乙方承接甲方外墙涂料工程施工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

关于装修施工合同范本福建装修施工合同范本甲方:住所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公司地址:本工程设计师:联系电话:施工队负责人:联系电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湖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家庭装饰工程交易规定及本工程具体情况,

土石方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为明确双方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义务

货资施工合同范本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甲乙双方就甲方在_________楼,委托乙方贷资施工、贷资事宜,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贷资施工合同,合同如下:第一条甲方兴建的综合楼,位于_________,建筑面积_________,建筑物_________层,总投资约____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样本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发包人向承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一)发包人:________承包人:_______工程项目及相关文件:_______上述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合同范本一发包方:______________承包方: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参考1发包人(甲方):×××公司承包方(乙方):×××装饰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范本示例1经市府基建办施工处批准,本工程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公开招标(协商议标或甲方委托),由乙方承建,为了明确工程内容及双方权利义务,本着互相协作、紧密配合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

上海市家居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上海市家居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9】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甲、乙双方在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

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总承包合同指约定一家承包商组织实施某项工程或某阶段工程的全部任务,对主承担全部责任,履行承包商所拥有的全部权利的合同。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根据要求,必须加快_________的土石方清运速度,甲方就乙

道路施工合同范本道路施工合同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范本作参考!临时道路施工合同范本发包方: (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 (以下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

装修施工合同范本下载装修施工合同中有很多注意事项,小编整理了几篇范文给您参考,下面是由整理的装修施工合同范本下载,欢迎阅读。【装修施工合同范本(一)】发包方(甲方):承包方(乙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

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协议书范本住宅装饰装修对于干这行业的人是必须清楚的,下面是由整理的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协议书,欢迎阅读。【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协议书(一)】委托方: (以下简称甲方)受托方: (以下简称乙方)甲方因装修工程的需要,委托乙方进行室内装修设计工作,经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国际)国际土木建筑工程合同雇主:________承包人:_______工程项目及相关文件:_______上述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第一部分 共同条件定义与解释定义第一条 本合同(按下文规定的定义)中的下列词和用语,除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港口1)港口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名称:甲方:乙方:年月日一、合同协议书甲方_______为兴建________工程,接受了乙方_______对本工程的投标,为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及义务,经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协议:1.本协议书中的名词和用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电力2)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第一章词语涵义及合同文件第一条词语涵义《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由《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 称《合同条件》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协议条款》(以下简称《协议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2

一、建设目的

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二、建设内容

(一)查询场所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县政府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应分别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方便社会公众查询政府信息。

(二)政府公开信息来源及交接

1.信息来源。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应将本单位对外公开的政府信息文件除在本乡镇、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公开外,每月底要及时向县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报送(纸质文件一式三份和电子文本)。

2.交接方法。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对各乡镇、各部门及相关单位送交的政府公开信息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本进行检查核实,确认无误后,填写《户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交接单》正式移交,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送交台账。对经过核查无误的各乡镇、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文件要按照有关程序及时转交县档案馆、县图书馆,方便干部群众查询。

(三)政府公开信息管理

1.科学管理。为使公众进一步准确、快捷地查询所需政府信息,各乡镇、各部门及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要对政府公开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建立查询检索体系,并从公开机构、工作职能、涉及问题等不同角度,建立查询目录,方便群众快速查找所需政府信息。

2.建立公众查询登记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及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要建立统一的查询点标识,对来访、查询群众按照“先登记、后查询”的原则,对查询群众的姓名、年龄、职业、身份证件及查询文件编号、内容等进行查阅登记,防止文件破损、丢失等事件发生。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户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中“谁公开、谁审查”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及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要对所保管的政府信息公开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妥善保管;对不应公开的文件违规公开造成严重影响,或因管理疏漏造成文件破损、丢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要求

1.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各乡镇、各部门及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的规定,及时将已产生或已接收的政府信息文件进行公开。

2.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利用率。各乡镇、各部门及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要从方便公众查询的角度出发,对已接收的不同部门政府信息进行整合,不断丰富政府公开信息的内容,及时更新有关信息,提高政府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利用率。

3.拓展网上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服务。县政府门户网站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网站要设置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检索点,方便公众网上查阅政府信息。

三、建设资金

(一)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资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各级政府应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常开展,县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设立所需设备及资金由县财政提供资金保障;各乡镇、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所需费用及日常维护管理资金由本乡镇、本部门和本单位自行承担。

(二)政府信息公开成本费用收取及减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为公民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执行,对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中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四、保障措施

(一)场所设置

各乡镇、各部门及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落实建设资金,安排专人负责,确保7月底前按时高质量完成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

