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28 10:24:4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它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阅读教学自然倍受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阅读教学就成了改革的重点。据此,笔者就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一探析,并就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

1.1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1.2与考试制度有关。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使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

1.3与学生的生活有关。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了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

1.4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发育。这样就扼杀了师生的独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5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现在的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2新课标审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我觉得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宜采用问题式阅读、体悟式阅读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2.1问题式阅读。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同学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2体悟式阅读。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读者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文学形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只有这种学生自我建构的文学形象才是真实、生动的。因此,对于一些语言明白晓畅、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教师应就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体悟。这种体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自己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呼之欲出的文学形象,不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2.3探究式阅读。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周保中《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综合天地》2004.9

[2]潘涌《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天津教育》2004.7

[3]刘慧勇《初中语文新课标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实践探微》《语文学刊》2004

收稿日期:2007-10-22

上一篇:一片丹心 第10期 下一篇:语文教学应当强化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