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实战技法(下)

时间:2022-08-30 12:35:08

高考作文实战技法(下)

(接3月上旬刊)

二、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议(剖析)带叙(论据)论证观点。为此,高考实战技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练起:

1.观点要焕发新意

高考议论文要想“独步考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观点首先必须独辟蹊径。那么,“蹊径”如何来“独辟”呢?分两步走:第一步,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它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推陈”。第二步,想到没有人能想到的,它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出新”。下面以一则短论演绎一下“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步]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欣赏美的心态。

对艺术家而言,美是要用“眼”去发现的;但换一个角度,对常人而言,美是要用“心”来欣赏的。试想,怀“邪恶”之心,则内心黑暗,怕见阳光;怀“势利”之心,则眼睛直盯着“钱”与“权”;怀“刻薄”之心,则只盼着别人倒霉;怀“怨恨”之心,则整天怨天尤人;怀“怯懦”之心,则总是胆战心惊……怀有如此心态的人能有心情顾及身边的美吗?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欣赏到生活中的美。

除了“换角度看,提出新论”之外,以下五个思维路径也可以助你观点“出新”:

⑴向深处看,揭示本质。如: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它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越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⑵向前面看,探明原因。如:中国的微博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是因为人们把它当做民意表达的重要通道,而老外拿这个当社交工具,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意表达的渠道太少了。

⑶向后面看,预见未来。如: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

⑷切开来看,分清析透。如: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要给通才开辟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⑸合起来看,立体观照。如: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

2.例子要遴选猛料

高考议论文中的例子最忌“嚼别人嚼过的甘蔗”,那么怎样才能遴选出生猛的例子呢?策略有三:

⑴避耳熟能详之料,取鲜为人知之料,以独家爆料为上。如论证“要走自己的路”,在广大考生纷纷聚焦“领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鲁迅走弃医从文之路”之时,一位考生却遴选出了独家爆料:

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亿万年来,为什么能在宇宙间相安无事地运行,而不发生冲撞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都走在自己的路上。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磕磕碰碰的事呢?人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有的人见别人的路好走,就想去走别人的路,见别人的路近,就想去抄别人的近路。放着自己的路不走而去挤别人的路,怎么会不发生磕碰和冲撞呢?

⑵避说服力弱之料,取征服力强之料,以典型大气为上。如论证“勇于担当”,遴选谭嗣同的例子就比较典型大气。为什么典型呢?

“嗣同闻变,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并力劝梁启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有招后起。”日本使馆愿提供“保护”,被谭嗣同慨然回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因为他做到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人,我往矣”“我自横刀向天笑”。那么又为什么大气呢?

谭嗣同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谭嗣同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实为华夏第一人杰,这颗划过暗黑夜空的流星,留下一道异常耀眼的轨迹,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热血儿郎。

⑶避内涵单一之料,取内涵丰厚之料,以掘点密集为上。如论证“坚定职业操守”,遴选铁凝的例子,可供开掘的点就比较密集。

一是她能淡泊名利,抵制诱惑。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上报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参评。铁凝得知消息后,经过慎重思考,郑重地给评委会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在我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期间,我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参加任何由中国作协主办的评选活动。”

二是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她说:“这个奖是多少人望眼欲穿想要得到的,这份内心的渴望,只有写作的人才能够深深体会到。所以,我愿意让出自己的名额,期待那些写作多年、作品精良的作家获奖。”

三是她能坚守规则,捍卫公正。尽管评委会派人告诉铁凝公正评选,人人平等。只评作品质量的高低,不论作者职务的大小。评选过程全程透明,请她放心参评。但她依然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改变。她说:“从我这儿就要杜绝腐败。你想,你在这个位置上,资源就在你这呢!你还弄一个作品跟那么多的作家去争这个奖,多不合适!”

其他如“恪守人格”“信守承诺”等角度也可开掘。

3.论层要符合逻辑

高考议论文是要讲“理”的,为了把“理”讲清说透,就必须将中心论点切分成几个分论点,即“论层”;而要把“理”讲得让人口服心服、心悦诚服,论层在切分和整合上则必须符合事理的逻辑。何谓“事理的逻辑”?就是人、事、物演变发展的内在原理、规律、机制等。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素养,也需要考生有缜密的思维。前者欠缺,在切分论层时就理不出事理的头绪;后者欠缺,在整合论层时就形不成逻辑上的“必然”。为此,广大师生可以强化如下两个方面的指导与训练:①重温原理。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梳理出来,联系实例,列出演绎、推理的逻辑链,在搞透的基础上记牢。②专项训练。分类整合各类文题,以“列剖析提纲”为抓手,短平快地展开观照力、开掘力、思辨力等思维能力的训练。请看2013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成功要吃豹子胆》的论层设计:

第一论层:有胆量,才能跨过最关键的一步,走向成功。

第二论层:有见识,“胆”才有更大的胜算。

第三论层:有胆量,“识”等德性才有意义。

作者的理论素养体现在何处?作者不仅坚持了“两点论”―― 既要有胆(年轻徒弟的勇气,勇气主宰着执行的决心),也要有识(老切割师的经验、技术,经验决定着切割的路线);而且坚持了“重点论”―― “胆”和“识”轻重有别,胆更重要。作者思维的缜密体现在何处?三个论层演绎的事理逻辑是:有胆,才敢去做事;有识,才能做成事;事只有“做”了才能“成”,“做”是“成”的前提,为此,“为者”才能“常成”,“行者”才能“常至”。

以上实战技法,旨在示例和点化,广大考生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只要“一点能到”即可,大可不必囿于其中,只要受点启发即可。

上一篇:有颗果果 只属于我 下一篇:傅惟慈:人生如牌戏,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