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

时间:2022-05-08 03:36:35

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呼唤数学教学生活化

1.数学价值的体现。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工具性。那么,何谓有价值的数学呢?也就是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建构的理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实用性,课堂上要时时揭示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2.数学教学的现状。虽然现在河南也在进行着新课改的实验,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焕发着经久不衰的活力,以高考为指挥棒,数学的教学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在课堂和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渗透大量的纯数学化习题,老师归纳了大量的解题方法,学生反复操练。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教材改革相对较滞后,在教材上几乎看不到数学的应用性,教师往往也照本宣科,不注重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课堂上也呈现出“引入题目——证明定理(性质)——例题讲解——大量练习巩固”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缺少了很多的生活气息。

3.学生学习的困惑。在注重知识点和解题能力为导向的数学教学下,我们的学生长久以来体会到的数学就是千变万化的题型,他们深知只有埋头苦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学生甚至觉得数学就是应付考试而设置的一门学科,虽然老师一直在说数学是有用的,但是在他们平时的教学中也体会不到所谓的数学是有用的,没有老师的引导,也无暇在课后去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学生都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甚至被数学千变万化的题型和色彩斑斓的解题方法折磨得苦不堪言,他们在痛苦的旋涡中无奈的学习着数学,他们在疑惑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二、数学教学要营造生活气息

1.引入课题生活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引入环节就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到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会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认识到学习这个知识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可以不直接用一个三角形、已知一些三角形的元素来引出正弦定理求解其它元素,试着让学生自然构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求解三角形问题。

如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方在C岛屿,敌方在A岛屿,由于我方要迅速占领敌方阵地,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但是几次偷袭都损失惨重,无功而返。现指挥部决定用高射炮进行轰炸,为了避免一发不中,打草惊蛇,需要先测量AC的距离,一击即中。但是在不能接近的情况下如何测量?当时一个小士兵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结果立了大功。你能想到办法吗?

以此引入,学生兴趣盎然,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进行必要引导,既然AC无法直接测量,就采用间接测量。向安全地带B行驶,计算出BC距离。连接A、B就构成了三角形ABC,可以用经纬仪(能放到角的顶点就可测出角度)测出 ,这样我们就得到 。这就引出了本课的已知一边一对角和另一角求该角所对边的正弦定理的一种形式。

2.应用知识生活化。在提炼出新课的知识点后就进入了运用阶段,在这个环节中也不能忽视体现该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体现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实质。

例如在推导出了正弦定理后,让学生去完成引入部分中的生活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着举一些生活中能用正弦定理来解决的生活实例,比如正弦定理主要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已知一边一对角来解决三角形的求解问题,使用价值在于去测量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比如河两岸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去思考如何测量,这种运用会更加引发学生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从中品味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无形中建立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课后作业生活化。教师在课后也需要辅导学生参与一些数学实习作业的完成,新课程教材中都涉及到了实习作业,往往被老师忽略掉了,其实这是一个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在课堂外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书本上的实习作业,而且也要带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建构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已有的知识或探索出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体现数学的教育功能。例如在进行了一堂生活化很浓的正弦定理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测量一些距离,可以给学生借一些设备,实地测量,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总之,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习惯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方法与功能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