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时间:2022-08-28 10:16:4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出口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涌入,FDI对我国企业和市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但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企业和官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使我国的贸易结构得到优化。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出口商品 商品结构 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蓬勃发展。 2005年,我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FDI流入国,同时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比重不断增加,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但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国际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FDI功不可没,直接投资已经渗入到了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表1可知,1985年后我国引入外资,1990年实际使用外资34.87亿美元,1995年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比1979年~1985年FDI总额翻了九翻多,增至375.21亿美元。我国利用外资从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多的试点阶段逐渐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格局。

表 利用外资概况项目:个 金额:亿美元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演变

1.FDI未引入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相对较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产品初见端倪,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随之发生变化。1980年~1985年间我国贸易结构初级产品占比重较大,1990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量的25.6%,比1985年降低了近一半,工业制成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有很大的增长。1995年我国才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8%,初级产品出口却降至出口总额的14.4%。我国在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发展中,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2.FDI涌入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外商对我国进行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工业制成品中的加工制造业,主要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我国出口商品模式从以出口初级产品、低技术工业制成品为主演变成以出口低、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为主。从演进趋势来看,高、中技术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已经上升,而低技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下降。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明显改善,表现为出口商品中的工业制成品比例、机电产品比例和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制成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74.4%上升到2005年的93.6%。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增长很快,因此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出口,对我国商品出口增长产生了正相关效应。

(2)机电产品出口比例高。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机电产品占出口商品的比重持续上升。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 年,机电产品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44.16%,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中,机电产品所占比例已达57.1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1996年~2001年间,我国年均出口增长速度为12%,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高达29%。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8.6%,所占比重在出口贸易中显示了明显的地位。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1)FDI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展开的一系列供应、生产、加工和销售影响着我国企业类型的演变。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高效的辅助系统和高水品的生产管理及营销人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使得我国进入机电及高新技术行业的门槛提高,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影响企业类型的演变。然而,深入的分析还会使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到2002 底,外商独资企业已占据“半壁江山”,仅从数字上看到出口结构的改善,而不注意其后隐藏的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后果将是严重的。

(2)FDI对我国市场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是以市场控制为目的。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西方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和营销管理上表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其各种产品的出口份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而我国企业出口份额逐年萎缩,经营状况日益恶化,造成国内产业萧条的长期后果只能由自己消化解决。

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问题及对策

1.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1)商品的要素禀赋没有实质性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虽然工业制成品比重已经超出了初级产品,但是仍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来扩大出口。

(2)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出口的制成品大多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很少。具体表现:纺织品出口比重过高,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3)工业制成品层次较低。就机电产品而言,发达国家均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高、精、尖”机械设备为主,我国机、电、仪设备在机电产品中所占比重虽然也上升到90%左右,但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较国外有较大差距。

(4)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处于劣势。2003年,OEC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其出口的比重平均达到40%,而我国仅为25.2%。我国每年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约为20%,,其中形成规模效益的只占15%,仅占成果总量的3%。

2.合理利用外资,改善出口结构的对策

(1)改善出口结构应从引导外资的流向入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效应,突出的是外资流入的不均衡,引起了相应产业的不均衡发展,以及出口商品比例的不均衡增长。应该从引导外资的流向,从而改善商品的出口结构。

(2)增强自身出口竞争力是我国利用外资改善出口结构的真正目的。我国在利用外资的时候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依靠外商直接投资来传递国际经济发展的变化,建立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从而辐射带动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优良产业结构支撑下使我国出口结构达到持续的优化升级。

(3)优化外商投资软环境。首先是保持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的一致性、连续性,提高其透明度;其次是要完善服务环境,加强政府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服务功能,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完善服务体系,并依法加强管理,使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实现良性互动。

(4)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以实物投资方式进口的设备、生产线,要进行严格审查。在合作中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合资产品的国产化程度,扩大生产设备和部件的国内生产、采购比例。在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真正能反映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5

[2]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06.

[3]刘舜佳: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9~12

[4]刘恩专: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9,(2):62~67

[5]崔大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加工贸易[J].世界经济研究,2002,(6)

上一篇:知识经济环境下探讨企业图书馆(室)人力资源的... 下一篇:汽车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