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记范文

时间:2023-10-22 03:30:15

香港游记

香港游记篇1

那天早上5:30分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就乘上了通往香港的旅游大巴。我们吃了早餐,一边休息,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当时正是凌晨,路上还有路灯在辛勤地工作,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色彩。窗外绿树成荫,一棵棵的树随着汽车的快速移动而快速地在你眼睛闪过,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绿色的海洋。大约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过关的地方,我们拿着港澳通行证跟着导游吃了点东西,过了关。

香港的空气真清新啊,大街上闻不见一丝汽车的尾气;香港的大街真干净啊,道路上看不见一片肮脏的纸屑;香港的环境真安静啊,马路上听不见一点汽车的噪音。这与我们新会可是大不相同啊!我们坐上了出租车,来到旅游大巴接我们去海洋公园的地方。这时真是天公不作美,雨,大得就像天上的银河泛滥了一般,从天边狂泻而下,黑沉沉的天就像是要崩塌下来一般,使我们一点也没有游玩的兴致。我们真希望这雨早点停,不要给我们游玩造成麻烦。

下了好一会儿,雨终于停了。经过了一场风雨的洗礼,蓝蓝的天空绽放了笑脸,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美妙绝伦。等了一会儿,我们就坐在了通往海洋公园的大巴上,导游说:“还有一个小时车程,我们才能到海洋公园,请各位稍安勿躁,很快就到了!(这句话是我整理出来的,原句我也不清楚了)”这时,我们心急如焚,眼看就要到正午了,还没到达海洋公园,但是着急也急不来,我们在车上玩手机,赏风景,讲笑话,这一小时,不知不觉也已经过去了。

我们到了海洋公园,兴奋极了。我们约好下午5点30分在正门口聚集,藏好待会吃的食物,便匆匆进去了(因为进去不准带食物,我们也没那么多钱在里面消费,那价格我们买不起啊,所以要藏好食物,这样也不怕过多消费)。一进大门,我们排着队进了海洋公园里面。一进海洋公园,就看见许多花卉雕塑,是一些海洋里的动物,雕塑栩栩如生,嘴里时不时喷出水花,吓你一跳。

我们拿到了地图后,决定先做观光缆车一直上山顶玩机动游戏。我们绕了几个圈,排坐观光缆车的队伍长得像一条巨龙。经过一个小时的漫长等待,我们终于坐上了观光缆车。妈妈恐高,我和爸爸自然会调侃一番。在缆车往下望,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你一饱眼福。不一会儿,我们就登上了山顶。天气变化无常,几小时前还是倾盆大雨,现在却烈日炎炎,有一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感觉,我们只好举着伞前进。我们拿出藏好的午餐,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顿美味。吃完后,我们眺望远方,欣赏着风景。我们看到了一片蓝蓝的海,一望无际,美极了。在海面上,有几个游客架着游艇在海面上行驶,划过的弧线像是将海面分割。许多游客与我们一样,拿起手机,照相机拍照。我们如痴如醉。

欣赏了一会儿,我们就准备去玩机动游戏了。我们准备先玩漂流。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我们坐上了一艘橡皮艇。我们操纵着方向盘,在水里漂着。突然一股水花从水管里喷出来,冷不防地被喷了一下,弄得我衣服和裤子都湿了。又过了一会儿,一大股水花有喷出来,我们都不能幸免于难。就这样,每过一段路程,我们就会被水花喷射。当我以为没有水花喷出来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下坡道,我们的橡皮艇剧烈地抖动,吓人一跳。很快,我们就回到地面上了。这时,我们的衣服已经湿了一半了。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后,便又去玩别的游戏了。

接着,我们陆续参观了北极之旅,南极奇观,热带雨林馆。我们被奇妙的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生物所吸引,使我们的眼界大开,一饱眼福。

突然,爸爸妈妈说想带我去玩旋转木马,我想:我小时候都没玩过,现在不玩,以后也没有机会玩了吧。我们等待了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和爸爸骑上马,随着音乐的响起,骏马旋转着,一边绕圈,一边上下移动。在玩的人群中,有几个比较年迈的人,他们痴迷在木马的旋转之中,重温着儿时的回忆。我们也沉浸在木马的旋转之中,感觉真的美妙极了。不一会儿,便结束了。

然后,我和爸爸去玩“萤战”,这是用水枪进行战斗的游戏。我们换好带来的泳衣,戴上眼罩,拿起吸水枪,冲进了“战场”。我们冲进里面后,我们就拿起水枪,吸饱水,向前喷射。“滋滋滋”,我和一名小朋友开始进行激烈的斗争,但是由于他“换弹夹”比我慢,所以我胜利了。我又继续“深入敌营”,但是遇到了一群人,他们拿着水枪向我喷射,我双拳不敌四手,只能落荒而逃。这时,我正想找爸爸在哪,发现他正在整理眼镜哩。我趁他不注意,喷他一脸水,赶忙逃跑了。接着,我又跟着一群大哥哥一起“打仗”,战斗异常激烈。玩了很久,我腿酸手软,但是我依然兴致勃勃,进行着战斗,跟着爸爸一起欺负小朋友,高兴极了。这时,管理员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出去了,我们只得扫兴而归。

换好衣服后,我们去吃了点东西,然后去威威剧场看海狮明星表演。海狮跟随其“主人”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它跟着其“主人”做动作,吹泡泡,还给我们演示了它生孩子的地方和哺乳的地方。我们都喜欢上了它憨憨的样子,热烈地鼓起掌来。表演结束后,许多人又和海狮一起拍照,我们没有拍照,又去参观别的动物了。我们就去参观大熊猫馆。可是大熊猫趴在地面上睡觉,我们也看不到可爱的大熊猫表演了。只得回去了。

这时,我们的肚子都敲起鼓来了。我们便去吃点东西,我们到了一个小餐馆,点了2个火腿面包和1瓶饮料。火腿面包的火腿很咸,面包也是半生不熟的,非常难吃,若不是干粮吃得差不多了,我们也不会来这儿吃。填饱了肚子,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该去门口等候导游的安排了。我们来到了门口,等候着导游的安排。

我们人到齐了,也该回家了。我们真想继续玩游戏,但是参加的只是一日游,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能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海洋公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香港游记篇2

早晨,天气有些阴沉。司机把我们送到大屿山脚下,我们准备坐缆车上山。缆车出了候车区,一下子凌空飞起来,眨眼间我们已经在半空中。从透明的玻璃窗往外看,脚下是一座座青山,绵延起伏。南面山坡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北面山坡则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草,零星分布着低矮的小树,南北对比非常明显。

