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商业经济

时间:2022-08-29 05:43:50

重新认识商业经济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我们就要用这一思想来认识商业资本和商业经济的意义。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花很大精力研究商业资本,从《资本论》的第二卷就可以看到:商业资本的功能、作用、定位都讲得非常深刻。比如说,马克思在讲到资本循环时说,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就是货币循环、生产循环、商品循环。他强调商业资本循环意义非常重大。产业资本、生产资本到商业资本这是一个跳跃。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就无法实现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也不能实现商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因此商业非常重要。恩格斯也曾讲过生产和流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流通,没有流通也就没有生产,他说生产和流通是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关系,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对我们现在也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在发展的,就象这次江总书记所说的是与时俱进的。因此,我们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来进一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比方说,马克思创立《资本论》的时代,机器大工业刚刚出现,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强调的是体力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他只是把体力劳动,或者说叫直接生产过程叫作生产劳动。对不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基本上不叫生产劳动。而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整个生产方式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应以这种经济情况来看待劳动、劳动价值理论。当然,有很多劳动没有包括在生产劳动领域,我们现在要扩大来看,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马克思当时研究劳动价值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革命的问题、革命的对象。主要是揭示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揭示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怎么被剥削的。总的目的是为了消灭资本主义,要敲响资本主义制度的丧钟。而我们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当时马克思并没有预见到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市场经济,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市场交换的经济,也就是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所以产品不会转化为商品,价值规律就不起作用。而我们现在不仅存在着商品,存在着价值规律,而且存在着市场,实行市场经济,大大超越了马克思那时对社会主义的预期。因此我们就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来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第三个原因,我们当前遇到许多具体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原来的理解已经远远不够了。比方说,现在包括商业在内,第三产业、服务产业已占了很大比重,如果按照原来的理解,把第三产业都作为非生产劳动,那么我们不仅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第二产业也是会压力很大。这个观点可以说从苏联到我们现在都受到很大影响。

第四个原因,我们现在要加入WTO,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这就有个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和配置的费用即成本问题,因此我们过去对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的形成,价值的决定要从更广范的范围来理解。

第五个原因,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时候,他的研究方法和论述方法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是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而论述问题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比方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论的研究占有大量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考察,也就是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对资本主义的实践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他才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所以他是从实践到理论。但是他论述问题的方法不是从实践出发,而是从理论出发。这样就使我们理解上有些困难,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主要的经济著作,也是马克思讲劳动价值理论的最主要著作。实际上《资本论》是马克思要写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一个很小部分。马克思虽讲了再生产理论,但是我们按照马克思再生产原理来作计划没法做。在讲原理时,马克思作了很多的抽象分析,比方说他的再生产原理,一个是假定社会只有两个阶级,一个阶级叫资产阶级,一个叫无产阶级,没有中间阶级;一个假定是一年生产的东西全部消耗完,认为当年的生产当年分配,当年消费。马克思非常了解国际贸易,但他把国际贸易也抽象掉了,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封闭的,自己生产自己消费,既没有进口,也没有出口。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深化劳动价值理论,就是要把马克思抽象掉的因素加进来。

要研究我们的劳动价值理论问题,就要重新认识商业经济的商业资本、商业劳动。这个认识是我听了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后的体会。

第一个问题,商业劳动是不是生产。从理论上,很长时期都存在这个问题,在经济史上有过几个派别。在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时,有个重农学派,其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农业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其他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要进行商品交换,不仅要在国内做买卖,还要到国际上做买卖,这时就出现了另一个学派,叫重商学派。马克思说这比重农学派前进了一步,但仍不科学。等到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已经出现了,这时机器生产的效率比手工劳动的效率要大得多,机器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比手工劳动的成本低得多。因为成本低、产量大,所以必须进行交换,商业经济除了交换外,还需要有生产,当时比较强调工业劳动的作用。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他认为生产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就是在车间里直接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这种劳动叫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上创造价值最主要的部分。马克思讲的第二类劳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流通领域的过程分为运输、保管、包装。其他的包括商店的售货员不算生产劳动。正是由于把生产劳动的价值范围搞得这么窄,所以按照这种观念,流通部门越小越好,因为这部分不创造价值,这部分数量越小,从工业资本家那里分得的剩余价值相对也比较少,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率或者平均利润率就可能比较高,平均利润率比较高,那么工业资本家就有可能从剩余价值中拿出更多的部分来积累,叫做剩余价值资本化,这样就能扩大生产领域的投资;如果商业资本比重较大,那么有相当一部分剩余价值被商业资本吞走了,整个剩余价值也就相对减少了,投资也会受到限制,所以使得我们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发展加以严格的控制,就是要使这部分占的比重尽量少。现在用这种观点来看,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因为现在的物流、商业资本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商业劳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商业的范围是很小的,当整个社会市场化的进程比较快,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时候,商业就需要很大的发展。大金融包括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外汇、期货,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在实践中间这个市场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作用很大,尤其在新经济时代,金融的作用很大。如果把这些都作为非生产劳动,认为越小越好,那么这部分也不能发展,这是第三产业的第二块。第三产业的第三是科学、教育、文化,这些算不算生产劳动呢?过去来讲都不是,实际也都是从直接生产劳动者中间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移过来的,有的通过再分配,有的通过直接分配。通过再分配后工人拿了工资以后,拿一部分来交学费,所以是通过再分配来实现的;有的通过国家拨款,国家拨款是直接从剩余价值拿出一部分来的。这一部分也是属于非生产劳动。第四部分是社会上有许多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咨询公司。这些事务所叫中介机构,中介机构靠什么维持生活,也只靠两方面,一部分靠再分配,就是资本家拿到剩余价值要去再分配,分给这些公司,一个是工人在拿到他的工资后再分配,实际上也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分配出来的。第五部分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这部分较复杂了,要按照过去传统观点来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是资本的集体组织,国家机关是代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的工具,因此所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剥削者。现在已经是工人阶级的国家了,不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了,如果按照原来的理论,这一部分也是靠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来维持的,可是现在我们分析国家的职能,就已经感到国家的职能范围大大扩大了,比方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也指挥交通,与在工厂指挥交通本质上是一样的, 使得整个社会生活能够协调地进行,那么这算不算工具呢?看来不完全是工具,已经包含了某些社会职能了。

综合分析生产劳动的概念范围在现代社会,尤其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范围有很大的扩展,所以说商业劳动应该属于生产劳动,要把我们商业的地位改变过来,由传统观点认为商业是非生产劳动改变过来,这样就解决了许多问题;第一,商业劳动既然是生产劳动,商业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因此商业的一切费用并不是取决于工业劳动的剩余价值,而是商业劳动者独立创造的。第二,商业利润也不是从工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中扣除的,是通过商业劳动本身创造的价值实现的。所以商业利润要低于工业利润也不合适。第三,商业劳动者的工资是他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与工业劳动者是一样的。过去认为商业劳动者工资应低于产业工人也不合适,实际上现在流通领域的工资有些大大高于产业部门的工资,金融、证券部门的劳动报酬普遍高于工业方面。第四,流通费用。过去我们有个概念叫纯粹流通费用,就是完全与商品买卖有关的流通费用,是扣除包装、保管和运输费用以外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过去也是当作从剩余中分出来的一部分,现在看也不对。既然是商业流通能够创造价值,它也需要由不变资本消耗,也需要有成本。如果我们把商业经济、商业产业、商业劳动的观念重新定位、重新认识,那么我们对整个商业工作的作用、功能和其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把满意装进百姓菜篮子 下一篇:品牌“侵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