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 第10期

时间:2022-05-02 06:28:03

【摘要】鲁迅是不幸的,因为他对社会看得真切,就会时时痛苦,同时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笔可以犀利的剖开社会的痼疾,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祝福》就是这样一篇深刻的文章。一个祥林嫂,让我们看清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对人的思想毒害。那是一种融化在血液里、骨髓里的毒害!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他的嘻笑怒骂中,在他的冷嘲热讽里,感受最深的是他那颗心,那片为国为民的“丹心”。

【关键词】鲁迅;祝福;祥林嫂;其他人物

Apiece of loyalty

SONGShu-lin

【Abstract】 Lu Xun is unfortunate, because he to the society looked clearly, can be painful at times, simultaneously he also is happy, because his pen may sharp cut open social the chronic disease, brings to the curing attention. “Blessing” is this kind of profound article. let us see clearly the feudal ethics and rites, the feudalism had blindly believed in the thought poisoned to person's thought. That is one kind of melting in the blood, marrow poisoning! Reads Mr. Lu Xun article, smiles in him curses angrily, in his taunting, feels deeply is his heart, that piece for the good of the people and country “loyalty”.

【key word】 Lu Xun; Blessing; Xianglinsao; Other characters

【中图分类号】:I210.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105-03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一直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每次讲解时,都有不同的感受。我越是走入文本,越是探索,越是挖掘,就越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那颗心,那颗“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丹心。鲁迅是不幸的,因为他对社会看得真切,就会时时痛苦,同时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笔可以犀利的剖开社会的痼疾,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祝福》就是这样一篇深刻的文章。

在鲁镇一片“欢天喜地”的祝福声中,祥林嫂寂然的死去了。她的死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眼睛间或一轮”才能证明她是个活物的祥林嫂,走过了自然界的雨雪风霜,尝尽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也看透了世态炎凉,缘何在别人“祝福”时却走不下去了?靠讨饭为生的她,在“祝福”这种喜庆的日子里,不是更容易讨得一些残羹冷饭吗?天气依旧寒冷,但下雪的时候天不是反倒要变得暖和些吗?从这两点看,她不是死于物质生活的贫乏。

其实在祥林嫂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一颗心,是这颗心巧妙地让我们看清了当时的那个社会,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认清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现在让我们走进祥林嫂,走进她生活的小圈子,去认识与她悲剧命运相关的几个人物,去解读造成她悲剧命运原因。

婆婆。婆婆利用封建族权,为了心中的“小算盘”(为小儿子娶媳妇),对本是勤劳、朴实、善良的祥林嫂随意处置,逼其改嫁,并且要嫁到能出大价钱的贺家坳。这就在祥林嫂心上压上了那“好女不嫁二夫”的沉重的精神枷锁。可是婆婆非但没有受到社会的遣责,反而被认为是精明的,干练的。是婆婆把祥林嫂推向了那万劫不复的深渊的。

卫老婆子。她是个中人,她对祥林嫂是有同情成分的,但她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在金钱的诱使下,她可以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比如她与祥林嫂的婆婆一起劫祥林嫂回去。又如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呆不下去了,让她带走后,祥林嫂就流浪街头了,这也说明她的同情太有限了。卫老婆子把祥林嫂带到了鲁镇,使她的悲剧加剧了。

柳妈。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既奚落和嘲讽祥林嫂,又因为与祥林嫂一样处于社会最底层,真心想帮祥林嫂,没想到她却因为自己信奉封建迷信思想而开错了药方。祥林嫂拿出所有工钱捐了一条门槛,可是鲁四老爷还是不让她祝福,就使得祥林嫂的“眼睛窈陷下去”了,精神崩溃了。柳妈无意地把祥林嫂推入了死亡之渊。