缆车在中转站改变了滑行方向,脚下出现一片淡蓝的海水,一层层波纹随微风荡漾开去,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刚好退潮,很多人在浅水地捞生蚝、捉海蟹。看着他们移动的无声的影子,我默默地想,我如果能像他们一样去海里捉生蚝就好了。

缆车又过了一个中转站,我远远地看见了山顶的大佛。海的那一边是一个大大的飞机场,一块一块的,像一畦一畦的稻田,只是这稻田里没有绿色的秧苗,却停着一架架飞机。我说可能有100架,妈妈说可能有500架,爸爸说可能有1000架。为此,我们争论不休,因为那里的飞机实在是太多了。有的飞机正在跑道上滑行,,有的飞机已经飞起来,昂着头钻进了天空。妈妈说:“从那里起飞,可以到达世界各地。”我心里想:有一天,我也要从那里坐飞机出去,看看世界的模样。

下了缆车,我们来到一个大平台上,大佛和我们的距离刚刚好,是拍照的好地方。一个路过的老太太帮我们拍了好几张全家福。离开平台,我们去看电影《与佛同行》。影片播放完了,服务员让我们在盘子里选一片树叶许一个愿望,把树叶插入大佛底下的小洞里。许多人把树叶放进去,大佛身上显示出碧绿的大树叶。一个人放进树叶,大佛突然变成了红色,有点儿吓人。我把树叶放进小洞里,大佛马上变得雪白雪白的,我想我一定和别人不同。

天越来越亮,我们开始登山看大佛。石阶又陡又多,我们足足爬了286级石阶,才来到大佛脚下。大佛真高啊!我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他的模样。在大佛的四周,有几尊小佛对他顶礼膜拜。香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我也去上了香,许了愿,但愿望是什么,现在还不能说出来。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外国语科苑小学

香港游记篇3

坐在天星小轮上欣赏维港两岸风景,吹吹海风,真是不错的选择。会展中心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白色大鸟,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期就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力宝中心怪异,奇特,中银大厦似新笋破土而出,节节拔高……

天星小轮类似于武汉的过江轮度,感觉十分亲切。坐凳的靠背可以前后随意调动,很人性化的设计哟。几分钟后我们到达湾仔码头,沿着街道慢慢走到金紫荆广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一同伫立在广场,她们同时见证了1997年的香港回归。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五名升旗手捧着国旗和区旗庄严地走向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衷心祝愿香港和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在问过几个热情的香港人后,我们来到湾仔地铁站。我们坐地铁到中环,然后步行至中环天星码头,乘坐15c敞蓬巴士。坐在敞蓬巴士上,看看香港的街景,十几分钟我们就到了花园道缆车总站。游客不是很多,几分钟之后我们登上了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山顶缆车。

山顶缆车路轨全长1.4公里,坡度由4至27度,海拔28米至396米,靠直径44毫米及断裂应力139吨的钢缆拉动,十分独特。走进车厢感觉地面不平整,心里好不疑惑。等到缆车最陡的时候,我站在车厢,与车厢地板形成45度夹角时才明白,原来地面不平整是为了此时防滑用的。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达山顶。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岛最高峰。站在凌霄阁的景台向下看,海天一色。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和市内的摩天大楼一览无遗,香港的繁华尽收眼底。

看完风景我们坐10路双层巴士下山。坐在巴士上层的第一排,看着山上的景色,真是佩服香港司机的技术。体积庞大的双层巴士在蜿蜒的山路上开得又快又猛,我双手紧紧握住扶手不敢松懈,心想简直就是“疯狂巴士”嘛。来到市区转乘6路到浅水湾。浅水湾位于香港岛南部,有“天下第一湾”的美誉,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美丽海湾。浅水湾海滩绵长,坡度平缓,水清沙细,波平浪静,是优良的海滩浴场。因为我们没带泳衣,所以只能玩玩沙,戏戏水。

在酒店对面的豪发餐厅吃过晚饭,回酒店洗澡休息后我们又出发了。沿着繁华的弥敦道,我们慢慢地步行来到星光大道。星光大道以一尊香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女神雕塑为起点,在长长的400多米海边大道上,按照年代依次印着香港电影人的名字和手印,旨在表扬他们为香港电影作出的杰出贡献。我熟悉的有成龙,刘德华,周星驰,李连杰等,也有妈妈喜欢的张曼玉,梅艳芳,张国荣等。

香港游记篇4

拿到证件和机票后,我小望就要启程了,这次旅程我计划用5天时间,天气就是我关心的,它决定我将穿什么衣服带什么衣服以使我尽量减少行装,然后就是我要去哪里购物?香港有哪些景点要去看?到香港能吃什么样的特色小吃?这对一个没去过香港的小望来说确是一个难题。不过聪明的小望是有办法的,我要先上网游香港,先看先知做到准备充分,让我的目的性更强,主要是节省时间和体力嘛!轻轻按下鼠标,一个可以容纳百万条旅游信息、接纳数十万流量的专业旅游交易平台呈现在我的眼前,游网徐徐拉开了帷幕。

我用3个小时得到到的天气情况是:香港气温33度,雷阵雨,网上查到的购物区很多,小望主要选择3个购物旺区:中环、金钟太古广场、铜锣湾,只是觉得这些名字在电影里听到的多一些,便决定到那里看看。到达香港,小望按图索骥,拿着在网上查到的地址,坐上地铁踏上购物第一站――中环。事先有了先遣图,一步到位,没走冤枉道儿。

购物:中环•品牌世家

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品牌错落有致地镶嵌于此,静谧、安然。太子大厦(Prince'sBuilding)里的“CHANEL”,是每一季流行新装的小小展台;还有卡地亚(Cartier)内陈设的件件夺目饰品,单是看已经是一种美美的享受。叫得出的名牌这里几乎都有,地下室也有比较大众化的Esprit、U2等新款货色。所有这些共同连成一个中环购物的天堂。

提示:各区乘地铁到中环站下车。

线路:建议先乘地铁到中环站,可直达置地广场、太子大厦和渣打大厦等,然后沿皇后大道中向西行,经过多间品牌专卖店,货品都是一等一的齐全,而附近的特色小巷也建议一看。接下来就去下一站金钟太古广场。

金钟•流行前线

隆重推荐西武百货地下一层的食品部Great,来自地球上的各式美食送礼自用都非常适合。便服领带腕表皮具打火机样样俱全,各位兄弟姊妹想在这里挑上一两件送人也相当贴心。推荐您来这儿逛逛!

