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中的“探”与“究”

时间:2022-08-29 02:14:57

数学课教学中的“探”与“究”

数学学科相比较其他学科本身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各方面能力,教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思考与解决问题。

单纯听老师把问题解决,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应该在探索下解决问题,探索性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实践中交流学习,不单单从老师身上学到知识,更要从同学交流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探”“究”之中,分析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

一、问题探究

1.探究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

比解决问题更难的是发现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发现问题的经过,使学生受到启迪。在课堂上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让同学尝试性地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可行性进行分析解决,可以在同学中评出比较好的问题,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和写法”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研究生活中用到的百分数,可以从全班同学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方面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根据实际事例提出质疑,“为什么在统计资料的时候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不能用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是否可以进行约分?百分数可以带单位吗?”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切实际,但是老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相应的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2.发挥想象力研究问题

创设意境,就是有意创设生活中的一定场景或角色,学生通过意境引发思考,对抽象问题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分数本身比较抽象,通过有意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上课开始,我拿了一捆36本课外读物,从容地走进课堂。同W们在猜想: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同学们说说看,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了?谁分得少了?结果分完没有?”问题的出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马上进入了个人思考、探究,各自动手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一会儿测量,一会儿皱眉思索,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同时,又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一样多呢?”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探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完成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3.鼓励学生提问题“为难”教师

现代的教学模式是全员参与,共同学习,尽管老师知识能力强,但是百密一疏,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在问题的解决上,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思考,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改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末尾留十分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对于可行问题,应该认真回答,对于不可行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不可行之处,对于老师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老师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后讲解给学生。而且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背景下,老师也可以反问学生,通过这种“互提、互答”的“互动”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与疑惑点,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心中有数,而不要只盯着预定的教学内容。

二、研究并解决问题

1.“合作――竞争”式研究

可以用分小组的模式,让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研究小组,并选出一名小组长。研究过程中,小组人人都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这种方法摒弃了以往单人单学的模式,在合作、竞争中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既合作又竞争的思想意识。

2.个人独立式研究

个人独立式研究是探究学习的基础,一般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体验,利用自主思维,对问题进行深究,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72-49=?”,我们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想:72-40=32,32-9=23或72-9=63,63-40=23,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探索,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说:70-40=30,30-10=20,129=3.3+20=23;70

49=21.21+2=23;12-9=3.60

40=20.20+3=23;72-50=22,22+1=23等等,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便成了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课后研究

课后研究是研究的知识拓展,课后研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网络上,图书馆搜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与同学、老师、家长共同探究等。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的与探究方向;探究的问题必须具体、实在,具有可操作性;要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可太深奥;必须符合学生现状与特点,能引起学生兴趣。

上一篇:单元练习动嘴动手 下一篇:小学数学归纳推理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