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30 02:02:45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体育课程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本文论述了大学体育改革的方向、机制等,从而激发人们提高体育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师德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受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能用简明概要,生动形象,风趣多彩和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才可以达到感染学生,激趣的效果,加上教师准确,熟练,轻松而优美的示范动作,才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劲头。

二、注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改变传统授课观念和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溶入到游戏中。目前,体育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有些体育教师惯用“一统天下”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说,改变体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又一重要方面。如能利用游戏将所讲内容要领充分展现采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去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其次,给学生一定的个人练习空间和自我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首先要加强大学学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在教学项目上,大学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三、合理创新体育课堂内容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奇、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性的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赋予变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课堂上要适度地给予学生“自和”自由度”,让他们在自觉动脑筋的学习过程中练习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灌输教学,从而达到学生愿意学,自主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氛围融洽,教学充满乐趣。

(二)扩展知识,选择内容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课程往往是看病治外,不治里,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

四、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一)明确“健康第一,体育育人”指导思想

中国依然在强调“竞技体育”的时候,“快乐体育”这一观念很早就在国外兴起。大学学校体育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体育育人”是指在基础性、娱乐性、多样性、健身性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设计和继承传统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热情,使之形成健身的意识和行动。当前,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已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应当明确“健康”、“育人”的结合教育模式。

(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一方面,任何课程包括高校体育都是以教材为中介。所以,改革体育课程体系首先要改革教材,避免教材的老化、繁多,教材要适合时代要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有待改进。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主要是体能和技能测试内容单一,评价工具也仅仅是纸笔考试、体能和运动机能测验,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学校可以就体育课程相关的评价内容和工具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贯彻高校体育“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必须引起重视。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用脑子”,新疆大学副教授王珏瑞,形象地形容现在大学生在上体育课的状态是“不用脑子,把身子带来,听老师发令,学些简单动作就行了。根本不用脑子,不思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有利于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清华大学马新东副教授表示:目前不少体育教师已开始意识到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切实可行、也势在必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体育环境的效能,提出将人文精神贯彻到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体育社会实践及人生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构建既具有引导作用、又切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彭冰.高校教育少不了人文精神[N].中国青年报,2006.

[2]周平,李泽群.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的教育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上一篇:GPS高程拟合代替四等水准初探 下一篇:情感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