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探析

时间:2022-08-30 01:44:07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探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实施以来,实施范围从老五类、13类、28类到现在的对食品的全面覆盖,规范了食品生产秩序,促进了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近年来出现的诸如“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重大食品安全的事件,让消费者不得不怀疑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与管理的效果。食品质量安全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更是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因此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重新进行审视,对推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概念

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就要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也就是实施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是指对于一般的货物、劳务或者资本进入市场的许可。而对于产品的市场准入,是指对于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以及产品本身进入市场的许可的程度。、

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是指在食品进入市场前,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市场许可,也就是通过有权质量认证或者认定的机构进行认定,并且经过检验符合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食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才准予进入市场。而对于未能通过认证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进入市场,禁止销售。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有毒有害的食品流入餐桌。食品质量安全的准入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实现,一是对于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二是对食品进行强制检验的制度,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禁止流入市场进行销售;三是QS标志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印QS标志。

二、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边已经提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食品的安全。我国自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还很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监督,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

1 检验对象的覆盖范围狭窄,检验标准低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已经覆盖了食品中的28个大类,但是对于食品中的这28个大类,检验对象的覆盖范围还很狭窄,例如,目前检验最多的是蔬菜品种,而对于水果,畜禽等品种检验还很欠缺,而且检验的标准也偏低,检验的项目还很欠缺,比如对于蔬菜的检验还主要是对于有机磷的检测。因此,这样的检验范围和较低的检验标准还不能彻底保证食品的安全,更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高的需求。

2检验机构不健全、检验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针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的机构还很有限,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而且现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的很多检测功能还不具备,检验手段也过于简单,对于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一定的隐患。我国目前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准入的检测主要以速测为主,这种检测方式虽说速度快,但是检测方式非常简单,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对食品市场准入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特别是当纠纷发生时,速测不能拿出可靠地依据也称为目前最大的难题。因此,检测机构缺乏,检测手段单一也成为食品市场准入的一大问题。

3 市场准入缺乏联动机制

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市场的控制,因为食品从生产出来到流入市场进过了很多的环节,从批发到零售将从一个市场流入到另一个市场,而且城市市场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加上市场本身的流动性和分散性,更增加了市场准入控制的难度。如果一个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而另一个市场未实行市场准入,就会造成不合格的食品从一个市场流入到另一个市场,这样,市场准入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市场间的这种串相互的串动已经成为了市场准入制度的大忌,因此,缺乏市场联动机制已经是制约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将大大小小的市场联动起来,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才能真正将有害食品拒之市场之外,而且这种联动就不会使一种食品在进入另一个市场时, 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而重新检测所带来的成本。

4 质量体系运行不规范。

按照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审查的通则和细则的相关要求,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要从原材料采购、运输要求、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人员要求以及产品标准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多达上百万家,而且其中有绝大部门是一些小作坊,个体户,这些小企业根本不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规定进行生产,比如,生产车间存在卫生死角,生产环境条件不达标,对原材料进厂检验不问题,因此也就不能达成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奶粉事件,很多事由于奶源出了问题,企业不能严格对奶源的质量进行检测,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三、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对策和建议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的门槛,有必要对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为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大食品检测的覆盖范围,提高市场准入检测的水平

针对食品检测范围狭窄,缺乏食品市场准入检测的专业机构,检测手段简单,检测方式单一,检测水平落后的问题,首先要加大食品质量检测的覆盖范围,尽量做到食品最大化的检测,同时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检测的专业机构,引起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食品质量检测的项目,提高食品检测的标准,改变以往市场只能检测部分项目,而其他项目无法检测的局面,比如以往食品检测仅仅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测,要扩大到对于食品中对于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其他项目,比如腌制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有害微生物等。同时培养出专业的检测人员,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建立市场准动机制和惩罚机制

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动机制。首先将大大小小的各种市场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各个市场间的信息共享,统一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使得不合格食品不能流入到任何一个市场。其次要实现市场间检测结果的互认,使得不会因为重复检测而增加负担。当然,建立市场准动机制离不开惩罚机制的配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查出提供依据,让不能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企业或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

3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市场准入有效实施

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到市场,从生产企业生产到最终消费者购买,这中间要经过很多的环节,相关的机构要加大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要对生产企业对于食品市场准入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通过抽查、年度审查,限期追查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对于不能严格执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符合规定、 不能持续依照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的, 要通告有关部门,限期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以确保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结论

综上所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食品市场准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个或两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近年来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昌玉.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

[2]李小鹏. 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题 [J].现代商业,2007(26):220-220.

上一篇:医师的职业道德浅析 下一篇:谈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