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8-29 01:15:13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实践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 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动人。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主要年龄在二十岁,大部分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声乐基础。要让学生懂得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在音乐教学中,重点放在声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学会发声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一、树立正确的发声方法

1、首先要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声乐就是用人声来演唱的音乐。歌唱行为的第一要素就是人的声音。形成声音的三大要素,即击动体、振动体、共鸣腔。对人的歌声来说,当吸到肺部的气息,由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时,喉头两声自然闭合,由于气息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而发声。然后音波又迅速在各共鸣腔里不断地得到调节扩大,就产生了具体语言特征的歌唱性的声音。概括起来就是气息、声带、共鸣腔。

2、培养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让学生知道气息是歌唱的源泉和基础,要解决呼吸问题。练习气息时引导学生身体自然放松,双肩放松,面带微笑,呼吸自然,呼吸保持部分不能有僵硬的感觉,舌尖轻低下齿根,没有恐惧心理,保持积极的情绪饱满的兴奋的歌唱状态。呼气要均匀连贯,并且两肋向外扩张,胸廓周围膨胀的感觉,以便打到呼吸的支点——横隔膜。(再在教师规定的时值里将气缓缓吸入,进行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像打呵欠、抬重东西的动作,体会呼吸的内在感觉)先做此单音练习或二度、三度的练习,最多不能超过五度。同时先唱好“a、e、i、o、u、ü”六个母音,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将和母音唱旋律,一方面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呼吸要有支点。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是与呼吸有着密切相连的。呼吸支点就是在歌唱过程中,用的“力”集中在某一点上。如在教学时学生常常出现,在歌唱时,气息不够用,拼命地吸气,结果造成吸进的气息超过了要唱的乐句气息和贮存量,胸廊变得极其紧张。于是,越想吸气,就越吸不深甚至吸不进,呼气更谈不上有效的控制。其实,在歌唱中与其说吸进多少气,倒不如说是如何控制气息和支配气息。这是歌唱呼吸的关键。那么如何检验呼吸是有支点的呢?著名意大利学派的声乐教育家郎培尔这样说:“为了证实发声时呼吸过程与气息消耗是正确的,建议学生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嘴前,如火焰地声音发出时并不摇晃,即可证实气息是逐渐放出来的……那么,就可说明呼吸是完全正确的。”

二、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声耳训练的关键。首先要知道怎样开口、张嘴,在平时说话吃饭是下嘴向下张,而我们歌唱强嘴则要求下嘴巴基本不动,让上嘴巴向上抬。有些人声音送不到位,就是因为下巴僵硬地往下往前伸,给发声带来破坏作用。就发声而论唯有上腭,是共鸣的重要部位,当发声时,微笑,嘴巴月牙儿似的两嘴角向上起,下嘴唇、下巴放松下垂,实际上开口动作应该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动作,它应随着上腭的打开而松驰地向上抬起。教学时我采用了打呵欠的方法感受喉咙打开的位置。

有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打开喉咙这一发声原理的掌握,建立稳定的中声区,中声区也称为自然区,从发声效果来看,它没有低音那种沉闷压抑感,也没有高音那种尖锐紧张感,比较容易掌握气息和声音的协调搭配,发出的声音轻松自如,同时,中音区的主要共鸣是咽、喉、鼻、口腔特别是口咽腔是人声的扩大器,它上接头腔,下达胸腔,是个上下连接,起着桥梁枢纽的作用。因此,应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练好中声区。

要练好中声区,使中声区形成一个稳定的声区,必须让初学者找到自己的“基础音”。每一种嗓音的中声区内有一个或几个音是最易发出的,而且发音时也不需要特殊的调整。在这个音上嗓音“站住了”,进而对学生在中声区进行“u”母音的训练,让他尽快找到“u”母音在发音时的喉头位置和感受。因发“u”母音时,舌的整体向后微吸状,舌尖稍离开下牙齿背,有稍提软腭的感觉,喉头位置比自然生理位置低一些。这种偏低的喉头位置可以使舌根自然下降、喉咽腔张开,从而发出圆润、柔和的音。在用“u”母音进行训练时,其练声曲应控制在三度之内,用连音唱法练唱。唱下行曲调时,应把乐句朝前送而不能让紧张感完全放松,心管力度水平下降,也必须保持较高音的嘹亮音质,唱上行曲调,把唱较低音的共鸣带到较高音上去。通过这样训练,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中声区,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也为今后转换声区的训练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重视汉语言音训练

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往往只重视歌唱发声方法的训练,而忽视语言方面的学习。说唱歌曲时要做到咬字正确、吐字清晰,才能更好地表达歌词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加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共鸣。因此,必须让学生懂得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首先向学生介绍字的结构与发音,声母与韵母的发音特点,怎样用气用力以及吸字,吐字的知识。如,在初级阶段,常将“a、e、i、o、u”五个元音或汉语中的“a、e、i、o、u、ü”六个单韵母放在练声曲中单独练唱。这些元音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字。在练唱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这些元音的发音特点和着力部位分别进行练唱,把字咬对,唱得圆润、饱满,且有感情。

吐字训练较为复杂,牵涉到字腹引长时口形保持和以清韵尾等问题。在歌唱时,每一个字都受一定的音符时值的限制。对初学者只能介绍一些基础知识。让他们在一开始接受训练,进行歌唱时,就要注意声、字结合,以字行腔,合理安排各音素所占的时值唱出轻快悦耳的歌声。

四、准确的咬字、字吐

歌唱时的咬字吐字,要做到清晰,富有感染力。一般的字音中的声母发音,即指咬字而言,韵母的发音则是指吐字来说的,也就是指发音的着力点。每个字的乐音延长,主要靠吐字,所以,歌唱时注意字音的着力点是不可忽视的。常用的六个母音的发音着力点分别是a、o、e在喉,i在齿,u在满口,ü在唇。如家(jia)、播(bo)、歌(ge)三个字的发音着力点都在喉;米(mi)在齿;祖(zhu)在满口;月(yue)在唇。然而有时不用声母而用i u ü三个韵母做字头时,则着力点就需要改变,不然声音就发扁、散,甚至影响字音的美感,如“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中的“艳”(yan)字;“我们欢乐”中的“我”(we)字;月亮(yue)和“云”(yun)字,它们发音的着力点,按正常规律都应该在“喉”。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把“艳”字着力点改在“齿”,“我”字改在“满口”,“月”和“云”字都要改在“唇”,这样发出的字音亮而集中,丰满而富有韵味,增强了字音和歌曲的表现力。(i u ü)这三个母音发音时,口形小,音位高,阻力大,很容易表现字的特色。平日教学中,会经常遇到(i u ü)做字头的字,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字的发音着力点,发音时不要把力量使在后面的韵母上,就会发出响亮而不散不扁的字音来了。

总之,学习声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要坚持每日的训练,即时发现问题要解决问。只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使学生唱歌的潜能在今后的唱歌生涯中得到发挥。

上一篇:色彩构成教学模式的创新 下一篇:油画语言对漆画创作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