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周期”应当重新认识

时间:2022-09-14 02:38:06

“建设周期”应当重新认识

项目建设周期是衡量宏观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测算在建合理投资总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在项目计划总投资一定的情况下,适当与适度延长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获得年度投资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现阶段,我们需要从政府安排投资进度角度、从经济发展阶段角度、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重新审视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有缩短之势

建设周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施工项目全部建成平均需要的时间。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报告期施工项目数/竣工投产项目数;二是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额。建设周期受未完工程个数、项目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未完建设工程越多、项目规模越大、建设周期越长。建设周期有实际建设周期和合理建设周期之分。理论上合理建设周期随科学技术进步而缩短。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受到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政绩工程的带动,全国平均的实际建设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全国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的建设周期近年有所缩短。按照施工项目计算的建设周期2004年为1.91年,2010年缩短为1.6年。按照投资额计算的建设周期也由2004年的3年缩短为2010年的2.95年。

全国按19个大类行业划分的项目建设周期近年均有小幅缩短。按照施工项目计算,2004年全国19个行业大类中,有8个行业项目建设周期在2年以上,2005年则只有5个行业,2007年有3个行业。到2010年只有1个行业项目建设周期在2年以上,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2.05年,其余18个行业的项目建设周期均低于2年。

四大直辖市的建设周期均长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施工项目计算,2004~2010年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的建设周期平均分别为2.28、2.03、3.17和1.82年,均长于全国平均的1.71年。按照投资额计算,2004~2010年四大直辖市投资建设周期平均分别为4.89、3.51、4.57和3.93年,长于全国平均的2.95年。

北京市城镇投资建设周期长于农村投资建设周期。按施工项目计算,2010年北京市城镇投资建设周期为2.43年,农村为1.52年。按投资额计算,2010年北京市城镇投资建设周期为4.68年,农村为2.41年。2004~2010年按投资额计算,北京市大项目建设周期平均为5年,2010年为5.64年。

现状比较结果表明:一是按项目计算的全国平均建设周期在缓慢缩短,说明项目建设速度在加快。二是大城市建设周期有延长的现象,说明大城市大型项目集中、投资额大。三是按投资额计算的建设周期明显长于按项目计算的建设周期,说明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投资沉淀。

对建设周期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在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缩短建设周期成为政府投资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适当延长投资建设周期可成为促进投资可持续增长、协调投资消费关系的有效途径。

从政府安排投资角度分析,建设周期的长短可以成为控制投资节奏和进度的手段之一。第一,适当延长建设周期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安全隐患。适当延长建设周期不是人为拉长建设战线,而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建设,摒弃赶工期、抢速度的传统思维,减少事故安全隐患。第二,适当延长建设周期可以保证一定时期内投资的可持续稳定增长,为新项目的选择论证争取更多主动时间。比如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通常需要4~5年时间,涉及前期动迁、土建、铺轨、信号设备安装、运营调试等等。适当延长而不是缩短轨道交通建设周期,可以保证较长时期内投资的可持续稳定增长,避免基础设施投资的大起大落,也避免了后续项目储备不足的风险。

从经济发展阶段角度分析,适当延长建设项目周期可以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北京市呈现出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相关性减弱的规律。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由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近年四大直辖市的数据也可以初步看出,人均GDP高的城市投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分析,适当延长建设项目周期是经济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的基础。项目建设周期主要是从建设速度方面衡量投资效益,建设周期短不完全等同于综合投资效益高,完成投资额也不等于完成工程量。而适当延长建设周期有利于塑造精品工程、长期工程、优质工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投资型向投资消费协调型转变。适当延长建设周期,有利于消除急功近利的倾向,减少大拆大建带来的社会矛盾。近年来有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才竣工不久就又仓促爆破的案例屡见披露,只有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才能期望更多的百年工程留世。

控制建设周期有方可循

一般来讲,项目建设周期在一定时期内变动不大。但作为从建设速度方面衡量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缩短建设周期、使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历来被认为是提高投资效益、减少资金占用的重要途径。而只有尊重建设速度的客观规律,摒弃投资“被增长”观念,才能让投资规模与速度走到正常轨道上来。

摒弃投资“被增长”观念,树立科学投资观。淡化建设速度指标,强化综合投资效益。避免过于看重短期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切忌抢工期、赶进度,人为设定投资“被增长”。应在调控投资节奏上更加灵活主动,适当与适度延长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周期,使其成为调控投资进而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更加重视调整投资结构的宏观效益。

创新和细化项目管理方式,加快由前期立项审批管理向全过程管理延伸。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基础。目前项目管理较多地集中在前期审批程序方面的改革,建议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加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项目合理建设周期的确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由大拆大建型的粗放投资向精雕细刻转变。

加强人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监督。加快研究出台地方政府性投资条例。加强人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监督,加强建设进度、建设周期、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投资概预算控制等的监督,消除政府换届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上一篇: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规划 下一篇:一切为了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