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品牌建设探讨

时间:2022-08-30 12:55:02

技工院校品牌建设探讨

摘?要: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学校是技工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从铸魂、强基、培英、借力、蓄力等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技工院校品牌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品牌战略 品牌建设 特色创建 内涵提升 形象塑造

当今,教育市场开始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做出名气,树立好形象,是技工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技工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尚未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学校品牌,甚至连创建品牌也不被一些学校所重视,职业教育的品牌号召力弱,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服务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和探索,对这一课题做一些探讨。

一、技工院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都把创建品牌、提升品牌作为核心战略任务,以期得到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认可。在教育市场中,品牌学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追捧和青睐。从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和示范高中的品牌号召力比较强,而职业院校的品牌号召力相对较弱。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正如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一次学会会议上指出:“对于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民群众依然不是很了解;目前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不重视品牌建设,不重视对职业教育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包装。从全国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数量很多,但却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尚未能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名校。虽然一些学校也知道创名校的重要性,但认识不深,不注重下苦功提升内涵。因此,大力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工院校加强品牌建设的途径

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着力提高全员的品牌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培养核心精神。笔者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铸魂――大力培养核心精神,提升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

品牌学校是有内涵、素质高的学校。创建品牌学校,需要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精神文化。要在传承历史中超越,在革除弊端中发展,在挖掘亮点中彰显,把提升文化内涵的重点放在构建学校的核心特色和培养核心精神上。这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因此,学校领导层一定要审时度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创建目标,将构建发展理念、体系等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贯穿始终,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东莞市技师学院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深入各行各业调研,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学院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办学方针――把人才培养标准融入社会需求,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把学校发展融入社会科技进步;同时还提出了三大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国际化战略,这三大战略,互相联系,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技师学院制订了品牌规划和实施步骤、举措,并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和解读,将办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师生的行为中去,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上述发展目标、方针、战略在校内家喻户晓,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创建品牌的积极性,自觉按学院部署开展工作。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创品牌工作如火如荼,卓有成效,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招生人数成倍增长,2014年,在校生人数增加到7300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大力更新发展理念,内强素质,着力构建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确保全员参加,人人重视,落实规划,分工协作,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条件。

2.强基――大力打造品牌专业,突显学校特色,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故此必须立足长远,不断开拓新专业,打造新品牌,这是创建和提升学校品牌,夯实学校发展根基的重要举措。为此,技工院校必须以科技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特色化、现代化和品牌化,着力形成示范性的名牌专业,以名牌效应全面带动品牌学校创建。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注重打造品牌专业。他们通过改造传统专业、优化骨干专业、培植重点专业、创立新兴专业等措施,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培植数控专业、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等专业,开设了汽车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按国际标准组织教学与考核,全力创建品牌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过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从而夯实了专业根基,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培英――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名师精英

师资力量是学校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是创建品牌学校的保障。

因此,学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为主线,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和良好氛围。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刘海光院长到任不久,就主持制定了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的“名师工程”,并吸收、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经验,组织“一体化”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德国、英国等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参加一体化教研活动,以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师进修制度、实训制度、奖励制度以及到企业实岗见习制度,先后分批派出近百名教师赴德国、奥地利、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培训,还从有关行业、企业聘请了66名技术骨干、行家专家任兼职教师,力争在短期内造就一批名师,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4.借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经验,推进学校特色构建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破解“千校一面”的问题,创出特色,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再者,接轨国际,引进吸收国际领先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模式和经验,创立富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国际职教模式,按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核心能力过硬的高技能人才,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捷径。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在省内全面开启中德、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当今世界两大主流职教模式(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消化吸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标准、教育方法,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德国手工联合会(HWK)、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以及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英国沃索学院合作,合作分别设立了“德国HW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IH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中国总部”和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国(东莞)培训中心,开办了8个专业18个国际合作教学班,在校生近500人。同时,还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进行包装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借力”,东莞市技师学院的中德班、中英班已经成为东莞特色品牌专业班,连邻近省份的考生也慕名前来报名,以致学位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消化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发展理念、教学标准、管理及考核办法,并使之本土化、特色化,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和知名度、美誉度,这对加快创建品牌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蓄力――推进校企合作,创建学习型工厂,培养品牌学生

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难的是产教结合。”技工院校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突破难点,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创建“学习型工厂”的教学环境。要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体系和模式,突破制度障碍,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计划和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真正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新机制。东莞市技师学院引进德国“BBW学习型工厂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制定校企“八共同”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以生产工作过程取代学科结构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由多个不同领域或不同专业的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小组,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共同完成综合性的教学领域,努力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以模仿性的操作能力为辅;并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改革中加快构建复合型专业教学体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技能培训目标,建立相关专业的“学习型工厂”,采用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双元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学院对老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开发,实行“校企同生原则”,先后建立了有企业参与的“BBW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汽车医院”学习型工厂“会计事务所”学习型工厂等、“服装制作营销”学习型工厂、“小高微店”学习型工厂、“百分商城”学习型工厂、“东技国际旅行社”学习型工厂。这些学习型工厂的产品就是教学载体。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必须经过企业接定单、设计、生产、销售四个流程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流程无缝对接,从而就业与培训无缝的对接。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遴选技能标兵、品牌学生,一次带动全校学生学技之风。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实施东莞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而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许多外企及国内大型高新科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的企业都与东莞市技师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招生即招工。这就为创建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人社部有关部门领导和国内许多技工院校的特别重视和关注。最近,来自全国120家院校的220位代表参加了在东莞举行的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第二届大会。与会校长们在探讨“新常态与技工教育新发展”主题的同时,特别关注和探讨了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走向转型升级新常态,建立中德中英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制、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弹性学制嵌入式、学业+创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多模式培养体系,创新现代职教新模式,率先开启职教国际化合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办学“高大尚”的共识:走“高端”办学的道路,选择“高端”企业合作,共同培育高标准人才;胸怀发展大目标,定位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技师学院,目标直指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崇尚品牌立校,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了机电一体、现代物流、汽车维修与钣金、模具等东莞企业急需的特色品牌专业,实现特色立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目标。

西安技师学院院长李长江在探讨东莞市技师学院现代职教新模式时深有感触地说:“亲身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成批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这样世界一流设备,亲眼所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学生在‘学习型工厂’直接生产产品,亲耳聆听了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教授讲述用最先进的国际职教理念办学历程,让我从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两个字‘震撼’!”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会议期间,人社部能力建设司张立新司长到学院调研时说,东莞市技师学院实至名归,学院在职教新模式中探索出来的五种模式,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这五种模式齐头并进,同时在一所学校生根开花,在技工院校里不多见的。这五种模式都可以作为今后我们技工院校发展的选择,可能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选择,学院作为创新的“实验田”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模式,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2014年7月2日,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社长王程来我院调研时指出此次东莞之行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受感动”。东莞职业教育规模之大、设施设备之先进、做法之超前,让其大开眼界,见识大开,东莞职教人的执着追求、励精图治,让其感动。由此可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与探索,的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品牌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提升文化内涵,引进、消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紧贴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实际,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打造品牌专业、名师队伍、品牌学生,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好“学习型工厂”,建立产教高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为经济社会双转型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河北),2009.

[2]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2011.

[3]唐学良,罗嘉雯.“目前职业教育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南方都市报,2014-09-02.

(作者单位:东莞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商品房预售收入确认混乱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