提示:各区乘地铁到金钟或湾仔站下车,乘电车到金钟廊或湾仔太原街亦可。

铜锣湾•日本时尚地

铜锣湾像是一个繁华的不夜城,这里的购物营业时间永远是全港最晚的,至于时代广场,它等于是铜锣湾的地标,门口的大时钟更是香港人相约聚会的聚集点。大众化的露天市集――渣甸坊以及年轻人喜爱的前卫时尚服装和奇趣玩意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加上无印良品的出现,这里变成了日本时尚的地。在这里挑不到货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提示:各区乘地铁到中环站下车。

线路提示:可在地铁站选择不同的出口直达各个商场。

我小望在网上查到的购物地图就像一颗照明弹,指引着我的购物航程。哎呀!真的有点腿软,也是有点饿了,我又拿出网上查出的必吃店,刚好在铜锣湾有家卖云吞面的何洪记,网上说是家名吃,那小望就要先饱口福喽!

美食:何洪记

铜锣湾霎东街2号,云吞面$23,及第粥$30。

何氏家族1946年开始在广州西关做云吞面。后来举家迁至香港,从街边小摊做起,如今已到了第二代接班人掌舵的时期。从1946年到现在,“何洪记”的做面师傅换了一个又一个,可他们依然坚持“人手做面”。他们坚信:做面需要感情,高兴时做出的面和伤心时做的面是不一样的。而机器,是永远做不出有感情的面的。

“云吞面”对香港有多重要?我想,那基本是存于每个香港人心中的不可磨灭的物质符号。据说,喜欢“何洪记”的香港政要、明星,多得数不清,以至于掌门人都懒得将他们的照片贴在店内做招揽。“何洪记”跑马地分店是一众香港明星的“蒲点”,长期有记者守候周围,如果你是某人的FANS,在那“打坐”,包准没错。

小望吃过何洪记,味道当然是好极了,明天我将要验证太湖海鲜城和BabyBlueCafeBar这两家店,看看和网上查的一样不!

太湖海鲜城

铜锣湾波斯富街27号。

一个经营了19年的老餐馆,口碑很不错。餐馆以海鲜为主打,常常推陈出新,设计出不少有趣的海鲜菜式,频频获奖。

青葱脆腩片,$68,获1999年香港旅游发展局评选的美食翡翠奖。姜米活鱼炒饭,$78。灵感来源于广东三宝之一的“老姜”。

手打宋嫂鱼线,$58。利用鱼肉本身的胶质和粘性,以西式点心制作中的方法,将它挤入沸腾的水中,成米线状。味道鲜美,清淡。

BabyBlueCafeBar

铜锣湾京士顿街9-11号6号铺。

香蒜牛油蓝贝,$88。

法国白酒蓝贝,$168/98。

这是一家经营比利时、荷兰菜式的餐厅,以吃BLUEMUSSELG(蓝贝)为特色,在香港别无分店。

蓝贝,与我们在内地常能吃到的青口属于同一类型海产品,蓝贝盛产于荷兰西面两个不受污染的海域,由于其低胆固醇、低卡路里的特质,深受欧洲人喜爱。

吃完蓝贝,不妨来款比利时人家最喜欢的甜品――比利时窝夫。

网上说的果然不错,这两天吃饱喝足的小望就要消化消化食儿了,网上查到的景点我要一一验证了,呵呵,出发!

景点:

宝莲寺:有南天佛国之称,为香港四大禅林之首。宝莲寺始建于1924年,数十年来,刻苦经营,使今天寺宇建筑雄伟壮观。

浅水湾:浅水湾是香港最高尚的住宅区之一,同时也是香港最受欢迎及交通最方便最具代表性的泳滩,是游人必到的著名风景区。沙滩上建有中国古典色彩的镇海楼公园,内塑有十多米高的天后娘娘及大慈大悲观音神像,旁边还有长寿桥等胜景。

文武庙:位于荷里活道,创建的历史可追溯至香港开埠初期,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至今香火鼎盛。

香港岛:简称为港岛,是香港三块地方中惟一离开大陆的岛。港岛中部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香港政府机关所在地,到处都是豪华商业大厦和购物中心。

维多利亚公园:是香港最大的公园,建于1955年,以体育运动场地为主,公园入口处有维多利亚女皇的铜像。

九龙区:九龙是香港的一个工商业活动中心,其中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等地最为繁华,有许多大型商场、饭店和小的店铺。

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深水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

哇哇塞塞!在网上看到这么多叫人垂涎欲滴的信息,如今在香港都得到印证,小望真是好开心。不过小望要提醒你做事要冷静哦,我虽手持宝典但还是没控制住自己的钱包,我现在已成“空军”了

在炎热灼人的阳光下,我和几位记者前后花了5天时间,在香港跑大街窜小巷,实地验证了网络信息的准确性,逛遍了大小商场店铺,吃过了特色美食,游览了景点。把最实用最新鲜的第一手资讯奉献给读者。今天,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是否心动了呢?用网络旅游打前站,你再去香港,就如一熟客旧地重游,亲身感受印证你的印象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即使你还没打算去香港“血拼”,也可以先来一场眼睛的盛宴,看看一个最物质最商业的香港,也可能是最表面亦最真实的香港。我保证!

贴心提示:

要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首次申请签注可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再次申请签注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以及两张照片。14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居民可委托他人办证。

香港的化妆品由于没有关税,价格自然比内地便宜许多,最具特色的当数SASA、彩虹、卓悦等化妆品超级市场。

香港的金饰珠宝店可谓星罗棋布,尖沙咀的弥敦道、中环的德辅中和皇后大道中是其中三个珠宝店集中地。需要格外提醒的是香港的金饰价格由两部分构成:金价和手工费。所以不能单看它的“是日金价”啊。

丰泽、百老汇等名牌电器、摄影器材连锁店是规模大、有信誉的商号。但目前内地游客购买电器已开始要收税,购物前要三思。

如果你是一个体育迷,不要错过旺角的花园街。这里被称为“运动街”。在花园街与亚皆老街交界至山东街的一段短短两个街口,便有不下20家的体育用品专卖店,差不多所有的体育用品及器材在这里都能找到。

在香港,一般国际性信用卡以及中国银行的长城卡都能使用。如果发生纠纷,请勿在店内争执,可取回单据,致电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消协亦接受各类商品的总价查询,查询电话号码:29292222。

港币可以随时在香港兑换,不过现在多数大型商场都接受刷卡用人民币付款,而且是1:1,“着数”多多。

新年香港减价期从每年12月开始到来年2月,春节期间营业时间更会延长。

香港美容化妆品店主要集中在尖沙咀的加连威老道以及铜锣湾的骆克道一带,至于热门的“莎莎”、“彩虹”、“卓悦”等更是遍地开花。

在香港买移动电话最划算,不仅便宜而且款式新颖。旺角的西洋菜街和先达广场是集中地,有保修的比内地便宜近一半。

赴港游当心4大陷阱

个人游实施后,大量内地游客涌到香港观光,香港经济受惠之余,却有少数不法之徒瞄准内地同胞人生路不熟,以卖假货、偷窃及欺诈等手法,使旅客破财兼弄至一肚气,也令香港声誉严重受损。