(二)人员配备

各乡镇、各部门及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要认真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户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户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公开场所文件资料、查阅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引导群众查询、检索政府信息。

(三)资金管理

县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统一进行划拨和监督管理,县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资金由本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宣传引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3

目前,中国工业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电子口岸全面运行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部分联网应用项目于2000年12月15日至2001年3月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地区进行试点。电子口岸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一个公共数据中心,使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报关、出口退税、结售汇核销等手续。该系统推广使用后,可减少企业奔波劳累之苦,使进出口业务更方便、快捷,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国家电网启动SG186工程

2006年4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在全系统实施“SG186工程”的规划。根据规划,“SG186工程”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二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重要法律保障。《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可见,《条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行政法制化,这无疑将给电子政务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电子病历开始标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是指社会上传播和散布的,与事实不相符、不准确,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信息。

第三条行政机关依据行政职责承担相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义务。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应当遵循发现及时、落实责任、处置迅速、控制得当的原则。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工作。

各级行政机关负责本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工作,并对涉及本机关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进行确认;难以确认的,报主管部门确认。

第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发现机制,及时发现涉及本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

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信息媒介的主管部门应当强化对所管辖信息渠道的监督管理。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接受公众反映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渠道。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制定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预案。发现涉及本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后,要立即按有关规定,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新闻会等方式和渠道,及时准确的政府信息。

第七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除依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外,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审批:

(一)以市人民政府名义进行澄清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以市人民政府部门名义进行澄清的,须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或工作内容的,须事先征得相关部门同意;涉及重要事项或敏感问题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以区县人民政府名义进行澄清的,须经本区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审批;涉及市人民政府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的,须事先征得相关部门同意;涉及重要事项或敏感问题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对未及时澄清本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对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秩序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95号)、《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违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对传播和散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并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中新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十二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通信、邮政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澄清关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5

关键词:袁世凯 新闻法制 法制现代化

袁世凯政府开始于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终结于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在这一历史时期,袁世凯以拥护共和为幌子,以加强专制和复辟帝制为真实目的,为加大对新闻界的控制而不断加强新闻法制建设。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出梳理,供商榷。

袁世凯政府出台的专门新闻法律法规

为巩固统治,袁世凯被迫在口头上承诺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了“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①实际上,该约法改变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有在“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才可以限制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之权利的规定,将限制的范围笼统地规定为“法律范围内”,从而为自由擅断提供了宪法依据。除此之外,袁世凯政府还加强了专门新闻法制建设。

《报纸条例》――“世界上报律比较之最恶者”。为使摧残新闻事业活动合法化,1914年4月,袁世凯政府在继受《大清报律》、日本《新闻纸法》的基础上,以“教令第四十三号”颁布了专门适用于报业的法令《报纸条例》。该条例共35条,除规定了报纸的注册条件及手续、对报道错误或失实的处置、对各种违规者处罚外,还规定下列内容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害治安者;败坏风俗者;外交、军事之秘密及其他政务,经该管官署禁止登载者;预审未经公判之案件及诉讼之禁止旁听者;国会及其他官署会议,按照法令禁止旁听者;煽动、曲庇、赞赏、救护犯罪人、刑事被告人,或陷害刑事被告人者;攻讦他人阴私损害其名誉者。违反者要处以很重的处罚。不但如此,该条例还从经济上限制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定在报纸发行前应“缴纳保押费”。当时北京英文《京报》称其为“世界上报律比较之最恶者”。②

此后,袁世凯政府又相继补充颁布了《陆军部解释“报纸条例”第十条第四款军事秘密之范围》、《报纸条例未判案件包括于检厅侦查内函》、《报纸侮辱公署依刑律处断电》等规定。1915年7月,《修正报纸条例》的颁布,强化了经济控制手段,进一步扩大了“警察官署”控制报纸言论的权力。

《出版法》规定禁刊内容及处罚规定的专律。1914年1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了《出版法》,将《报纸条例》中限制报纸的内容扩大到所有出版物:淆乱政体者;妨害治安者;败坏风俗者;煽动曲庇犯罪人、刑事被告人或陷害刑事被告人者;轻罪、重罪之预审案件未经公判者;诉讼或会议事件之禁止旁听者;揭穿军事、外交及其他官署机密之文书图画者;攻讦他人阴私、损害其名誉者。对于违反者,处罚措施极为严厉,禁止出版物发行,没收其印本及印版,对相关人员处以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并且不适用累犯、自首等规定。由于该法规定所有出版物须在发行前呈送警察署,致使该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许多地方发展成为预检制度。

