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实施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29 04:22:42

关注学生心理,实施有效教学

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效果越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尊重、理解他们,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而言,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而学生好动,爱讲话,课堂注意力难持久,自控能力差,再加上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等,常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克服不良心理对数学学习的阻碍。

一、加强师生情感,消除恐惧心理

刚入学的初中生习惯于小学数学的高分数,一旦进入中学,解决问题时屡遭失败,成绩一落千丈,在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冷漠和歧视,回家又得不到家长的及时疏导,有时还会受到家长的严厉批评甚至棍棒教育,从而逐渐产生恐惧学习数学的心理。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平时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把讲的权利让给学生。学生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答题错了可以重答,不同意见可以争论,不清楚的可以发问,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尤其是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的恐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数学新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灵活、新颖,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为此,不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底气不足,总是担心自己天资不好,于是学习不肯努力。对有这方面心理缺陷的同学,教师要加强心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赞扬少批评,给学生多些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消除自卑的心理。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依赖心理

新教材每章都设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和“问题”“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等栏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但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初中生受小学学习方法的影响,依赖老师把知识嚼烂,“喂”给自己,遇到难题时依赖他人给予解决,遇到较复杂运算时,怕动手,喜欢坐享其成或抄现成答案,以上种种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严重阻碍了数学学习。

作为教师,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珍视他们的独特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坚持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多让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遇到难题时不是一讲了之,而要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从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动手实验,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身临其境,又自己动手实验,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以上活动,教师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克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变依赖他人的接受学习为自我发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消除“饱胀”心理

新教材的编排特别注重贴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实用性,且趣味性强,好学易懂。我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掌握了部分知识或几次课堂检测获得好成绩后就会产生“差不多”“全懂了”的膨胀感,从而学习松懈、马虎,以致严重影响数学学习。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我在备课时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除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发展教材,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外,有时还注意设置些“陷阱”或安排有适当难度的问题,破一下他们的“到顶”思想。例如,在教例题“关于x的方程2x+2k=1的解是负数,求k的取值范围”时,不少学生都能求出x=■,然后通过不等式■■。接着我又出了一题“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负数,求k的取值范围”。不少学生认为这样的问题一样,不肯动脑动手,这时我出示解题过程:x=a-1,由a-10得a1让学生判断对不对, 学生齐声答“对”。我让学生再想想,后来经过学生小组讨论,有同学发现了a=0不符合题意,于是得到a1且a≠0。经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不少学生消除了膨胀心理,那种自我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心理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控制,学生也就容易再次投入到踏踏实实的学习中去了。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消除“厌烦”心理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总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会的嫌简单,稍难又嫌烦,懒得动手,故常常出现课上热闹有余,课后收获不足的情况。再加上学生课后巩固不及时,产生“消化不良”,从而造成成绩下降,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选用适当的时机采用谈心的方式“晓之以理”,充分赞赏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再及时帮助“补差”,把前面学过的知识消化吸收了,逐渐才能产生出学习新知识的“胃口”,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单纯重复学生已理解的内容,大量练习同一题型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教师要精心备教材,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备学习方式的选择,备师生问题的生成,备教学活动等,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且课上要尽量增加讲授的趣味性。如在教授公式■=|a|=aa≥0,-a a

总之,如果社会的行为、教师的行为有所不当,常常会促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让数学教学更加有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多多重视学生的心理培养和教育。

(责编 张晶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搭建学与教的桥梁 下一篇: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