(一)扒手陷阱

“的士扒手党”、“跌钱党”及“茄汁党”均是扒手常用手法。他们通常数人一伙,分散受害者注意力,同党则乘机下手。

(二)购物陷阱

内地游客喜好在香港购物,部分不良商店浑水摸鱼。

除了调高价格,还有不良海味店喜用“斤变”手法,在价目板写上海味价格,当游客购买时,店铺才说价钱不是以斤计,而是以两计。此外,内地及香港计算“斤”的方法不同,香港是“1斤16两”,内地是“1斤10两”,两者相距甚远,旅客不知分别,也会大失预算。

(三)桃色陷阱

部分旅客亦由于文化差异吃亏,北京及上海的网吧是供人上网的场所,而香港油尖旺区一带的部分“网吧”却是从事色情勾当。

另外,深水湾一带的娼妓也会游客上楼,再串谋同党进行打劫或偷窃,令游客人财两失。

(四)交通陷阱

香港游记篇5

记者:香港回归那天,你在做什么?

曾宪梓:我当然在会场,那是很兴奋的一个晚上。整个会场有几千人,交接的时候我和我夫人都参加了,凌晨之前看着英国国旗降下来,然后零时零分准时奏国歌,升国旗和区旗,本来整个会场都很严肃安静,但是到了那个时刻,大家都控制不了自己。我完全是情不自禁地举起手说“祖国万岁”,夫人在旁边拉我说,你这么激动干什么,要注意场合,附近的人都在看你!我反问她,难道你不激动?

记者:回归前后,你参与了很多基本政策的讨论和制定。

曾宪梓:基本上是全部。最早期我是国务院的港事顾问,然后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委员会委员,然后是正式的筹委会委员。每个月固定开两次会,然后还有小组会议,我一个月不知道要飞多少次北京。

记者:那时候对于香港怎么走是否有一些争论?

曾宪梓:我们当时对将来香港特区政府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争议有很多,比如过渡时期该怎样做?但是所有的争论都是细节问题,对于大方向大家都是没有怀疑的,“一国两制”是必然的选择。所以都是有争议,有结论。

记者:1994年你就成为了全国人大常委,也是香港唯一的一个,你认为自己当年为什么能够当选?

曾宪梓:1992年我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我还做了10年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我当代表的时候刚刚遇到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来到香港,本来过渡时期是很顺利的,但是彭定康搞了个“三违反”政改方案。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就公开谴责彭定康,问他到底是破坏回归平稳过渡,还是来培养接班人?好笑的是,1992年底,金利来集团获得了香港商界的最高荣誉“总督工业奖”。作为港督,彭定康必须给我颁奖,当时我们两个人就握了握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完全是礼节上的。大概因为代表们认为我敢说敢干,不怕港英政府的反对,1994年的时候我就当选了人大常委。

记者:以香港人的身份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你怎样评价自己的作用?

曾宪梓:《基本法》明文规定了香港不实行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因此本地也就没有人大常委会,也没有联络处、办事处。内地的人大是监督政府的,但是香港的人大代表不能干预政府事务,所以我最主要还是及时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民意。

比如香港经济低迷的时候,我在很多场合都对政府高层说,目前最容易做起来的是旅游业,应当让更多的内地游客前来旅游。这个观点我提了很多次,不管是私人见当时的主席,还是在“广交会”上见朱基总理。我对朱总理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由行开放之后,去年内地超过了1200万人来香港旅游,带动了整个香港经济的发展。

记者:10年来香港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曾宪梓:最大的变化是现在经济发展是受内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但事实上这是一直存在的。英国有这么多殖民地,推行同样的政策,为什么只有一个香港?祖国其实一直都是香港发展最大的支撑。(特派香港记者李静睿,记者朝格图对本文亦有贡献)

香港游记篇6

谈起这个话题,董女士兴趣颇浓,她说在香港这个平时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的社会里,确实有休闲的问题。人们都盼望着休闲时光,对休闲方式、休闲内容格外重视,因为休闲对香港人来说是真正的身心放松的时刻。以她自己来说,因为从大陆去香港十余年来一直做记者,非常辛苦,像在战场上冲杀一般,因而闲下来要么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学学插花,把家务杂事简单化,一心享受清闲的乐趣。要么就同先生、女儿一起外出吃饭。

董女士说香港人很喜欢外出吃饭,因为香港是世界美食之都,汇集了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各种美食,去酒楼饭馆吃饭,是香港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香港大街小巷食肆林立,每当华灯初上,海鲜店、潮洲菜馆等各种风味的大菜小吃招牌诱人,人们在这里消磨夜晚时光乃至深夜。香港还经常举办美食节,日本、韩国、印度、欧美各国及内地的各种美食、菜系都可以见到。到新世界海景餐厅、富丽华酒店的旋转餐厅等处用餐,还可有现场名曲演奏及幸运大抽奖活动及烛光酒会等。

董女士说香港人还喜欢泡茶馆。茗茶文化于香港境内较有代表性者位于香港公园内清心茶馆,在这里可以品茗及购置各种茶具;最有名的还要数茶具博览会。位于屯门郊区清凉法苑内,是茗茶郊游、怡情清心的好去处。

而到海洋公园、郊野公园去寻梦是香港人休闲的最爱。海洋公园早已闻名港岛内外,去游玩、休闲的人日益增多;港岛、新界和离岛陆续建成21个郊野公园以及为保护动植物而设的两个特别区,为港人提供了多种选择。郊野公园一般设有儿童游乐设施、观景台、野餐桌椅、烧烤炉灶、避雨亭及步行小径,有的还有自然教育径和露营地,漫步、攀山、远足的原始地带,既轻松又有趣,在现代化都市中能寻觅到自然的野趣。董女士最喜欢位于屯门青山半岛南部海滨的蝴蝶湾公园。那里与赤鲠角新机场相对,有泳滩及烧烤场、儿童游乐场、排球场、人工湖、拱桥、露天剧场等。康乐设施完善,可观大屿山岛山脉连绵、白海豚邀游海中的景象,其乐无穷。新界东部的香港仔郊野公园,被称为“城市后花园”,它占地400公顷,热带花卉夹道,植物茂密,百鸟啼鸣,人们到了这里。颇有清新宁静、返璞归真之感,在绿野青山问拥梦自然,人间的一切烦杂琐碎之事已然忘却。