《新闻电报章程》――新闻电报减价纳费的专规。袁世凯政府不但限制传统传播手段,而且还限制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新闻消息和舆论的传播。1915年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了《新闻电报章程》。该章程虽然规定电报局由电线传递刊登报纸之新闻消息,准作为新闻电报,减价纳费,但这一优惠的前提条件是须先经交通部审核批准并领取执照,新闻电报只准用华文、英文及其准用之文字的明语发报,等等。

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新闻法制内容

袁世凯政府不仅以专门法律《报纸条例》、《出版法》、《新闻电报章程》为骨架,以总统、中央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名义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通告、训令为血肉,而且还在制定其他法律的时候加入了有关管制新闻事业的规定,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为封建军阀专制统治服务的新闻法律体系。

实际效力高于法律法规的命令通告训令。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政府陆军部致函内务部,要求“对于外交军事秘密事件,一概不许登载,违者按律严办在案”,如果登载军事事件,必须由陆军部实施新闻检查,宣布自次日起,“实行检阅签字办法”,如有违抗,“本部立即饬员究办”,“决不畏摧残舆论之谩言”。③当晚,呼声最高的内阁总理人选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杀。为压制各报对宋教仁遇刺案和善后大借款的报道,1913年5月1日,袁世凯政府通令全国:“凡罪案未经审判以前,照律不得登载新闻”。同月,交通部通知各报,凡“碍及国家治安或滋生乱事”的报道,将依万国电报通例一律扣发;内务部通令各地报刊在报道中不得使用“万恶政府”等字样,违者从严取缔。当月下旬,交通部再次通令各报,称“报律刑律均有应遵守之范围,是言论自由仍须以法律为标准”。④袁世凯政府对新闻事业的高压控制激起了新闻界的强烈反抗。

“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政府加强了对新闻方面的控制,下令停止邮寄、检扣和严办“严禁”的报刊和印刷品,并要求全国所有的报刊重新登记注册,借机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了具有背景的报刊和其他异己报刊。对于无法查封的进步报刊,则通过禁售办法迫其停刊。

与此同时,袁世凯政府还加强对邮电的检扣。1913年,袁世凯政府下令不准报馆用密码拍发新闻,尤其特别注意从北京发往上海的新闻电报。为此,交通部还派员去上海坐镇电报局检查电报,并命令该局“须经该员许可,方准译发”。⑤11月4日,地位得到巩固的袁世凯下令解散,并取消籍议员资格,收缴其议员证书。次日,袁世凯政府交通部“禁止邮寄书报”的428号训令,宣布:“嗣后再有以名义印刷品者,应一律拿办,勿稍宽纵。”具体方案是:凡封面题有字样之寄件,一体扣留,送交地方官检查;凡地之地方官派员到局检查寄件,即应遵照办理;凡属地方官指名停寄某报,亦应遵办;所有反对中央传单及一切印刷、抄写等件,停止寄递。⑥

《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新闻法制内容。含有管理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主要有《法》、《治安警察条例》、《预戒条例》、《著作权法》等。如根据1912年12月颁布的《法》第14条规定,在地域内,军事长官有权“停止集会、结社或新闻、杂志、图书、告白等之认为与时机有妨害者”,在执行时如发生损坏,“不得请求赔偿”;根据1914年8月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规定,为维持公共之安宁秩序,保障人民之自由幸福,行政官署有权对“通衢大道,及其他公众聚集往来场所,粘贴文书图画、或散布朗读,又或其他言语形容并一切作为者”行使治安警察权,有扰乱安宁秩序、妨害善良风俗的可以禁止并扣留其他出版物;根据与《治安警察条例》同时颁布的《预戒条例》规定,警察厅、县知事可对该法规定的人群“行预戒命令,命其于一定期内,从事合法之职业,时加约束,不得妨害他人之集会,与一切自由及业务行为,并不得使用他人妨害之”⑦;根据1915年11月颁布的《著作权法》规定,“依出版法不得出版之出版物”不享有著作权。

袁世凯政府新闻法制的历史影响

深谙“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策略的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极力伪装赞成民主共和,而实际上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综观其主政时期出台的新闻法制,不难发现,真实情况均是名为共和,实为专制;名为自由,实为限制;名为民意,实为自语。这些新闻法制在当时乃至对其继任者、政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另类借鉴。

为制造“癸丑报灾”提供了所谓的法律依据。袁世凯政府在新闻出版方面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了诸多的命令、通告和训令,使有关部门在形式上有了执法依据,但就其主观来看并无法治理念可言,新闻立法无非是袁世凯箝制舆论、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具而已。1912年4月到1916年6月袁世凯当权期间,“全国报纸至少有71家被封,49家被传讯,9家被反动军警捣毁;新闻记者至少有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从1913年‘癸丑报灾’,到1916年袁世凯为推行帝制而实行的对舆论的残酷压制,全国报纸总数始终维持在130~150家”。⑧ “新闻事业持续低潮的事实表明,袁世凯政府对报纸报人的摧残和迫害,比封建王朝清朝还要严重。鉴于袁世凯政府箝制新闻事业的发展,各报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做好新闻报道上,因此在政论报刊遭到重创的同时,新闻报道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这是袁世凯政府新闻立法对全国新闻事业的另一影响。

