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9 12:42:57

浅谈时政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努力让生活走进政治,让政治回归生活,要发挥时政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因而政治课教学要抓住时政这一活水、要抓住生活这一源头,唯有如此,方能构建起高效的政治课堂。时政教育之所以重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就必须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政治学科的联系,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界限,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从而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代中学生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中学生应该有理想、有抱负、胸怀国家、关心时事。只有关注社会,了解时政热点,学生才能主动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作为思想政治课还要发挥德育这一功能,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形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看待社会,通过一些时政材料向学生渗透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纵观近几年高考的每一张试卷,试题大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呈现出越来越情境化、问题化、时代化的倾向。几乎所有试题的素材都来自生活,来自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试题大量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素材,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生活化趋势。“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把政治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上笔者认为不论从心理学角度、学生自身角度、还是高考角度都应充分认识到时政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发挥时政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抓住时政这一活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点文章。

一、教师要创建时政教学案例集

政治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注意捕捉,在平时的休息或课余时间读书、看报、看电视和上网中注意积累,采用剪纸、抄写、下载等方法,把初选的案例分类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档案盒中,要重视教学案例的搜集和储存,着手建设自己的教学案例集。创建教学案例集,会给政治课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反映的是社会大课堂中真实的生活,以“请进来”的方式引入学校小课堂,实现“案例――理论”的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和容量有限性的不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激活了学校小课堂;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教材中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增强了政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育人”的实效性,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而,教师要勤读书、勤看报、勤学现代新知识、勤写读书笔记、勤作资料卡片。一个“勤”字将引来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

二、学生课前五分钟时事播报和点评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非常强的学科,观点理论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变化着,脱离时代精神气息的政治课就会像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在日常教学中,时事演讲已被好多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针对当前国内外的一些“热点”进行时事播报,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这一环节运用得当,就犹如奏响了课堂主题曲的前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所学知识的迁移、整合和运用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课前自己精心准备,熟悉并能精炼准确地点评“热点”内容,同时要预测课堂上学生评论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解决的方案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我们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浅谈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