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绩效评析

时间:2022-08-29 12:39:10

财政分权绩效评析

[摘 要]1994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确定了我国垂直的政治集权制与经济分权制相结合的财税制度即财政分权。财政分权制改变了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机制,减少了政府与群众的信息不对称并在其施行的十余年里在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在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下地方政府为了做成“漂亮的业绩”而相互竞争,产生地方保护、市场割据等一系列经济扭曲。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说明并试图找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财政分权 政府行为 通货膨胀 地方融资

一、我国的财政分权

我国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的财政集中体制、财政包干制之后进入财政分权阶段并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垂直的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相结合的制度。中央政府将相对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绩效的关键性指标,并依此建立了针对地方政府的绩效激励机制:在高度集权的垂直政治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将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升迁和其相对经济增长绩效的指标挂钩,通过相对经济增长指标来考察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然后利用自身在政治上的权威来对地方政府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地方政府官员就会为了各自的政治升迁而努力的围绕地方的经济增长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是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下的“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这与西方国家的自下而上的标尺竞争是截然不同的。这个分权模式成功的地方在于一个“向上负责”的政治体制与财政分权的结合。

二、财政分权下的政府行为及结果

财政分权制度施行的十余年来在我国的经济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GDP而相互通过税收、公共服务等手段进行经济竞争,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扭曲,并导致宏观上的经济问题。

1.地方保护主义猖狂。地方政府选择的保护性策略和掠夺型策略,在垂直化行政管理架构和资源流动性的限制下会增大地区间的交易成本,导致地区间要素及产品的流动受限,产生价格扭曲,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损害经济增长。

2.通货膨胀加剧。地方政府利用土地优惠政策、税收减免以及压低银行信贷资金成本的方式进行引资甚至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在这种优惠政策下,产生对要素的超额需求,导致投资过度,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且在以GDP考核政绩的畸形激励制度下,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高GDP而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并超过了实际货币需求量,加剧通胀。

3.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在政治业绩压力下并没有坚持财政分权设立的初衷即增加转移支付、发展农业、教育和科学事业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为基础教育和公用设施能够提升居民福利,但不是招商引资和GDP竞争的重点,地方政府不得不将重心转移至“做大蛋糕”而不是“分好蛋糕”,从而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财政分权将政府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地方政府在财权小、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公共供给以及改善投资环境等的巨额花费要努力扩收。政府选择的扩大巨额预算外收入规模的做法会加重居民的负担且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

三、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中央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并相应的发展条件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发展型政府的转变。

首先为了控制地方融资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应限制地方政府的借款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严格控制其过度融资,与此同时有步骤地开放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并建立相应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是中央政府应监督地方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加大在转移支付、农业、教育和科学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另外,为了有效的减轻通货膨胀压力,要改变目前对于地方政府过于单一的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引入更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政绩考核时,更多地参考辖区居民的意见,防止地方政府行为的扭曲。改善一些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加大反腐败力度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既要不断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更要从体制与机制入手,不断规范地区征税行为,完善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从而使经济能够在一个协调有序的竞争框架下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子英、张军,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J].管理世界,2009(7).

[2]刘小勇、李真,财政分权与地区市场分割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2).

[3]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1).

作者简介:邹颖(1990.10-),女,四川人,汉族,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上一篇:《伤痕》——人性回归 下一篇:书法创作中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