为北洋军阀政府及政权所直接继受。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稳固统治,在袁世凯病逝后继任的北洋军阀统治者,不得不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废止或者修改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报纸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解除一些新闻禁令。由于晚清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政府及其继任者的统治基础没有改变,因此袁世凯的继任者在设法保留沿用《出版法》、《法》、《治安警察条例》、《预戒条例》、《陆军刑事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创制《报纸法》等法律法规,继续完善和强化袁世凯政府时期初步建立的新闻法律制度。它们的经验和教训,直接为1927年成立的政权提供了立法来源。

为共和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另类借鉴。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都可以提供借鉴。在起草我国1954年宪法伊始,提请“抽暇阅看”的宪法就包括1913年天坛宪草、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宪法、1946年的法国宪法。⑨在总结1954年宪法经验时,他进一步指出,1954年宪法草案不仅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且“这个宪法也总结了从清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从清末的‘十九信条’起,到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北洋军阀政府的几个宪法和宪法草案,到反动政府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一直到的伪宪法。这里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⑩他的论述尽管是针对宪法,但对于新闻法制而言,具有同样的指导作用。

袁世凯政府是当时中国合法的中央政府。尽管它标榜的是假共和、推行的是真帝制,其新闻立法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应该给予极大的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新闻立法继受了晚清以来的新闻立法成果,使刚刚开启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无可抹杀它的历史价值。但从其实施效果来看,袁世凯政府的新闻立法使当时全国新闻事业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表明袁世凯只是在民主共和潮流下做出建设法律制度的样子,其骨子中的专制思想依旧占据着他的全部大脑。这就启示我们,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培养人们的法治信仰与立法一样不可或缺。(本文为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的成果,项目编号:2009BS005)

注 释:

①该法第5条第四款。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申报》1913年3月28日。

④马光仁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⑤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⑥《湖南公报》1913年11月10日。

⑦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⑧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⑨1954年1月15日给刘少奇及中共中央的电报。转引自许崇德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⑩:《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载《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6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外方):__________________

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

1.甲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的电影制片者,乙方是依据__________(国家名称)的法律并在该国注册成立的电影制片者;

2.甲乙双方共同决定联合摄制电影片《_________________ 》。

甲乙双方根据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特达成如下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甲乙双方决定联合摄制电影片《_____________ 》(外文名称《________》,下称“电影片”),该电影片基于的原著《__________》改编。

第二条 电影片总投资预算初步确定为¥___万元。其中,甲方出资¥___万元,占总投资预算的百分之___;乙方出资¥___万元,占总投资预算的百分之____。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争取到第三方资金赞助的,其有权提取第三方赞助金额的百分之____作为酬金,剩余部分纳人总预算。纳人总预算的第三方赞助金额,其中百分之___算作甲乙双方中争取到赞助的一方的出资,其余百分之___算作甲乙双方中另一方的出资,甲乙双方的出资占总预算的比例应据此加以变更。

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基于电影片以宣传或其他方式取得的收人或收益,亦应纳入总预算。

若最终预算不足,甲乙双方应分别按其出资比例追加投资。

第三条 因联合摄制电影片所形成的全部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及其衍生权利,均属甲乙双方共有。所有权利的分配比例及行使的地域范围等由甲乙双方在《中外联合摄制电影片合同》中另行约定。

其中,无形财产包括但不限于电影片著作权、商业运作中衍生出来的其他具有财产性质的著作权、商品名称使用权和商标权等。

第四条 本意向书签署生效后,由甲方负责办理联合摄制电影片的立项申报,乙方应予以协助。

第五条 电影文学剧本的改编由甲乙双方共同确定、聘用编剧完成。联合摄制电影片的立项申请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机关的批准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对文学剧本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实质性的更改,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不利后果由擅自更改方自行承担。

第六条 电影片的主要拍摄地点为__________,变更新的地点应当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第七条 电影底片、样片的冲印及后期制作,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完成。因特殊需要在境外完成的,由甲方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机关批准。

第八条 电影片主创人员由甲乙双方分别选派,其中,甲方主创人员占百分之____,乙方主创人员占百分之___。乙方主创人员的联络及工作安排由乙方负责。主创人员名单及相关费用详见本意向书附件一。

