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所大学的新闻与传播教育

时间:2022-08-29 07:14:15

香港四所大学的新闻与传播教育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位居英国《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第19位。港大没设新闻传播院系,其新闻与传播教育单位叫“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在该中心负责一个很有影响的项目:中国传媒研究计划。该计划邀请大陆新闻单位骨干和新闻院校教师访学,从2003年开始,已先后有40多人到访。从美国回来的陈婉莹女士负责这个“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她同时还是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的院长。

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在“庄月明广场”上的一座小楼里,名为研究,实有教学,本科、硕士、博士都招。钱钢虽不任正式教职,但也给全校上文化素质方面的课程。

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多元文化,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国外的学生丰富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并拓展了一起学习的来自香港和大陆地区学生们的视野。

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全球范围的新闻实习培训计划,除了香港和大陆的中心城市之外,他们的学生还曾在美国城市如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其他城市如墨尔本、开普敦、曼谷、新加坡、卡拉奇市、马尼拉、雅加达、班加罗尔和新德里实习。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国际实习机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们最终提供了全职工作。

本科学生也有许多去国外的交流机会,包括有合作伙伴计划的国外新闻学习机构和超过100多所世界顶尖大学。

他们的教师不仅国际化而且记者型:陈婉莹是老记者,也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客座教授、纽约市传媒研究中心学者;戴维・普罗特有近20年的新闻报道和编辑经验,曾任《远东经济评论》总编辑;其他人如贝拉汉曾任《南华早报》编辑,罗礼贤曾工作于美国广播公司和亚洲Star电视台,麦康瑞曾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北京和东京地区的前任行政总监,麦锐哲曾在纽约和芝加哥作记者,韦杜灵曾任《纽约时报》市政新闻编辑。

浸会大学

浸会大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现在校园内还有很堂皇的教堂),其新闻传播单位叫传理学院,名称可能是全世界独一的,也有教会味儿。它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是教会办的,因此或可推断其传理学院是香港资格最老的新闻教育单位。

传理学院影视系有很多影视实验室。新闻系在另一座大楼里。占了一层楼面,也有广播电视方面的实验室。走廊上贴的东西更多,主要是学生办的报纸。系主任黄煜的办公室像报社的编辑部,堆满了书报刊。因此,整个感觉像进了一家小报社――新闻系是可以办成这个样子的――新闻系在内地一般是报纸系,现在则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系。新闻系有一个持续进行的项目――普利策工作坊,每年搞一次活动,请来不少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来,活动的那几天,很是热闹,港府官员会到,也会邀大陆一些院系的师生去观礼。

城市大学

名实相副,真是所“城市”的大学,大学的主建筑是一座庞大的写字楼,里边的一切,都按商业公司样子装修,一个个院系,如同一家家小公司。

城大的新闻与传播单位早时叫“英文与传播系”,其实外语、传播各做各的,2008年起独立为传播系。系里传播学人才济济,领衔教授有李金铨、祝建华、何舟等人。李金铨来自台湾,在美国读的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教授,荣休后加入城大。祝建华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美国读的博士,还教过书。何舟是1982年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首届硕士,后来也在美国读了博士,教过书。

香港中文大学

据说是英国人当时为1997年撤出后留下个他们重视中国文化的纪念物,而有中大。中大建在上世纪70年代,选址在偏远的新界沙田,以至如今驻足四望,也不见多少高楼,依山而筑,背海而立,尤为大气。

中大的新闻教育单位,全称是通行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虽座于山顶,然外观平淡――灰白色的一排三四层小楼(中大清一色此色建筑)――但紧邻的某名人图书馆,令我未曾进门而略生肃穆之感。以至进得楼后,见到一间寻常课室,却是专为纪念传播学之父宣伟伯(施拉姆)当年在此讲授传播学而设,顿有“山不在高”之念。

与大陆所有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相比,他们有一电视发射播控室。在媒体方面,无论纸媒还是电媒,他们一样也不少――纸媒有学院(学生)自办的报纸和期刊,且中英文分设;电媒有广播录音棚、电视演播厅及播控室,新媒体教学部门亦赫然在目;其效果测量,有电话访问用计算机;而摄影、广告设计等设施,一应俱全,甚至有名为“企业传播”的硕士课程(我们则称“品牌传播”,本科硕士都有)――俨然一新闻与传播教育之博物馆。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上一篇:数字时代的报纸消费者 下一篇:“云计划”与网络中立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