香港游记篇7

由香港爱国青年组成的东江纵队,是我党在东江地区抗日的中流砥柱

1938年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开始入侵广东。10 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敌占区。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向内地推进,守军狼狈溃逃,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党组织勇敢地挑起了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重任,在各地组织群众起来保卫国土,抗击敌人。

粤东南的东江地区,这里离广州不远,离香港最近。围绕这一地区的山岭、丘陵和平原,有一条宽阔的东江,东江纵队因此得名。为开展抗日斗争,党组织决定派人到东江敌后建立根据地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在香港召集吴有恒(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和曾生(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等人开会,研究派人到东江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事宜。吴有恒和曾生都争着去。曾生对吴有恒说:“回东江打游击我比你合适。你是外地人,语言不通,人生地疏;我是惠阳人,语言通,了解情况”。

廖承志同意了曾生的请求,派他和周伯明等人率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回惠阳坪山,组建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开辟敌后战场。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宣布成立,曾山任大队长,周伯明任政委(后发展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此前,党组织在东莞、增城、宝安等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武装,并于1939年初整编为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后发展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委。为利于部队的生存和发展,这两支抗日武装暂时没有公开使用共产党领导的名称,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的统一番号。

1942年1月,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尹林平任主任,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梁鸿钧,政治委员尹林平、副总队长曾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王作尧。为培养本地干部,中共南方局于2月改任曾生为总队长,下辖五个大队,依次为第三、第五、惠阳、宝安、港九大队。1943年12月2日,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在惠阳坪山宣布成立,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司令员为曾生,政治委员为林平,副司令员是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是杨康华。

东江纵队的成立,标志着东江及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的新发展。从此,东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抗日武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是以群众性的抗日武装形式出现的,虽然它们的活动都受我党的领导,却并没有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成立以后,在它发表的《东江纵队成立宣言》中,则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东江纵队便成为我党在东江地区一支公开的抗日武装力量,推动了东江敌后抗日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东江纵队的主要成员是香港爱国青年。据初步统计,先后参加东江纵队的香港同胞近千人,出现了不少“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同时,得到广大香港同胞的掩护和支持,是东江纵队在游击战期间能够活跃在崇山峻岭、出没于丛林郊野的主要原因。在艰苦的环境中,东江纵队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一万余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在中共“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东江纵队与香港的“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41年下半年,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发现日军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在广九铁路两侧,逐渐地迫近深圳河边,进攻香港的战事一触即发。当时,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将情报通知了港英当局,促请注意,但是港英当局并没有认真准备防务。1941年12月8日凌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主力在炮兵、空军、海军的配合下,向香港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香港驻军人数只有四千人左右,攻港日军兵力达一万五千余人。日本空军首先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海面的英军舰船,摧毁了香港英军薄弱的空军力量。日军步兵随即向九龙要塞发起攻击。由于英军疏于防范,九龙要塞被日军轻易攻占,英军被迫转守香港岛。12月25日,香港战役以香港总督杨慕琦的被俘而告终,从此香港进入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26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香港沦陷后,日军设立军政府,实行法西斯军政统治。日本军政府随即宣布,封闭房屋,拘捕港英军政官员,发行军票,对居民的生活日用品实行苛刻的配给制。

从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免遭战火,一时成为一个战争“避风港”。抗战伊始和皖南事变前后,当局强化文化专制,加紧控制进步文化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先后有两批文化人士由内地疏散到香港。他们在这里掀起了抗日文化热潮,使文化贫瘠的香港一时间变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特殊文化据点,大批进步的团体和组织相继成立,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大肆搜捕抗日分子,大批文化人所处情势紧迫。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以及同志对此十分关切,相继以特急电报指示南委(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和八路军、新四军驻港办事处,要求尽一切努力营救、转移困留于香港的重要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42年1月上旬,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开会研究紧急营救方案。东江抗日游击区与港九地区之间,开辟有两条秘密的军事交通线:西线,即陆上交通线,从青山道经荃湾、元朗、赤尾,进入宝安游击区;东线,即水上交通线,由九龙经西贡村、沙鱼涌、淡水,进入惠阳游击区。会议决定那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主人士、元老等,由水上交通线转移;其他绝大多数的文化界人士,则走陆上交通线,再分别转送至大后方或敌后抗日根据地。

为确保途中安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两条军事交通线上分别设立了多处秘密交通站,派精干的交通员作向导,由便衣交通队分批分段护送。1月9日晚,第一批化装成难民的文化界人士数十人到铜锣湾上了小船,在拂晓前乘日军哨兵换岗之机冲出湾口,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在九龙悄然上岸。几天之内,在香港的几百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就这样安全转移到九龙交通站。11日清晨,第一批数十人离开九龙,经荃湾、元朗,在赤尾通过日军封锁线,13日顺利到达位于宝安的游击队指挥部。

这场秘密营救文化精英和民主人士的壮举,从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计起,到1942年11月22日邹韬奋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为止,历时十一个月。他们神奇地从香港岛“消失”,他们中没有一人被捕。中共十多个省市的地下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直接间接地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英勇机智地完成了中央交付的光荣任务。根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救出的民族精英及其家属共约有八百人,其中著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乔冠华、于毅夫、刘清扬、梁漱溟、千家驹、黎澍、戈宝权、胡仲持、韩幽桐、孔德、廖沫沙、黄药眠、胡风、沙千里、高士其、端木蕻良、蔡楚生、司徒慧敏、司马文森、袁水拍、华嘉、张文、沙蒙、金山、王莹、宋之的、于伶、许幸之、郁风、叶浅予、胡考、丁聪等等。与此同时,由中共地下党员护送或提供安全路线、路过东江转去大后方的军政官员及其家属有:驻香港代表海军少将陈策、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贤德、南京市长马俊超的夫人和妹妹,以及香港电影皇后蝴蝶等。

营救工作富有传奇色彩,如从启德机场营救英国战俘。负责营救任务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三大队短枪队队长江水在与队员研究如何先行侦察情况时,队员廖添胜主动请缨:“我在香港长大,曾经多次在机场做工,对地形熟悉,又会讲几句英语。”江水同意让他深入虎穴。为便于进出机场,他要廖添胜化装成香烟小贩。廖添胜很快就同机场修路的民工混熟了,他以卖烟为名侦察,终于发现机场南面有一条臭水沟流向一个涵洞,洞口直径八十厘米,洞里水也很浅,完全可以爬进去,下水道的出口则在海边。这一发现让江水等人十分高兴。

