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气息洋溢在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29 09:30:36

让生活气息洋溢在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才能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从而体验数学的价值。

一、采撷生活素材,引发探究意识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课伊始(由于是公开课,借班上课,我课前对班级已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我利用“教室座位”这一现成资源,创设了一个由谈话引入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张老师在上课前向我推荐了一名最近进步非常大的同学,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接着,老师说出这位同学的名字后,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确定“进步大”的同学的位置,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这种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学生已掌握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时,我还是利用“教室座位”这一资源,设计了一个“找新座位”的游戏,让学生拿着写着表示自己新座位的数对卡片找到自己的新座位,从中故意让两个学生拿着“(3, )”、“( ,2)”这样两个不完整的数对卡片而找不到座位,让全体学生一起来思考:他们的座位在哪儿?为什么?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对说明了什么?鲜活的数学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自觉地、自然地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再现生活原型,扩展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加工,适当选择与设计和学生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生已学会了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后,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百汇”附近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图后,解决以下问题:

(1)百汇在地图上的位置是(___,___)。

(2)肯德基在地图上的位置是(4,2),你能找到它的位置吗?

(3)笑笑要从实验小学来到我们学校,有几种不同的路线可走?走哪条路线最近?你能用数对来说明路线吗?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学校附近各个地点的位置,并且尝试用数对帮助“笑笑”解决生活中常见的路线难题,寓教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认知面,发展了应用能力。

三、回归生活实践,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回归“生活实践”,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感受生活的存在。如,本课的“拓展延伸”阶段,我先让学生谈谈数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后,再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地球仪的知识,接着通过由“数学小博士”带来的科技信息――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零5分,“嫦娥一号”带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起飞、升空、翱翔了,这是数对在科技领域中又一次成功的应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长袖一舞,举世赞叹!

这样一则小信息,却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价值,由此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在等待着开发利用。因此,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关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在生活中学数学。

上一篇:“今天我带美术作业本了” 下一篇:以“联系”为抓手,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