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退”后的企业生存法则

时间:2022-08-28 10:17:55

“延退”后的企业生存法则

对于延迟领取养老金一事,尽管网上民众反对声不断,但依然无法动摇人保部的“大势所趋”论断。面对如此事实,感叹也好,无奈也罢,企业和员工个人都终究逃不了必须面对的这一刻。

就目前而言“退休年龄将延后”似乎已经没有再争论的必要,只是具体“如何弹性、如何延迟”尚不得而知,也无从揣测,最有可能的也无非是退休年龄延迟5年而已。

虽然仅凭这点微不足道的信息、猜测,企业无法从小处来规划自己的用工计划,员工个人也很难筹谋日后的养老生计。但做好大方向的应对准备,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对企业来说,向来只有服从国家政策的份儿,所以企业需要多花时间考虑的是,一旦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执行,如何估算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何将这些影响降低,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自身的生存。

归纳起来,企业可能会出现的影响主要有三种:

影响一:用工成本增加

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开始实施,企业内原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就有可能暂时办不了退休,需要延后一定年限。

假设往后延的时间是5年,5年最明显的用工成本有工资、社保、公积金这三项。和雇佣新员工相比,老员工的工资基数往往高于新员工,连带造成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也高。所以,一般情况下,雇佣老员工的成本要比雇佣新人要高得多。

除此之外,雇佣大龄员工还可能存在一定的隐形成本。比如以体力为优势的制造类岗位,因年龄问题,老龄员工的效率可能会比年轻员工要低一些。再如,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年纪大的员工患病的可能性会增加,请病假的时间也可能要长些,这样就可能对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当然,隐形成本也并非绝对存在,不可否认,在某些岗位上,老员工要比新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

润。比如凭技术、依赖熟练程度的工作,老员工因其从事工作时间长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巧,同样的工作任务,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这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效的产能,更是企业可能花钱也买不来的经验和技术。

所以,在面对老员工用工成本的方面,企业要综合分析,更要区分不同性质的工作和岗位。建议企业对内部的工作分工、职能、岗位等进行定期梳理,针对不同工作内容和特性,设定一定的任职年龄段,即哪些岗位需要偏重低龄段用工,哪些岗位需要依赖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以此来进行人员的优化配置。这样,既可以降低退休延迟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也能更好地发挥各类员工的工作潜能。

影响二:谨慎聘用退休人员

如果新政策出台实施,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在这期间,新老政策之间的衔接,将会对正在办理退休的这部分人员产生一定影响,可能造成部分人员按照老政策成功办理退休,部分人员则需要按照新政策推迟退休。

这样一来,企业如果在这段时间有招用退休返聘人员的计划,则需要特别关注新聘人员的年龄问题。若拟录用的人员,年龄在新老政策之间的,此时公司就应当先确认该人员的各方面条件后,再来考虑是否聘用等事宜。

比如,该人员称是退休身份的,则可以要求其提供已经办理退休手续或领取养老金的证明材料。若该人员是无法办理退休手续的,则一般情况下公司应当不考虑聘用。若公司的确非常需要该人员的,则也应当了解清楚其不能办理退休手续的原因,究竟是年龄问题还是社保缴纳的问题。如果是年龄问题所致,则说明该人员极有可能还达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标准。如果是社保缴纳问题导致的,则可能其身份是退休人员但暂无法领取养老金的状况。区分清楚这两种情况后,公司便可对症下药,选择采取劳动关系聘用还是劳务关系聘用。

清楚界定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因为这两种法律关系受不同法律范畴的规范,企业由此承担的聘用义务的强度完全不同,员工可享受的法定待遇也有相当大的区别。总的来说,劳动雇佣下,企业受到更多行政方面的管理和限制,违法成本也更高。

影响三:企业社会责任加重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是人力资源规划。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个人都获得长期的利益,使企业和员工能够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所以简单来说,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提供良好的发展提升空间、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也是优秀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之一。

一旦退休年龄被延迟,就意味着员工将在社会上担任更长时间劳动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会进一步加大加重,承担更多为员工未来负责的义务。

或许这是企业的又一重压,或许这也将成为企业“出人头地”的一个契机。

对于已经习惯了现行退休政策的整个人力资源市场,新政策施行初期的别扭、不适应是一定会有的。原先的养老计划被打乱后,大龄劳动者一时间可能会迷失今后的职业生涯,在就业工作方面无所适从。整个劳动力市场也很难一下子接受大龄人员的就业择业需求,无法提供正常的机会和保障。这对目前已经处于就业压力重负的劳动就业现状而言,必然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企业如果能在这个时候率先做出表率,重新为在职员工规划新的长期职业发展计划、为大龄就业者开放就业渠道、引导新老员工共同迈过新政策这一道坎,无疑是塑造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是企业出色履行社会责任的极好证明。

虽然“这不是给企业增加负担?让企业为政府行为买单?”诸如此类的质疑声是不会少的,但是试问,成立一家企业、成为一名企业家,和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究竟区别在哪里?仅仅是金钱?权力?欲望?答案也许有很多,也不存在对错。如果你的答案里有“自我价值实现”这一点,那么,新政策的实行,就是一次挑战。

上一篇:延迟退休怎样更合理 下一篇: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