第二天,江水吩咐廖添胜再次摸清敌人巡逻的规律,被俘英军的作息时间;并要他告诉英军战俘,游击队会救他们,要他们依照约定的时间行动。到了午夜时,赖章、廖添胜四位队员埋伏在下水道出口两旁,江水带队员在较远处接应。没有多久,廖添胜便听到水声,随即见到有人爬出来了,可是只有两个英国军官,问上午接头的那个高个子汤姆生,他带着歉意说:“我们两个先打头阵,如果不被日本人抓回去,他们才放心,今晚就会有大批人出来的。”当日,这两名英兵就被水上交通船安全送走了。到了晚上,在下水道出口接应到的,又只是两名中尉。显然,他们还是半信半疑,实在过分小心了。第三天晚上,江水短枪队再去接应时,看见有日军在水道出口处的海边巡逻。事后打听,原来日军发现少了四个战俘,跟着就把下水道的涵洞封锁起来。江水的短枪队也就不能利用这条通道营救启德机场的战俘了。

据被营救的何香凝的女儿廖梦醒回忆:

“八年抗战期间,母亲流浪生活无时得到安宁,但是每一次遇到困难时,都得到共产党方面的关怀照顾和援助。香港沦陷后,母亲和柳亚子先生等一起,乘坐共产党方面准备的船只前往东江。船原是机帆船,但因为当时敌人要没收一切机器,船主无奈地拆了机器,将之沉入海。因此,这条船只得依靠两张布帆,借风力行驶。可是出海之后,偏偏海面上一点风也没有,原来预计两天到达东江的,却在香港海面徘徊多日。

船上的食水和粮食均已告罄,大家都很焦虑。船主下船去取水,途中,碰到共产党游击队的巡逻队。船主与母亲商量,把这件事情告诉游击队,他说:‘游击队知道您的名字,告诉他们您在船上,请他们帮忙如何?’母亲说:‘好,就这样做吧。’游击队听到船上有廖仲恺烈士夫人,立刻向上级报告。

游击队领导除了写信表示敬意以外,还送来了煮好的鸡和牛奶,写明‘请交给老人’送给母亲。此外,还送了几箩重达百斤的番薯,装足了水,困难解决了。此时,海上风也起了,船便一路顺风驶向东江的海丰。

母亲当时感怀之下,写了一首诗,《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

水尽粮空渡海丰,

敢将勇敢抗时穷。

时穷见节吾侪责,

即死还留后世风。”

另据被营救出来的张友渔回忆:

“撤离香港的文化人,都是在深夜乘党组织准备的小船,偷渡到九龙。我们偷渡那一次,正赶上日本哨兵在九龙的渡口检查,为躲避追捕,我们的小船不能在渡口靠岸,只好划到岸边一个僻静的崖壁下,由护送我的交通员先上去,然后吊一条绳子下来,我们就紧紧地抓住这个根绳子,慢慢地沿着崖壁的石缝爬上岸去。

登岸后,我们在九龙地下党早已准备好的秘密住处,化装成商人模样,又到一个叫西贡的小港,上了游击队的船,准备渡海到对岸的沙鱼涌,进入惠阳游击区。

正当我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迎面开来了一条大船,挡住我们的去路。大船上是全副武装的土匪,一个个凶神恶煞,大喊大叫要‘买路钱’,不然就动武。我们船上的游击队员早有准备,一下子亮出了武器。顿时间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气氛非常紧张。那些土匪先是一愣,对峙了一阵后,见我们不是好欺负的,就把船闪开,让我们过去。”

这次香港大营救,除了营救出著名民主人士、知名文化界人士外,还有数千名工人、学生和各国留港人员以及英国、印度军官,在全国、在海外华侨中,以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次营救任务之艰巨,规模之大,时间之短,营救人员之多,不能不说是军事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为此,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受到中共中央通电嘉奖。在营救过程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一切抗日爱国人士以诚相待,患难与共,表现了共产党宽广的襟怀。营救活动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发展了统一战线,体现了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爱护,从而加深了知识分子对共产党的信赖。著名作家茅盾在《脱险杂记》一文中称,这次营救组织“难以想象的仔细周密”,说这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在驻港英军投降后,被俘的英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籍的人士,被关在三个集中营里。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东江纵队勇敢地与日寇周旋,灵活机动地营救了一批在港国际人士。据不完全统计,香港沦陷期间,东江纵队一共抢救了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八十九位国际友人,得到了他们高度的赞誉,在国际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被救的美国飞行员在感谢信中写道:“我们美国人从历史记载中和我们全部的学问中,都从来不曾有像你们游击队这样英雄的军队。终有一天,全世界都将传颂你们伟大的工作。”

香港地区唯一的抗日武装港九独立大队

1942年1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决定在港九地区成立一支抗日武装。1942年2月3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大队在西贡黄毛应村的教堂宣告成立,不久改称港九独立大队,直属东江纵队司令部。东江纵队派出熟悉港九情况的游击战士原香港淘化罐头厂工人蔡国梁任大队长,原香港青年知识分子陈达明任政委,另一位游击战士黄高扬任政治处主任,他们统一指挥港九新界地区各个游击队。

港九独立大队包括长枪队、短枪队、海上武装队、城区地下武装队和情报系统等五个中队,队员六百多人,人员由共产党员、游击队员,中华书局、洋务工会等社团和企业的进步青年和香港爱国民众组成。港九独立大队后来发展到数千人,包括港九地区的工人、农民和热血知识青年。港九独立大队成立以后,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特别是新界的原居民,他们不但积极援助游击队,许多人还加入部队,投身到抗日救国保家乡的战争中。最早参加港九独立大队的人很多是青年知识分子,有不少是家境富裕的英文书院的学生。如港九独立大队政委陈达明是位大学生,国际工作小组负责人黄作梅毕业于皇仁书院,给曾生当英文翻译的林展是庇理罗士女书院的学生。

港九独立大队在港九地区清除土匪、宣传抗日、杀敌除奸、破坏交通、炸毁机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占香港的日军,成为一支唯一坚持在香港的抗日武装力量。港九独立大队组成后,则积极对日军发动攻势,包括派遣短枪队袭击日军据点、截击日军运输队伍,以及伏击汉奸;与东江纵队护航大队互相配合,除保护渔民及海上航道外,又破坏日军的海上运输,并以炸药包、渔炮、手榴弹、短枪等武器攻击日军。

在香港市区,还活跃着一支被日军视为心腹之患的“方姑游击队”。“方姑游击队”编印《地下火》,散发传单,不断发起“纸弹攻势”;“方姑游击队”炸毁铁路桥梁,破坏军工生产;“方姑游击队”收集情报,通过特殊渠道送达美英盟军指挥机构,配合了太平洋战争。“方姑游击队”成为日军的心腹之患,日本宪兵倾巢出动数度搜捕“方姑”,终不知“方姑”去向。