第九条 电影片摄制完毕后,____(准备/不准备)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或国外举办的电影节(展)。

第十条 甲乙双方应于联合摄制电影片立项申请获得批准并取得《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之日起___日内签署正式的《中外联合摄制电影片合同》。《中外联合摄制电影片合同》内容包括出资的管理使用、收益亏损的计算和分配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

第十一条 甲方向乙方保证,其属于下列第_____种情况:

1.取得《摄制电影许可证》并经依法注册和合法存续的电影制片单位;

2.己就计划拍摄的电影片取得《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并经依法注册和合法存续的法人单位。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当事人在此向对方保证:

1.有能力并有权利签署本意向书,且其在履行本意向书下的所有义务时,皆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2.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将其在联合摄制电影片中的权益转让或抵押。

因任何一方当事人违反其承诺或保证而引起的赔偿、法律责任及相应的诉讼费用等,该方当事人应当保证对方当事人免于承担。

第十三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通知乙方而解除本意向书:

1.乙方在本意向书第十二条第一项所作的保证不真实;

2.乙方依据其本国法律破产、解散或被吊销法人资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乙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通知甲方而解除本意向书:

1.甲方在本意向书第十一条或第十二条第1项中作出的保证不真实;

2.甲方破产、解散或被依法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甲方被依法吊销《摄制电影许可证》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约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本意向书终止履行:

1.甲乙双方通过书面协议一致同意解除本意向书;

2.甲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机关提出的联合摄制电影片的立项申请未能获得批准;

3.甲方或乙方依据本意向书第十三条或第十四条的规定解除本意向书;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条

除本意向书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外,甲乙双方皆不得擅自解除本意向书。

第十七条 甲乙双方未履行或未按约定履行本意向书规定的义务,应分别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如下:

1.若未出现本意向书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单方面解除本意向书,应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2.若甲方依据本意向书第十三条第1项或第2项的规定解除本意向书,乙方应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3.若乙方依据本意向书第十四条第1项、第2项或第3项的规定解除本意向书,甲方应赔偿乙方因此而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八条 本意向书一旦终止,甲乙双方应当就因本意向书产生的收益或损失,按照甲乙双方约定的出资比率分配或承担。

第十九条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意向书而相互发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资料等,均应按照本意向书扉页所列明的通讯地址、传真以邮寄或传真方式送达;一方如果迁址或者变更电话,应当书面通知对方。

通过传真方式的,在发出传真时视为送达;以邮寄方式的,挂号寄出或者投邮当日视为送达。

第二十条 本意向书附件为本意向书的组成部分;本意向书及其附件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一条 在本意向书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种方式解决:

1.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2.任何一方均有权向___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二条 本意向书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第二十三条 未尽事宜,由双方当事人另行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 本意向书一式两份,由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六条 本意向书由甲乙双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签署。

甲方:(盖章) 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授权人:____________ 授权人: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7

经过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资费和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市场消费环境日趋好转,强行订制和强行扣费等违规行为大幅度减少,用户投诉明显下降,专项治理初见成效。但个别信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SP企业”)通过群发短信诱骗用户使用的行为仍未根绝(如群发“朋友问候”、“好友留言”、“有奖问答”、“虚假中奖”等信息),已成为当前用户投诉的首要问题。为构建和谐的电信市场消费环境和竞争环境,促进SP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各级电信监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SP企业恶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电信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SP企业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违规行为,特别是对一些恶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当前,SP企业向用户群发虚假宣传短信和强行订制等违规行为,主观故意性明显,性质十分恶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上述违规行为应及时调查处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属于情节严重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责令其停止整顿。

二、基础电信企业应积极配合电信监管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和后续处理工作。对于被责令停业整顿的SP企业,各基础电信企业应在停业整顿期间停止为其提供接入服务;对于逾期未停止接入服务的,电信监管部门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基础电信企业进行处罚。

三、各级电信监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信息产业部令第10号),依法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篇8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正修订

[分类号]G2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自1988年1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20余年,它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领导体制,树立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及法制观念,规范社会各类主体的档案行为及相应的责、权、利,进而落实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档案信息利用权、知情权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但是,《档案法》的起草和立法工作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前、中期,从立法理念到立法技术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和价值认知痕迹。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1996年7月)虽然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如针对90年代出现的企事业单位转制、兼并过程中涉及的档案处置、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设定及完善等,但因本着“可改可不改者,不改”的“慎改”原则,修改内容及所涉条款均有限。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变革进程加快,现行《档案法》某些条款或内容明显滞后于档案工作及档案事业现状。由此,社会各界对《档案法》再度(即第二轮)修改呼声日渐强烈,国家档案局在遵循国家整体立法规划的前提下,于2007年3月正式发出《关于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改意见的通知》,相应启动了第二轮修改的调研准备工作。学术界对《档案法》的第二轮修改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将相关课题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指南目录。2009年6月,国家档案局又在安徽合肥召开了《档案法》修改的座谈会,就《档案法》第二轮修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笔者以为,第二轮修改应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 《档案法》第二轮修改:“修正”抑或“修订”?

