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恩考

时间:2022-08-29 12:56:01

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恩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发展;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教育布局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22-0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其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自提出以来,就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积极推进。但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加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逐步落实,素质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

1.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完善了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大力发展了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继续优化和整合了教育资源,调整了教育布局结构。

3.加强了师资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师资水平,改善了教师待遇,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4.大力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评价体制改革,为新一轮改革注入了活力。

虽然以上几方面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下面,笔者就结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实际,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低。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得不到满足,部分家长为寻求优质资源而成了孩子上学的陪读大军,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的因素。

2.教育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因为学业上的失败并不一定影响学生_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们一辈子。由于部分学校管理水平低,不能很好地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部分校长素质不高,缺乏超前意识,认识不清,不能进行科学的管理,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3.教育评价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未能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发展出现多方面的问题。(1)学生的品德、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增多。(2)学生动手能力差。(3)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同时,应试教育也导致学校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1)教育教学管理目标扭曲,只注重分数,唯分数至上。(2)中学教师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①课时多,(②内容多,③心理压力大。(3)家长的期望存在偏差。家长把孩子的发展片面地理解成上大学,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4.教育布局不尽合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只有将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并重,才能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真正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2)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强薄弱农村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受教育者的公平,努力使教育朝均衡方向发展。(3)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4)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创新和进步,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5)建立切合实际的评价机制。当前,必须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使评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6)重视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阔宽德育工作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上一篇: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新课改铺就学生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