传说中“方姑”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香港女侠。其实,“方姑”是一位瘦弱文雅的年轻姑娘,那时只有二十二三岁,原名孔秀芳,后改名方兰。1921年,方兰生于香港,后毕业于崇德学校,以小学教师为业。1938年被选为香港儿童团总团长,同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占领香港后,撤离市区至新界,担任港九独立大队女子队长、干部队长。1943年,方姑潜回香港,遵照党组织的安排组建了港九独立大队市区中队,战斗至日本投降。市区中队主要在香港九龙市区内敌人的心脏活动,方兰带领队员们向敌人展开政治攻势,散发传单,搞爆破,搅得敌人不得安宁,而他们收集的情报,不仅使大部队准确地袭击了敌人,也使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有力地打击了日军要塞部位。日本侵略者做梦也没有想到,区区弹丸之地,竟像在中国大陆一样,游击队神出鬼没,要把港九地区变成“大东亚模范治安区”的企图只能成为泡影。

抗日战争结束后,方兰任中共香港大屿山区委书记。1948年,党组织调方兰到广东工作。1949年后,她历任广东省妇联秘书长、副主任、主任,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8年5月,方兰在广州病逝,享年77岁。

威震港九的“神”刘黑仔

在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期间,香港、九龙曾活跃着一支威震港九、使日寇汉奸闻风丧胆的短枪队,这就是刘黑仔率领的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刘黑仔,原名刘锦进,1919年生,广东省宝安县人。因为他身体结实,皮肤黝黑,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刘黑仔”。1939年,刘黑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经党组织批准,他到惠阳坪山参加东(莞)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后任游击大队短枪队小组长,主要任务是保证部队供给,侦察敌情,打击日伪特务。刘黑仔常常使用一支法制20响驳壳枪,在战斗中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百发百中,被誉为神。

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先后派出几支小型武工队进入香港九龙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武工队首先肃清了当地的十多股土匪汉奸,建立起了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在1942年2月港九独立大队组建后,刘黑仔先后任短枪队副队长、队长。他带领短枪队忽东忽西、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地袭击日本军营,干掉日军岗哨;扮成敌探,在九龙金棠酒家击毙汉奸特务队长肖九如;化装成日军小部队,生擒日军高级特务东条正之大佐;设计消灭日军多名密探和特工;装扮成乞丐爆破九龙铁桥,等等。短枪队巧妙地袭击日军,惩办汉奸,掩护和支持整个大队的行动。刘黑仔的名字使日伪军闻之丧胆,多次用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1944年秋,刘黑仔奉命回到东江抗日根据地,参加东江军政干校学习。12月,东江纵队组成西北支队和北江支队,刘黑仔任西北支队参谋兼短枪队队长,参与开辟以清远县大罗山文洞为中心的抗日基地。1946年5月,刘黑仔在一次与反动派军队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7岁。

1944年2月,日军出动一个团的兵力,对港九大队游击基地西贡、沙田地区进行“扫荡”,妄图将港九独立大队主力一网打尽。刘黑仔率领短枪队潜入九龙市区,撒传单、贴标语,袭击日军巡逻艇,炸毁日军军火库,还袭击了日军的战略要地启德机场,使日军主力被迫撤回九龙,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港九独立大队出色地进行了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的工作,如赖特上校、秘书李玉标、谭臣副警司、祁德尊少校、摩利海军上尉、上海汇丰银行劳思维克和摩利逊、香港义勇军比尔斯中尉等,都是经由港九大队护送脱离敌占区的。据不完全统计,经港九独立大队营救的盟军和国际友人,英国人二十名、美空军机师八名、丹麦人三名、俄国人一名、挪威人二名、菲律宾人一名,共八十九名。

最轰动一时的,是1944年2月刘黑仔短枪队营救被日军炮火击中座机、跳伞降落的美十四航空队飞行教官敦纳尔・克尔中尉事件。1944年2月11 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中尉克尔率领二十架战斗机为十二架轰炸机护航,从桂林起飞,突袭被日军占领的香港启德机场。战斗中,克尔的座机被日军飞机击中起火,克尔跳伞降落在观音山,被港九独立大队小交通员李石发现,将他藏了起来。刘黑仔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交通员给克尔送去食物、棉被,帮助包扎伤口。晚上,把克尔转移到沙田、西贡交界的马鞍山一个石洞里。为了避免被日军擒获,刘黑仔白天在通往石洞的必经之路埋上土制地雷,到夜里再把地雷拆除。

克尔座机被击落后,日军出动了一千多人对沙田区、西贡区进行大搜捕大扫荡,进行梳篦式的“铁壁合围”,搜捕克尔中尉。在紧急关头,港九独立大队大队部接到从各中队转来的情报。大队长蔡国梁、中队长黄冠芳、情报组长蔡仲敏、情报员陈亮等共同研究对敌斗争策略,决定实行“调虎离山”计,争取救克尔出围。策略已定,立即命令各中队主动出击,牵制敌人。

按照独立大队的指示,刘黑仔一方面加紧对马鞍山的警戒,另一方面深入日寇驻扎的市区,散发反“扫荡”的传单,爆火车、炸桥梁,搞得日寇寝食不安。日本宪兵的翻译、汉奸陆通译扬言,要与刘黑仔较量。为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刘黑仔在一天深夜化装成日本军曹,带领一支“日军”小队来到陆通译的住所,声称日本宪兵司令部找他。途中,刘黑仔突然对陆通译大喝一声:“现在我代表中国人民枪毙你这个民族败类!”刘黑仔又将一张写着“枪毙大汉奸者刘黑仔也”的字条帖在陆通译的尸体上。

为了迫使日军从沙田、西贡撤兵,保证克尔中尉的安全,刘黑仔与短枪队员又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启德机场,在停机房和油库放了两枚定时炸弹。“轰隆隆”两声巨响,日寇占领的机场顿时变成了火海。这一战,使日军的实力受到重创。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战斗和宣传攻势,迫使敌人将在新界郊区扫荡的部份兵力连夜撤回到市区,反包围、反扫荡取得了胜利。解救克尔之围,情况缓和些了。在游击队频频出击的形势下,日军被迫把“扫荡”沙田、西贡的兵力抽回市区布防。一个夜晚,刘黑仔带领七八名短枪队员,保护克尔下山到港九独立大队大队部。蔡国梁大队长、陈达明政委、黄冠芳中队长等人热情地接待了克尔。二月底,克尔由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护送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又受到曾生司令员、尹林平政委等领导的热情款待。不久,克尔便回到了桂林,克尔中尉终于安全归队了。