根据我国的立法学的相关理论,法律的修改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①修正;②修订。

法律的“修正”与“修订”该如何区别呢?①修改的内容不同。法律的“修正”是指法定机关对法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是局部的或者个别的修改。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只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两条内容作了修改。有时法律的修正条款尽管不少,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局部的,不是全局的修改,只能是修正,不是修订。②审议的内容不同。法律的修正程序,通常需提出相应的修正案草案,审议机关的审议也是针对修正案草案进行的,未作修改的部分不予审议。而法律的“修订”通常需提出全面的修订草案,审议机关的审议是针对草案文本的全部内容的审议,而不是针对修改内容进行审议。③表决的内容不同。法律的修正在表决通过时,通过的是修改某某法律的决定或者修正案,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而法律的修订,表决通过的是整个修订草案。④公布的方式不同。法律的修正,其公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布修改决定,即国家主令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修改决定,再由有关部门根据修改决定将修正后的法律予以重新公布;另一种是公布法律修正案,即国家主令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修正案,法律文本不重新公布,原法律条文保持不动,引用法律时可直接引用法律修正案的条文。如1997年《刑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6个刑法修正案,刑法条文仍保持不动;而法律的修订,不需《关于某某法的修改决定》,而是以国家主席令的形式直接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法律文本全文,如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技术规范小组的意见,具备下列三种情况的,应视为“修订”形式:①需要修改的条文所占比例达到50%;②直接对有关法律原则条文的重大修改和创制,包括对法律指导思想、法律调整对象、重要制度等需要作出新的调整或修改;③原法律的篇章结构需要作重要的调整变化。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法律修改,除宪法、刑法修改采用修正案形式外,一般应当采用“修改决定”的形式。

笔者认为,《档案法》的第二轮修改应该属于“修订”的范畴。本轮修改将明显有别于第一次修改采取的“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的“慎改”策略。第一轮修改,仅涉及四个条款中的三个问题,即《档案法》第三章第16条、17条,第四章第19条及第五章第24条。但是如今的《档案法》所面临的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环境已经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档案法》所调整的对象及社会关系存在交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机密法》也修改在即(已列入近期立法规划,并向全社会公布了《保密法》的征求意见稿),社会各界呼吁应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与配套的保密工作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在此背景下,《档案法》的立法原则、指导思想及开放制度内涵将作重大调整,以实现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原则和法律体系的内在和谐与统一。尽管本轮修改的条文所占比例不一定会达到50%及以上,但是修改内容将会涉及对原《档案法》的法律原则条文的重大修改或创制。

《档案法》刚刚颁布不久时,有人著文对《档案法》的名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主张用《档案管理法》的名称,且持这种观点的人数不少。这就涉及到《档案法》性质的定位了。假如档案立法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管理法》的定位,那它就仅仅是档案管理业务方面的行政法,其必要性将大大降低。说到底,社会各界与公众对于档案和档案馆的认知和需求是通过档案馆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来实现或体现的,而全国数千个档案馆的存在也是以满足社会组织和公众对于档案信息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权力机关对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领域的专门立法,必须也只能是对档案利用或档案信息服务领域的立法。据此,《档案法》的第二轮修改,从结构上说,应该进一步充实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的内容,从而改变现行《档案法》第三章的内容和条款大大超过第四章内容条款的不尽合理的制度设计(当然第四章某些条款的内容规定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如利用范围的过度限制及利用目的的审查等)。当然,类似现行《档案法》第三条所称的“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这样明显有违权利与义务、需均衡统一表述的地方,也需作出相应修改。

2 第二轮修改的重点

2.1

立法理念的调整――借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机关的义务为基础,从公开主体、公开范围、公开方式及监督保障等方面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作出了全面

而又明确的制度规定。由于立法的时间差异以及价值理念的不同,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和档案公开制度存在较大差异。有人甚至还做过这样的模拟:2004年某人请求查阅某市某区房地产局的某现行政府信息,该政府信息也不属于除外事项,该区房地产局对该政府信息予以公开,某人摘抄了该政府信息;相隔若干年后,此人再次请求查阅该政府信息(该政府信息是此人曾经查阅过的信息,因所涉事项已处理完毕,已经归档)。此时,尽管内容没有任何改变,但因该政府信息已经成为档案,须受《档案法》规定的30年封闭期的限制而不能利用。同样内容的信息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政府信息”与“档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