四叔四婶。从文中看,四叔作为封建家长依照封建礼教对四婶说的几句话,就给祥林嫂判了死刑。四婶也就按四叔的“指示”把这意思暗示给了祥林嫂。四叔四婶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告诫祥林嫂她是个不干不净的女人,是个有罪的女人,是永远都无法洗清“罪恶”的女人,所以尽管祥林嫂倾其所有捐了门槛,依旧没有得到宽恕,致使她的精神崩溃,丧失了工作能力,当祥林嫂再也没有利用价值时,四叔四婶便一脚踢开了她,使其衣食无靠,沦落街头。并且在死后,四叔还要骂她是个“谬种”,可见祥林嫂的死与四叔四婶有着直接的关系。表面上以“慈悲”为怀的四叔四婶,却在平日里时时对祥林嫂进行着残酷的精神摧残。他们加在祥林嫂身上的精神枷锁,一直紧紧地束缚着她,禁锢着她,直至死亡。如果真要给祥林嫂之死寻出个元凶,那个人就是四叔,而四婶要算个忠实的帮凶。他们杀死祥林嫂的武器没有人能看到,如果当时有人能站出来说是四叔四婶杀死了祥林嫂,周围的人肯定会说这个人精神有问题。

祥林嫂深爱的贺老六和阿毛的相继离去,她的精神几近崩溃,大伯又来收屋,更是雪上加霜,无路可走的祥林嫂又重回鲁四老爷家打工。她絮絮不止的阿毛的故事又把她推入了更广的社会的大环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鲁镇的整个社会风貌,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我们来看看围绕着阿毛的故事作者刻画的鲁镇的几组群体形象:

男人们。当男人们听到祥林嫂讲阿毛的悲惨故事时,先是笑容满面,当她说到呜咽,他们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开去。这悲惨的事实,只是破碎了他们有兴趣的心,哪里能找到半点同情。

女人们。当祥林嫂说到呜咽,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说明了这不幸的事实,虽然激起了女人们的同情,但也能看出,祥林嫂平时在这些女人眼中的地位和价值,她一天天一日日地,在忍受着怎样的精神虐待。

老女人们。她们要特意寻来,亲自听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说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这些老女人们和那些女人们是有很大区别的,那停在眼角的眼泪说明她们还是被感动了,叹息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满足的去了”,说明她们来听祥林嫂的讲述只是为了猎奇,只是为了那饭后的谈资,从这点看,老女人们也太可恶了,她们是老了,同情心也被岁月剥蚀得近乎没有了。

孩子们。鲁镇的孩子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看到祥林嫂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可以看出孩子们真实的一面,那就是害怕,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无意识地受着周围人的影响,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对祥林嫂进行本能地排斥,等到他们长大了,也会毫无意识地像男人们一样,甚至像鲁四老爷一样,用他们无形中接受的封建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

至此,祥林嫂生活的大环境:鲁镇上生活的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小环境:四叔四婶、卫老婆子、婆婆、柳妈。他们都毫无意识地或轻或重地把祥林嫂推入了死亡的深渊,这种群体无意识是祥林嫂嫂悲惨死去的外因,也可以说是以鲁四老爷为首的封建伦理思想和以柳妈为代表的封建迷信思想一起戕害的祥林嫂。

鲁迅先生是深刻的,他对社会的剖析是入木三分的,他还写出了祥林嫂之死的内因,那说是她自己加在身上的精神枷锁,她不惜以死来反抗再嫁,那正是封建礼教的毒害,捐了门槛还是不让祝福,就导致了精神的崩溃,这又是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共同折磨的结果。祥林嫂也是无意识地却是忠实地按着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思考着,行动着的,在那样的社会她是没有出路的,正如丁玲所言,她是非死不可的。

一个祥林嫂,让我们看清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对人的思想毒害。那是一种融化在血液里、骨髓里的毒害!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他的嘻笑怒骂中,在他的冷嘲热讽里,感受最深的是他那颗心,那片为国为民的“丹心”。

收稿日期:2007-09-24

上一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