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成“拳脚妹”,学校不应袖手旁观(共4 则)

时间:2022-06-04 12:31:36

花季少女成“拳脚妹”,学校不应袖手旁观(共4 则)

花季少女成“拳脚妹”,学校不应袖手旁观

“16岁的女生在山东艺术设计学院被4个同学4个小时打成这样,天理何在?”近日,实名认证为“济南市中正荣凯法律维权协会会长”的网友“李荣凯”的微博引起众多网友关注。(齐鲁晚报1月7日)

女生何苦为难女生?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仅仅是因为被打女生“天天穿校服”加之30元的催债,四个花季少女就对其展开群殴车轮战。这种“恶之花”是如何被浇灌出来的,值得我们深思。

相对于国外动辄机枪横扫的特大级校园暴力案件,国内的校园暴力更青睐于拳脚相加。往往是由一个刺头带头,然后其他人起哄式的沆瀣一气,以伤害他人尊严、娱乐自己为目的。尤其要说明的是,加害的多指向某一种弱势的对象,例如家境不好者、性格内向者,含有明显的以强凌弱的特点。

校园暴力事件造成的是一种隐性的心理伤害,而不是显性的身体伤害,所以很多时候都被忽视。然而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当然的把责任推向《古惑仔》、暴力网络游戏等新兴事物上去,其实固然有这方面的枝枝蔓蔓,但并不能全怪罪如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值得我们去聚焦。山东艺术设计学院作为民办学校,生源质量就某个方面来说,的确不如很多一本二本的院校,而其中部分学生想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在各类考试中被淘汰下来的“失败品”,在不大的年纪里就已经尝试到了挫折,使得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了反叛和攻击倾向,一旦哪天“出气包”鬼使神差的出现在这些人面前,就很容易完成暴戾释放。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谓的“坏学生”有对不公平的倾诉欲望,但是苦于无处呐喊,于是只有剑走偏锋,用迷茫的青春四处寻找发泄,直至找到更弱的一方。正如新闻所讲的那样: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几个伤害别人的孩子也是不良教育环境和方式的受害者。——“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勇于负责任,要勇于改变自己的不足,而不只是一赔了之,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作为学校,你要做的还有很多!(谢伟锋)

谁让艺校女生成了暴力女生?

近日,实名认证为“济南市中正荣凯法律维权协会会长”的网友“李荣凯”微博:“16岁的女生在山东艺术设计学院被4个同学4个小时打成这样,天理何在?”引起众多网友关注。(1月7日齐鲁晚报)

既然是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那么,我们不妨叫她们艺校女生,然而,对于这四位女生,我们却只能叫“暴力女生”了,艺校女生成了暴力女生,这是很荒唐的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艺校女生成了暴力女生呢?

报道中说,第一次围殴,小雨称,自己曾借给宿舍一个同学30元钱,因为拖欠没还催了一下,就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此外,“因为自己成天穿校服,她们就说我给宿舍丢人了。”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是蛮横与虚荣造就了暴力女生。第二次围殴就是报复了,而且还拍照,为什么拍照呢?跟谁学的?当然是跟一些畸形的电视网络画面学的。

暴力女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当前一些畸形影视网络文化引导的结果,是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不能触动心灵的结果,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的结果。不管怎样的原因,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学校,是学校教育的疏漏造成的。作为学校应该承担起责任,一方面是赔偿,一方面也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别再让艺校女生成为暴力女生。

过去,不少人认为,一些男孩子有暴力化倾向,现在,看来,女生也有这样的倾向,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趋向暴力化了?教育者当反思,家长当反思,我们的影视网络文化工作者更应该反思,为什么总是给孩子打造一些暴力文化的样板,难道没有这些就没有影视网络文化吗?影视网络文化的暴力化、庸俗化是在借助丑陋赢得眼球。你赚钱了,孩子学坏了。

孩子美丽,祖国才能美丽,但现在,我们的孩子却在倾向暴力化,这值得警惕。(殷建光)

胖男生更难承受歧视之重

1月5日,买女士一夜未眠,她的儿子因为长得胖而被老师要求不上体育课,以回避上级检查,她脑子里全是儿子委屈掉泪的样子。“胖就不能参加体育课吗?胖就给学校丢脸吗?”面对买女士一连串的质问,老师竟一时语塞。(1月7日《现代快报》)

长得胖不是胖男生的错,而要求胖男生不上课,以回避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这就是老师的不对了。这样做是典型的教育歧视,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体现的是教育的不公。其实,胖男孩更难以承受歧视之重。

之所以老师要求胖男孩回避上级领导检查,无非是嫌他胖,跑不快,影响到整个班级成绩及整体形象。其实,人有高矮胖瘦,黑白美丑。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胖男生也不是后进生和愚蠢的标签。教师这样做,会让胖男生因此变得自卑内向,心灵受到伤害。如此践踏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从小就产生自卑感,怎么能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呢?同时,教师的做法也破坏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身体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切实以学生为本,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胖瘦定成败,以美丑定高低。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无论是胖学生还是瘦学生,都是受教育者,都有公平、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教师不能厚此薄彼。(孙剑)

“胖生回避”曝“教育丑陋”

1月7日《现代快报》报道,买女士因儿子身体胖不能参加学校体育课而彻夜未眠。第二天,她来到学校,向老师发出一连串质问:“胖就不能参加体育课吗?胖就给学校丢脸吗?”

家长找老师,找对了,因为这是对教育的一个提醒,“胖生回避”曝出了“教育丑陋”。

首先,是虚荣之丑。上边来检查,就让胖生回避,这是典型的造假,是为了维护学校工作的一种虚荣。作为学校,如此行为,不仅是糊弄上级,更是愚弄学生,只会让学生反感。

其次,是冷漠之丑。对于胖生,更应该让他们进行锻炼,更应该呵护他们成长,但我们的老师却很冷漠,让孩子回到了教室,让孩子回到了家,这是对孩子心灵的极度冷漠,这种冷漠会让孩子产生自卑,产生抑郁,会伤害学生心灵。

最后,是蛮横之丑。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怎能把学生自己放回教室,放回家?这是典型的教育蛮横,是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任,是教育的渎职。

“胖生回避”事件曝出的教育丑陋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权益是教育的灵魂,学生尊严是教师的上帝,学生第一的思想意识必须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心中树立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教育就难免丑陋,“胖生回避”的事件就难免再次发生。(浩任安)

上一篇:教育数学近年来的耕耘与收获 下一篇:深研教材 用心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