根据现行《档案法》的规定,绝大部分的现行政府信息都要成为档案,适用档案开放规定。但如果完全适用《档案法》的开放规定,将会影响公众知情权的落实。鉴此,有学者提出应该从定秘、解密、扩大解释、完善程序等方面淡化档案开放和行政信息公开之间的差异,从而达成二者的和谐与一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8条规定的“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是世界各国政府法制的一致的要求与惯例,更具有法律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在这个事关全局性的立法原则上,《档案法》的立法理念应该实现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理念相接轨与融合。

2.2 电子文件如何入“法(《档案法》)”

现行《档案法》在起草、诞生阶段,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子文件尚未在我国滥觞;第一轮修改时,电子文件在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以及机关文书工作中所占比重不大,与此有关的现实问题亦不突出,因此,电子文件也未能“人法”。但是,现如今的电子文件在现实的文书与档案工作中的地位、比重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据有关方面调研数据,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生成的电子文件数量占这些单位文件总量的72.7%,企事业单位中49%的受访单位文件总量中,电子文件所占比重约为50%。国外的情况更是如此: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任时期形成并且归档的电子文件数量比克林顿时期的储存量增长了50倍(原来估计仅增长3倍);2007年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电子文件数量为5亿卷(FILES),合100亿件(Records)。

现行《档案法》在这种背景下对电子文件的立法仍付之阙如,未能反映现实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状况,显然不合时宜,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由于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缺乏权威的、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我国的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不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不统一、电子文件的使用及管理存在各种程度的风险等。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必须未雨绸缪,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先行的理念。而立法定制是规范、完善电子文件管理,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首要前提、主要途径和题中应有之意,电子文件管理必须有法可依。

电子文件如何入“法”?由“深入法”:需要对电子文件的特点、载体形式、电子文件认证等各方面作全面深入、具体的立法;由“浅入法”:无需增补太多条款,只需界定电子文件的概念、形式及法律效力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与传统纸质文件管理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协调即可。当然,为了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相关条文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如规定电子文件认证服务机构的设立及其权利、义务等。

甚至可以这样说,《档案法》的第二轮修改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理念对《档案法》立法理念事实上造成的“倒逼”机制和电子文件在现今文书与档案工作中的地位日隆这两方面的巨大影响所引发的。如何规范电子文件的管理,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应是本轮修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2.3 操作性的关键作用

在我国,约80%的法律和90%的地方性法规及全部的行政法规、规章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在档案行政执法领域,基本也是同样情况。立法的目的在于实施,如果法律、法规不能或不被适用,就会变成毫无用处的“具文”,呈现不应有的法律、法规的虚置状态。自《档案法》颁布不久,有关部门就发出了《档案法》执法难的声音,尽管经过1996年八届人大常委会的修改,但这种执法难的声音依然存在。笔者以为,我国许多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固然有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的问题,但主要可能还是下列两个方面的原因,从而导致执法“不能”或无法“作为”:

・由于立法体制的原因,法律与法律之间或法规与法规之间各相关内容衔接不够。在各部现行法律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通过审议之前的法律草案,通常是由该法律调整事项的主管部门提供、提交的,而各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事项又往往分属不同主管机关的业务范围,加上立法时间先后及立法观念的差异,使原本应该内在和谐、统一的法律体系往往由于“归口”不一而缺乏彼此协调、配合机制,从而也无法实现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形成合力。现行《档案法》与相关的《保密法》及现已开始实施近两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间就存在此类问题。

・还存在一些立法技术问题。如《档案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按照法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只强调义务而不突出权利――以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的片面性规定或表述,是典型的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逻辑与思维特征。国有档案或档案馆(或公共档案及公共档案馆)的立法也不便于掺入“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否则容易引起与国有或公共档案管理和利用规定的缠绕,不便处理。

第一轮修改后的现行《档案法》第24条规定,对“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涂改、伪造档案的”、“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等八类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理论上说,这八类违法行为都有可能构成犯罪。但是1996年通过、1997年开始实施的现行《刑法》第329条规定的档案犯罪――本罪构成仅有两种情况,即“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与“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两者并不能实现完全衔接和有效整合。

再如,2001年2月发生在江苏省某市的一起档案行政诉讼案,案由是对《档案法》第19条及《实施办法》第20条中关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类的档案可以少于三十年”规定的理解,原、被告双方发生了争议。原告认为,自己申请查阅和利用的是形成于1986年某市水利局向所属某县市水利局某水利站下拨水利

