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中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

时间:2022-03-30 10:51:38

书法创作中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

[摘 要]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始于仰韶文化时期的甲骨文。它历经2000多年的沿袭和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的奇葩。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书法艺术必须体现书法家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的价值趋向。

[关键词]书法创作 个人情感 时代情感

艺术作品是表情达意的,书法更不例外。“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书为心画”、“书者,散也”等,都是对书法抒情性的高度概括。

一、书法的发展

经过考证,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是在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近几十年,又陆续有许多新的发现支撑着这一观点。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发展的一大障碍差异很大。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尤 以《石门颂》等被书法家视为“神品”。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为后人称道仿效。雄丽与朴古体现了各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东汉的隶书已经登峰造极,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明与清的书法,美学主流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两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

二、书法作品中的情感

书法之所以能以简单的线条去感染人,那是它蕴含着创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审美感觉和人格魅力,所以古人有「书为心画的说法。因为如此,我们能在《祭侄稿》里感受到颜真卿的悲愤与忠贞;《黄州寒食帖》里坡的彷徨与苦闷;弘一、的纯净与安宁;黄庭坚、王铎的世俗与张扬…… 感情成为书法创作与审美中最重要的心理内容,情感与书法线条成为书法创作中互相依存的两面,情感的律动依靠线条的律动来表现,而线条的运动是以情感的律动为必要而充分的心理依据,所以,书法中的情感美与时代美构成了“心画”,成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书法家的个人情感除了艺术天赋外,还包括学养、人格与道德品质等。书法作品的艺术含量与书家情感厚度、高度成正比,书法创造的内容是情感的一种物化,或者说是一种外化,只有具备了丰富、高尚、深刻的情感,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美感与生命力。可以说,创作中各种线条造型的变化、大小、长短、粗细、浓淡,都与作者当时主观情感有密切关系。就像欣赏《黄州寒食帖》时,在真正体味苏轼诗句里面内容后,再通过作品展示的用笔轻重缓急、用墨浓湿干枯、章法疏密虚实等,欣赏者才能感受作者的彷徨与苦闷心情,把个人情感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书法家的个人情感具有主观性,那么书家的时代情感(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则具有客观性。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生活在社会里,他的各种社会行为都受制于那个时代。就像书法史上的“秦汉尚势;晋人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一样,书家的创作思想很难离开这个标准,这也是所谓的共性。这就要求书法家要把个人与社会、自然融合一起,通过体悟、观察、概括、提炼获取创作的灵感,在共性中张扬个性。“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说书法要有时代精神,书法家的创作思想,必须以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为先决条件,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求狂怪,缺少品味。书法时代情感是千万人审美风尚、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倾注于作品之中汇合而得的结果,是时代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体现。

书法由一种纯实用性的书写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审美性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书法艺术的成熟并定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总结创新,慢慢积累而成的。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浓缩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展露出独特的灵性和韵味。

在全球化的浪潮当中,书法尤其显出其可贵之处。书法家有了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他展现的作品便是真善美的流露,透过线条的律动,我们可以清楚洞悉到那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和人文思想的积淀,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2]李福顺著《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上一篇:财政分权绩效评析 下一篇:试析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综合化经营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