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缺血性肾病的诊治

时间:2022-08-29 10:49:22

浅谈缺血性肾病的诊治

摘要:缺血性肾脏病主要是由于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性肾硬化,以及和高血压引起的良性肾硬化及恶性肾硬化,该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常见于老年人,通常情况下都伴随有高血压。目前,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缺血性肾病多年来也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其发病的普遍性和病情的严重性对于临床研究及病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缺血性肾病的发病病因以及诊断治疗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拟希望对缺血性肾病患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缺血性肾病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99-01

在过去对缺血性肾病的临床研究相对比较少,普遍临床上所指的缺血性肾病主要是由于肾动脉狭窄或者阻塞、肾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的肾脏疾病。对于缺血性肾病病人来说,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对该病进行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给及时有效的对病人做好治疗,早日减轻病人的痛苦。

1 缺血性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对于缺血性肾病来说,引起它发病的病因有很多,但主要病因就是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动脉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而粥样动脉硬化则是发病的主要病因。除此之外,缺血性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在肾小管,也涉及肾血管及肾小球,而对于肾小管损伤来说。其主要表现有:小管上皮细胞剥脱、凋亡或灶性坏死,小管萎缩,小管基底膜多层化,局灶性间质炎症反应,小管硬化(鲍曼氏囊内胶原样物填充),肾血管表现有:肾内小动脉中层增厚及玻璃样变,弓形动脉纤维弹性组织变性,动脉栓塞(胆固醇碎片,局灶梗塞)。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高速率溶质转运由线粒体呼吸供能,因此对于氧供的减少非常敏感。肾小球改变多继发于小管及血管改变,而且出现较晚,最后也可发生肾小球硬化。长期慢性缺血可逐渐导致肾单位纤维化或斑片状肾皮质瘢痕形成,并逐渐导致整个肾脏萎缩。慢性肾缺血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由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介导,其血管效应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血管紧张素的旁分泌作用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栓素A2、前列腺素、心房肽等)的局部效应。肾血管疾病所致肾血流减少,会引起球旁细胞肾素分泌增加,及血循环中和肾脏局部分泌的内皮素增加。

除此之外,缺血性肾病的临床表现还表现在肾动脉狭窄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而全身表现则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所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有关。有关临床资料证实,肾血管病变也可以发生在血压正常甚至低血压个体中,在年轻黑人人群中表现尤著。缺血性肾病有时候发病不容易察觉,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该病有时候临床表现会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

2 缺血性肾病的诊断

对于缺血性肾病患者来说,对其正确及时的诊断室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表现,当确诊高血压病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出现持续性的微量蛋白尿或者轻到中度血管杂音的时候,就应该警惕。由于对缺血性肾病的诊断标准还有点欠缺,所以对该病的检查方法还是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的辅助检查和肾功能的检查,主要的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疑似病患进行肾动脉造影。对于缺血性肾病患者来说,对其进行肾动脉造影不仅能够准确的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但是不足之处是该检查为有创性检查而且需要注射碘造影剂。通常情况下来说,目前肾动脉造影对缺血性肾病的诊断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B超检查。对于缺血性肾病患者来说,采用B超检查,能够准确的测定肾脏的大小,如果两肾的大小不一,则就应该检查较小的肾脏有没有动脉狭窄,如果发现肾动脉主干血流加速及肾内血流的阻力指数减低,对缺血性肾病的诊断室非常有意义的。反之,如果肾动脉流量有明显的减少,则其给的信号就是肾动脉存在闭塞的情况。但是对于B超检查来说,它主要是适合那些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或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前后的对照及追踪观察,它的缺点就是不能够检查出动脉分歧的狭窄程度,病患的体型、肠道气体、近期手术都可能对B超检查造成一定的干扰。

(3)CT血管造影检查。对于缺血性肾病诊断来说,还可以运用CT血管造影来进行检查,从静脉端注射造影剂可以获得肾动脉及肾的实际的情况,可以成为三维立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避开血管的影像重叠。该方法优点就是不需要动脉插管,属于无创伤检查,不足之处就是造影剂量比较多,对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使用需要谨慎。

(4)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肾病患者诊断还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技术,该技术的好处就是不用使用碘造影剂,其敏感和清晰度比较高,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费用比较高。

除了以上几个诊断方法之外,医生还应该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尿液、血常规等各方面的检测情况来最终确诊,从而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的动脉硬化表现情况,顽固和快速进展的高血压和肾功能的减退表现等来及时有效的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从而能够及时快速的做好治疗的方案。

3 缺血性肾病的治疗

由于缺血性肾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在对其治疗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高血压的控制,更加要重视对肾功能的保护,目前主要采用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案。

目前,介入治疗是一种发展比较快,创伤性比较小,并发症及病死率较低的一种治疗方式,在医疗界已经成为了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要选择方式,通过介入治疗对患者的血压有益,并显示血肌酐由术前的150降至115,提示从长远来看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可保护肾功能,能使2/3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好转或维持稳定,但是其再狭窄率较高。

对于缺血性肾病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其引起的高血压,减少并发症。另外,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对肾功能的不利影响,逆转或延缓肾衰竭。降压治疗对病侧肾脏病变效果不明显。由于本病所造成的肾脏病变主要为肾脏萎缩和肾组织大量纤维组织形成,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明显减缓病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惠兰.缺血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全科医学,2006(1):93~95

[2] 郑法雷.肾内科学疾病诊断.中华内科杂志.2000(7):488-491

上一篇: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伴意识障碍27... 下一篇: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综合疗法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