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关系的分析

时间:2022-08-28 08:33:23

门诊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关系的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门诊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促进高血压控制有效率的提升。方法:收集国内外门诊控制高血压的文献,了解其现状与药品价格以及用药方案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门诊血压控制率上还有提升,并且从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有效的使用降压药物至关重要。

【关键词】门诊;高血压;控制率;药物关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26-02

前言: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高血压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医院作为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机构,奋斗的目标则是控制患者的血压,使血压达标。并且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由此可见,合理科学有效的使用降压药物,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目前门诊高血压的控制现状

1.1 我国三级医院的门诊血压控制率和用药情况 根据抽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三甲医院的门诊控制单纯高血压的达标率为45.9%,当伴随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等)时,达标率则会大大的降低。最常用的降压药物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钙离子拮抗药(CCB),其次就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并且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复方降压药与单方降压药相比,其降压效果更加,同时增加了患者服药依从性,避免漏服药现象的发生。因此,ARB与CCB联合使用,是我国三级医院门诊最常选用的一种复方降压药。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应用比例的控制,有助于提升高血压的控制有效率。

调查我国发达城市(如广州、北京、上海)的高血压控制率,其结果显示,药物的使用比例由多到少分别为CCB、β受体阻滞剂、ARB、ACEI、利尿药、α受体阻滞剂,由此可见,最常用的就是CCB、β受体阻滞剂和ARB。而成都主要是以CCB、ACEI和ARB为主要的抗压药物,并且ARB可能发展成为后期降压药中的首选药物。同时郭晓碧[1]通过研究证明,血压达标患者中,治疗药物的选择上主要以CCB为主,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再次就是ARB和ACEI,使用单方和复方降压药的比例各占一半,联合使用的配方主要为CCB和β受体阻滞剂,其次就是CCB和ARB。

通过研究证明,我国高血压男性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死亡率与其它西方国家相比要明显的高出许多,而在冠心病的死亡率上却相反。分析提示,使用CCB能够有效地能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并且还具有效果好、价格便宜、副作用少以及无绝对禁忌症的特点。故而在门诊治疗中,CCB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并且将其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药物机制互补,具有不良反应少以及协同用作用好的特点,并且一般将CCB与ARB联合,有助于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

根据医院分级的不同,高血压的控制率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效控制率的有好到差依次为三级医院、城市社区门诊、农村社区门诊,其主要原因是用药不规范、医生的自身水平与态度以及农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由此可见,提升医生自身的能力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1.2 国外门诊抗压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控制有效率 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有效率与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欧美等)相比,控制率较低,但是与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则控制率较高。在日本、欧美的高血压控制指南中显示,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提升控制率。并且以美国的控制效果最佳,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次之。其原因是,美国的血压治疗门槛与其它国家相比要更低,联合用药几率更高,并且药物治疗的积极性要更高[2]。瑞士最长用的降压药物为ARB,其次为ACEI、β受体阻滞剂、CCB以及利尿药,联合用药主要为ARB与利尿药,再者就是ACEI与利尿药,其具有耐受性好以及高效的特点。

目前日本的高血压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在降压药的种类上也成逐渐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调查显示,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有效率高达72%,联合用药主要是以CCB与ARB联用或CCB与ACEI联用。在非洲国家,做常用的降压药为利尿药,其次就是ACEI、ARB、CCB以及β受体阻滞剂,两种药物联用的主要由CCB与ACEI、CCB与ARB,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主要为CCB、利尿药与ACEI或ARB。其中以CCB的效果最佳。经过调查表明,对于黑人而言,使用CCB、利尿药对于降压效果更为显著[3]。

2 药物价格与门诊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门诊中将高价位降压药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对于患者而言,血压的控制有效率都会得到提升。并且将高价位与低价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达标率也要明显的高于中价位亦或是中低价位联用的降压药。其主要原因是,高价位药物一般多为进口药物,具有半衰期长、波动小、降压平稳以及作用时间长等特点,而低价位药物多为复方制剂,其具有短效的特点。再者将要药物价位高,还可能是新药的缘故。因此在门诊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与治疗成效,合理的选择治疗的方案,保证降压的安全、经济和有效性。

结论:目前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降压药物的种类也是与日俱增,在药物特性上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发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广大的门诊主治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则将要药物,促进门诊治疗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率以及降压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春香,张郁青,符玉梅,等.新型抗高血压药物:Triben-zor[J].中国药房,2011,22(13):1 215.

[2] 武轶群,张奕,任涛,等. 中国14 所省会城市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习惯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5):367.

[3] 徐彬,范淮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7-2009年门诊降压药处方用药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12):742.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肌梗死的关... 下一篇:49例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