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29 04:28:19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93-01

最近听了一些教师的授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吃力,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够好。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 找准新、就知识的结合点,突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其实,新知识大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旧知识的延伸或几个旧知识的结合来体现现的。因此,组织教学的关键是要抓住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把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如:“凑10法”教学设计到的知识有:1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210以内的加法;33个数连加(如7+3+2);4计算法则:“凑10法”。其中123方面的知识是旧知,是学生已掌握的,把其中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使其中一个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教学中得重点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应把主要精力用来解决“怎样把这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分解出来的另一个数加数凑成10”。抓住了这一点,学生学习掌握起来就不难了。

2 让学生积极参与新知识的获取

数学课堂切忌“满堂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去探究,主动发现和认识新知识。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先让学生分别写出1-12各个数的因数,如12的因数有{1、2、3、4、6、12}。让学生把这些数的因数都以这种形式写出来,再根据上述各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把它们分成三部分:1有一个因数的数:1;2有两个因数的数:2、3、5、7、11;3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的数:4、6、8、9、10、12.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类数的因数的特征:12、3、5、7、11这几个数只有两个因数,其中的一个因数都使1,另一个就是那个数的本身,从而概括出质数的概念;24、6、8、9、10、12这几个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除了1和它们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从而概括出合数的概念;31只有一个因数。告诉学生,人们规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然后启发学生从自然数有无数个,得出质数和合数也有无限个的结论。学生亲自参加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深,记得牢,也会运用。如果只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类课也能很轻松地上下来,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习得。

3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数学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的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要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难点上,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提问,问题就回引刃而解。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渐进性,避免追求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的提问,尤其是“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也不能把问题提得过难或过易,过难学生无法回答,过易学生又用不着动脑筋。提问要使学生既不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但又要动一动脑筋才能回答出来。

4 要重视课堂练习

教学课课堂练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是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一节课成功与否,练习的设计和时间分配至关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练习,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课”。要围绕重点和难点组织足够时间的练习,保证学生在课内通过练习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如可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多数教师是先讲后练,讲练分家,或者是把作业一布置就完了,没有把教师讲与学生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练习时,教师还要作必要的指导和讲述,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要抓住以上几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不难实现。

上一篇:浅谈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下一篇: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