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8-29 01:20:1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差强人意,当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令人堪忧,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也难以保障。针对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状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成才,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其在社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英语翻译教学 重要性 现状分析 培养模式

引言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因为英语翻译过程中对学生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整体水平较低,其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想而知。加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甚至降低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考级的水平,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更为轻视,也使其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难上加难,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非常关键。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已达到饱和,远远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然而,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仍然很重要,一方面,当代社会需求的是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即便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也要学习很多的其他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可见,大学生不仅要重视自己专业能力的学习,还要重视边缘学科的学习,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翻译虽然不是必须学好的,但学好英语对于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事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英语是全世界普遍应用的语言工具,学好英语方便了人与全世界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一些英语知识,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考虑的。第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期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及岗位工作中自身潜能的更好发挥。第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交流习惯等,这些见识都有利于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第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双语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了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及自信心,使学生在各种交际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现状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现状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学生的翻译水平极不平衡,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顺利的翻译课文,一些英文说明书、文件等,而水平较差的学生最基本的句子也翻译不出来,英语成绩较差,英语学习能力较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其次,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发展不平衡,例如,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英语语言应用很优秀,对于语言的翻译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的翻译时一筹莫展,这类学生的英语单词掌握较弱。又如,有的学生能够翻译难度较高的英语文章,但在交际过程中却不能很好的应用英语表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哑巴英语”类型学生。而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他对于学生的口语翻译能力、文字翻译能力要求都很高。第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较为随意,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中较为偏向“理想状态”,希望学生走上社会后有更好的发展。可教学实践中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巨大差异使教师的教学目标频频搁浅,教师只能尽力而为。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英语翻译教学参与的目的性认识不清,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抱有一种“蒙混过关”的思想,在这种学习状态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只能退而求其次,学生能学多少学多少,教师尽力教即可。这种消极的教学和教学参与状态使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很难有突破性提升。

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难点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难度较大,影响因素较多,第一,学生对于英语教学参与的重视度不够,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尽力而为即可,如果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如在专业课上多用功,正是这种想法使大多数大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英语基础能力越来越差,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也越来越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也随之陷入困境。第二,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需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教授的知识层次较“浅”,知识面较“窄”,学生只要将教材内容学好即可,很少有教师会拓展教学内容,将英语翻译的技巧等知识融入教学当中,因此学生在教学参与中能够接触的知识深度有限,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够开阔,对于英语翻译难以形成自己见解和兴趣,这就使其英语翻译能力难以提高。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教材不同于英语专业,其教材的侧重点、内容安排等更着重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浅尝辄止”,这样的教学安排并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第三,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学设计不精致,多媒体使用效率低。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很少,由于所学的内容相对于英语专业简单,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教师大都是“尽力讲”,而不能“用心讲”,也可以说教学是针对于一部分学生开展的,教师在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而放弃了一部分学生。另一方面,课堂外,教师与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流较少,很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只局限于课堂上,这样学生英语翻译教学的参与兴趣难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教学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也难以保持,基本上处以一种“游离状态”,英语学习缺少规划性、目标性。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模式探讨

1.兴趣培养模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综合发展,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困难。第一,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通过交流、举例等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翻译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不能轻易的放弃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翻译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使其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第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差距较大,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便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其在教学参与中获得英语学习的快乐和信心。第三,重视课外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通过组织英语兴趣社团、英语翻译联盟等兴趣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英语翻译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觉性、探索意识,以促进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

2.教学优化模式。英语翻译是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句式等)的掌握情况,还考验了学生对英语翻译背景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等,因此其综合性非常强,所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第一,要重视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能力的平衡发展,在教学中不能针对翻译进行翻译教学,要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第二,在教学中渗透英语翻译的技巧,合理设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这一专业与英语翻译有密切的联系,且实践中接触的英语专业术语较多,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英语翻译教学参与体会到英语学习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英语翻译的技巧性、习惯性,以促进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中,针对一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翻译的细节,让学生领会英语翻译的要领,学会并掌握英语翻译的技巧。第三,重视教材的应用和开发,一方面,在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抓住教材进行教学,知识拓展太多、太深学生并不能掌握的很好,结合教材适当的拓展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教材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其学习一些更深的翻译知识,逐渐的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实践较少,在教学中可以以教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实训,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特点,将教材分层、分段安排给学生进行翻译实践,也可分组进行翻译,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探讨意识,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学习英语翻译,领会英语翻译的技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

3.多媒体应用模式。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工具,在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英语翻译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引导,声像画结合的环境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英语翻译的学习状态,同时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翻译背景文化的体验。但多媒体如果应用的不合理,不仅不利于教学,还会影响教学,因此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要掌握以下几点。第一,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代替教师进行教学,因此多媒体的应用要适度,要进行科学的计划,以便它能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促教作用。第二,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进行课外教学,例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翻译素材,培养学生英语翻译的兴趣。又如,利用网络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共享教学资源,比如将优秀的翻译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分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英语翻译能力有所提高。第三,应用多媒体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并带动学生共同参与。例如,创建英语翻译论坛,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同学在这一平台上交流英语翻译经验、心得等。又如,利用多媒体平台传播英语翻译教学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学习英语,参与到英语翻译教学当中,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帮组。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突破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界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不断的探索英语翻译教学的最优模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其在未来的岗位上、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少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基于语用学视角[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02):70-72.

[2]王颖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3):56-58.

[3]陶啸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技能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62-163.

[4]笪婷婷.目的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2):110-111.

[5]蔡立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探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40-41.

【课题】《非英语专业本硕阶段翻译能力培养问题探究》湘教通【2014】247号;校行发教务字【2014】85号。

作者简介:熊静玲(1969-),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新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