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背后

时间:2022-08-29 04:24:41

“高效课堂”的背后

编者按:“高效课堂”现在成为了教育界的热词,但有许多问题似乎谁也没有说清楚。比如,如何界定课堂是高效的?是学生会做题吗?是学生多说了几句话吗?是学生感到上课很快乐吗?……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教学需要真功夫,空喊口号是没有价值的。改革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教育的最大红利,但是改革绝不是乱改,必须按照数学教育的规律进行才是科学的。本期特发此文,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高效课堂”这一词语现在是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谁也没有定论,但由此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笔者学习了许多课改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后发现,这些百花齐放的课改模式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直观感受就是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小黑板多了,老师说的少了。这样的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呢?请随笔者一起去看看一些课改示范名校的课堂吧。

片段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上课铃声响后,教室里乱哄哄的,几分钟后一位男老师提了块小黑板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请一位同学把今天的学习目标读一下。”教室里依然闹哄哄的,老师居然也没有进行组织教学。“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第66页。”在热热闹闹自学5分钟后,小组同学开始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在这一环节中,一组的6位学生有的在写,有的在画画,还有的在和别的小组说笑。在小组汇报时,我们很难看清学生歪歪斜斜的板书,再加上闹哄哄的教学环境,更无法听清学生和老师的讲解。更有甚者,在别的小组汇报时,两个调皮的男孩子拿着水瓶背着老师嬉戏打闹。一堂课下来,我们听课老师直摇头。课后我问了本节课一直表现不错的一个女同学:“你觉得分数应用题中什么时候该写单位?什么时候不写单位呢?”她的回答是:“题目中有单位就写单位,没有单位就不写单位。”这样的回答不禁让我深思:如果题目中既有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数,又有表示分率的分数,写单位时是不是该抓阄呢?这样的课堂真的是高效课堂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阅了他们的作业。

题目是:小明15分钟走了1千米,每分钟走几分之几千米?

学生的解答是■千米,从上图可以看到,老师用红笔改为1÷15=■(千米)。

从这一份份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让我更加疑惑:书中两道简单应用题,全班竟找不到一份全对的,从课堂作业上的书写可以想象他们平时的学习是什么状况,这难道是高效吗?

片段二:口算乘法

师:你认识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它们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

学生自学课本P45后回答。

师:自学课本P46例题,试完成下面各题:

18×4, 180×4, 18×40, 180×40。

学生自学后上台展示,全班几十个孩子蜂拥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将黑板围得水泄不通,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属于自己那组的小黑板上,座位上则空无一人。先上去的同学写完了好不容易钻出来,最外面一层的同学则在外边等得干着急,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等待中溜走。先写完的同学上位后无所事事,玩手指的、讲话的、胡乱涂画的……教室里真是热闹极了。

在小组展示后,老师指出了易错题180×40,让学生讲解方法。老师指着小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中的一条说:“0先不看,计算后将两个零补充在后面。”这就算是总结了方法。

最后的测评提升环节有这样一道题:飞机绕赤道飞行一周大约需要50小时,请计算出赤道大约长多少千米?

学生的算式是12×400,50×7,80×50,50×800。没有一位学生联想到课前老师的情境导入中提到的各交通工具的速度这一条件。整堂课40分钟共做了8个口算题。这样的课堂高效吗?在这样“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真的动起来了吗?

片段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是一堂获省一等奖的优质课片段。老师以这个热点话题激趣导入:要办这样一张平行四边形的海报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看看书上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学生自学后,试着用书上的方法剪,拼。之后,学生精彩的汇报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听完这节课我就在想,难道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只是单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面对一个新图形或一个新问题时,我们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让学生领悟到转化的思想不也很重要吗?

再者,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学生难道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吗?如果有,那么这样的一颗种子将会因为你过早的自学课本和及早的操作汇报而抹杀掉。如果学生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那就更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学生永远不会走出前人的影子。而正是这样的课,我们只看到学生热热闹闹的操作汇报,学生获得的也只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已,当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还得由别人牵着鼻子走。等到没有了课本指导,没有了老师指点,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要知道,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

回头看看这些高效课堂的案例,大都是以自学为主。有老师戏说:“现在的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搞,老师不能讲,讲了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实在搞不明白的就翻书,查资料!”殊不知,这种不注重教学内容特点的先学后教的模式,仅仅是通过教材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到的基本上是浅层次的、孤立的、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更有的学校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样板校,规定课改的班级可以不参加年终的成绩考核。试想,如果连考核都不敢参加,这样的课堂改革其高效之处又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学生能力的拓展与成绩的提高是两者必取其一的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种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份冷静,想想面对这些,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准备好了?老师们是不是真正具有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如果一个老师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识都没有,怎么会有高效课堂?一个老师连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的策略都没有时,怎么会有高效课堂?一个教师没有真正领悟数学的特性,又怎会有高效课堂?当这一切都没来得及准备或者根本就没有准备好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一种虚假的、表面化的自主。

总之,高效课堂不应该是一种教学模式所能涵盖得了的,真正高效的课堂改革首先应该是数学教师素质的提升。什么是高效课堂?借用一位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上课上得笑哈哈,考试考得顶呱呱。这可能是对高效课堂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慈利县零阳镇一完小)

上一篇:编织校企合作网络 彰显项目教学特色 下一篇:王忠华和他的华文留守儿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