周转金事项的文件,应适用属于19条所称的“经济类”档案的范畴,即可以适用“可以少于三十年”的规定,但是档案馆方面则坚持认为,原告所要查阅的文件属于水利局的“文书档案”,并非“经济类”档案,故属于尚未开放的档案,不在开放范围之内。尽管诉讼结果法院采纳了档案局、档案馆方面的答辩理由,但是社会舆论似乎是另一种声音。根据法理,行政诉讼中,原、被告双方若对某一条法律、法规尤其是涉及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中的的条文理解发生争议,应作出不利于行政机关的解释――约束性的解释。档案部门不能将自己内部实施多年、但实质上缺乏明确法律依据的做法或惯例强制社会组织或公众接受。

立法的瑕疵、立法的漏洞、立法的空白、立法的冲突、立法内容的脱离实际等立法技术及质量问题,都属于立法内容的可操作性问题。

2.4 “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管理政策的适度调整

现行《档案法》与世界有关国家的档案立法惯例相比,在立法范围和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就总体而言,国外档案立法的特点是,档案法规的调整对象――法律调整或管辖的范围相对狭小而又明确,多数是公共档案(或含国有档案)与私人档案分别立法。由于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的性质与归属不同,从立法技术上说,分别立法或分散立法更便于技术处理,也有利于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统一与协调。即使如1979年颁布的《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将“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一并纳入其调整范围,但在立法技术与设计层面上还是采取了分立的方式(第二章为“公共档案”,第三章为“私人档案”)。多数情况是将私人档案或个人档案纳入个人信息保护法或个人数据保护法的立法范围,如美国、英国等。

而我国现行《档案法》将性质迥异于国有档案(约略相当于国外的“公共档案”)的“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规范,一并纳入第三章“档案的管理”中,似有包办和不合理的倾向,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与意识浸润其中。对其管理或监管中提出的“前款所列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具体措施难以得到当事人的认同。规定似乎很周密,但恐怕还是虚置的成分居多。笔者以为,第二轮修改中对“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政策也应做出与现行法律和相关政策一致的调整。既然承认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可以拥有档案的所有权,那么就应该承认他们对其所持有的档案拥有完整的物权(当然按照现行的文物、文献或档案出境政策还有一定的限制,假如档案的所有权人――物权与该档案中所包含的著作权分离,则还需受《著作权法》等法律的调整)。

3 第二轮修改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档案工作及档案事业体制的基础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1954年,仿照前苏联的经验与做法,设立了直属于国务院的主管全国档案事业的行政领导机关――国家档案局;与此同时,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建立起中央、省、地级市(地区)、县(县级市)等四级直接隶属于档案局的颇为完整系统的档案工作实体组织――档案馆,从而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

但是,这种体制或体系无疑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第一轮修改的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的领导在作关于《档案法》修改问题的讲话中已经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对我国在档案事业领域的这种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体制不无疑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档案工作中出现了较多、颇为尖锐的与传统档案工作及体制不相适应现象。如,一方面,对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定位应该与图书馆的职能基本相同,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但另一方面,档案局与档案馆“・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与行政机关相同的“朝九晚五”、节似日休息、遵守党和政府所在地机关大院的作息时间和体制。假如要打破目前各地档案馆档案利用者普遍较少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固然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另一方面,档案馆也必须在调整作息时间、淡化行政机关性质与职能、勇于走出政府大院、真正落实文化事业机构的定位等方面不断努力。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实行建国后的第6次行政机构改革,档案事业领导体制在这次调整中重新归口到党委系统F面,不再列入国务院的机构序列。尽管称呼上还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但表述上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变为“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这种表述上的差异并非可有可无的文字游戏,而是具有实质内容的重大变化,是对档案管理部门职责功能的重新定位。

与国外档案馆的档案开放率普遍在90%以上的状况相比,我国档案馆的档案开放率还不能令人乐观。《档案法》实施至今已有20余年,但有的档案馆的档案开放率尚不足10%。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档案馆的档案开放率占全部馆藏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个别档案馆的档案开放率达到全部馆藏的70%。由此可见,各级档案馆在如何提高馆藏档案的开放率以满足各类利用者的利用需求――切实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尚有不少工作要做。有学者还指出,从现行《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中不仅看不到有关档案利用权利的明确表述,而且从相关规定中也无法推导出档案利用权利已经是一项法定权利…。因此,档案部门的职能转变甚至重构及对于充分满足和落实公众档案利用权利的义务人法律地位的确认,在《档案法》第二轮修改中应有更进一步的展示。为此,现行《档案法》需增设司法及行政救济的条款。

上一篇:冬雨季施工措施范文 下一篇:后进生转化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