克尔在给游击队的感谢信中,称刘黑仔为他的“再生父母”。第十四航空队队长陈纳德把克尔脱险经过作为航空队的学习教材,指导飞行员们在中国作战遇难时,找到当地游击队即可获救。在二战期间,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游击队员们及老百姓就曾经先后营救过很多遇险的盟军人士,仅美国飞行员就有八名。美国总统里根1984年4月访华时还念念不忘:“我们和你们并肩抗敌,有些飞行员在中国上空机毁人伤,你们还记得那些勇敢的小伙子吧,你们把他们藏起来……救了他们很多人的生命。”

港九独立大队终于获得历史的承认

根据上级的指示,港九独立大队设立了国际工作小组,黄作梅任组长。国际工作小组在营救盟军人员,以及与盟军互通军事情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1944年冬,在美军请求下,经中共中央同意,东江纵队开始与美军进行情报合作。黄作梅任东江纵队联络处首席翻译官及联络员。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黄作梅按照党组织的要求重返香港,筹备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后任办事处主任。英国政府为表示感谢东江纵队的友好合作,于1946年在伦敦把一枚皇家勋章颁给东江纵队成员黄作梅。正如东江纵队在抗战胜利后撤离香港时的宣言所说:“三年零八个月,冒出生入死之险,不惜重大牺牲,救护盟邦人士,肃清土匪活动,破坏敌伪统治,保护人民利益,确实尽了我们应有的努力,并做了许多成绩。”

1942年7 月,经中国政府认可,英国在中国建立了英军服务团,以帮助战俘逃离日本在香港建的集中营。港九独立大队积极协助,曾先后与英军服务团、美国情报组织合作,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1944年10月,美方情报组请求与东江纵队合作。为此,东江纵队成立了特别情报工作部,在香港、广州等日军占领区建立了情报网络,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此外,港九独立大队还在武装群众,打击敌伪,肃清土匪,护侨护商,抢运战略物资,抢救文化人和爱国民主人士,营救国际友人,配合盟军作战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9月1日,英国重新接管香港,港九独立大队奉东江纵队被命令撤离。其后不久,又应英方请求,自发组成自卫队以协助维持新界治安。在1946年9月港英政府重开各区警署后,自卫队才陆续解散。1946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东江纵队2400名战士由美舰运送到烟台,其余全部解甲还乡,东江纵队才正式解散。

1946年4月30日,港督杨慕琦从沈阳战俘营重返香港,正式成立香港政府。从此到1997年6月30日末代港督彭定康离任的半个世纪中,港英政府一直不承认二战期间曾配合盟军英勇作战,深入集中营营救英军战俘,长期支援英军服务团进入香港建立情报系统的港九独立大队,不给予他们应有的历史地位,使得许多香港人并不知道。

80年代,在香港西贡区民间人士和旅英香港同乡的捐款资助下,一座“烈士碑园”终于在风景秀丽的西贡轩竹湾落成。挺拔而又庄严的“抗日英烈纪念碑”,在民间留下永久的记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四百多名分散各地的老战士会聚香港庆回归。香港各界获悉当年父辈含泪送别的亲人回来了,纷纷发出热情洋溢的邀请。老战士们重游战斗过的地方,受到香港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看到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他们忆及往事,不禁百感交集。“香港女侠”方姑和她的老战友们也回到了香港,在烈士碑园中久久徘徊。同年中秋节,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接见老游击战士代表,赞扬港九独立大队的贡献。

1998年重阳节,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隆重的“阵亡战士名册安放仪式”。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承认: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是香港沦陷时期一支正式的武装部队,在保卫香港的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亲自把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香港而牺牲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一百一十五名烈士的名册,安放在大会堂纪念龛,供市民凭吊。特区政府决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为保卫香港而捐躯之人士”纪念仪式。特区政府立法确认了港九独立大队的历史地位,并依据太平洋战争抚恤条例,对烈士家属、曾经负伤和被俘被虐待的队员给予抚恤,在港有永久居住权的队员及家属享受公务员的医疗待遇。

香港游记篇8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对于八九十年代的内地年轻人来说,香港的娱乐产业堪称流行文化的启蒙者。如果说登上1984年春晚舞台的张明敏那一曲《我的中国心》只是香港人首次面δ诘毓壑诘墓俜轿屎颍那么整个1980年代,那些情节引人入胜,制作却称不上精良的港产电视连续剧则实实在在造就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

熟悉的感觉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港派流行文化有强大的渗透力,相当多的内地观众靠自学建立起粤语听说能力,以便能模仿韵味浓郁的粤语歌曲。交流也是双向的,明艳的香港影视明星勤奋练习国语,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开始配备国语、粤语两套歌词版本。

过去二十年间,关于香港的记忆逐渐融入不同个体的记忆当中。

林夕的歌词被铭记在心,对照新老版本《射雕》是长盛不衰的游戏,《大话西游》最早那批拥趸已长大成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习惯性地在几句经典台词中缅怀自己的青春。周星驰执导的影片《美人鱼》2016年公映时,很多观众前去购票是源于内心愧疚:当年《大话西游》盗版猖獗,欠了星爷一张电影票。

但另一方面,香港始终是陌生的。作为亚洲曾经最耀眼的城市,特殊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以及暧昧的身份,让这座城市变得复杂而矛盾。

走在香港狭窄的街道上会令一些内地城市人感到局促,但它又是那样繁华,国际化,让人感到舒适。中环的奢侈,与旺角的市井气,也只有在香港能将这两种特质融为一体。裹在熙攘的人群里,看霓虹闪烁,在逼仄的小店门口排队,甜腻的美食,潮湿闷热的空气。无论那些粤语歌曲让你觉得多么亲切,在香港街头,你还是会迷失在这富有韵味的方言里。距离感难以逾越,而这也恰是香港迷人之处。

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其丰厚的层次感。每一座大城市都有繁荣、鲜亮的正面,也有它想隐藏的脏乱的、充满烟火气的背面。香港并不想隐藏起这一面,相反,它甚至有点骄傲地将其展现出来。拥挤的街道出现在《重庆森林》和《志明与春娇》里,也在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记录着香港年轻人的爱情与随之而来的创痛,也承载了香港人琐碎的日常生活。

2017年的香港看上去还是老样子:道路狭窄,举着雨伞的人们在相遇时会主动将伞举高,避免碰到对方,这座负荷700万人口的城市仍保持着中国其他城市罕有的分寸感。但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会觉察到它内在的变化。超出预料的是,过去十年,香港吸引了更多来自内地的新移民,他们管自己叫“港漂”,同样,也有不少香港人选择北上发展。在北京,他们像很多其他省市的老乡那样常聚集在提供正宗港味的餐厅,远眺故乡。我们采访了一些老香港人和新香港人,他们同时存在的失落与乐观,正是这座城市在巨变中成长与焦灼的真实写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香港。

上一篇:天气变冷短信范文 下一篇:六一儿童节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