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时间:2022-08-28 07:45:25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正确的、系统的引导,让学生能直接、简明地通过实践领会操作要领,这样,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与广阔的外界接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 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12-01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极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动脑与动手结合得很紧密的学科,它的知识更新快、技术含量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呢?教学实践证明:应抓住学科特征,充分利用其特有的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的实践操作训练,诱发学生不断自主思考、创新,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创造素质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一、按不同层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由于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而在信息技术的课外兴趣班等课外活动中,学生就可以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例如,对一些自我信心不足和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我就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加强他们基础知识、操作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觉得课堂的教学内容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我就利用课外活动,介绍Word 2003里面一些技巧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去摸索这些技巧的应用,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创作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在制作小板报这一课中,因为小板报的和形式是多样的,制作的手段也就不能强求一致,所以我的重点就放在启发学生上,鼓励他们自己去动手创新、自由发挥。课前,我就定出学生小板报的主题范围,由学生自主挑选,文字资料、图片素材、版式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或创作;上课时,我就让学生归纳出制作板报的一般过程,自己补充说明一些重点,再展示一些作品供参考,使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对板报的样式、结构、特点等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按照预先选定的题目范围,动手去制作了,自己的工作就是进行巡视个别指导。这样学生既不会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创作热情,又不会因为没有了中心范畴,而感到不知所措,或者干脆偷懒了。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有机地结合实践操作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

当教师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演示,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使学生把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呢?这就要看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死板的知识灵活地应用起来,而动手操作正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印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能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把握真知,在实践操作中创造成果。这也正是为什么信息技术课每次讲授新课后,都要安排上机时间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正确的、系统的引导,让学生能直接、简明地通过实践领会操作要领。师生之间还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利用师生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上“画图”工具使用时,我让学生自己试着使用画图工具,了解每一种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丰富多样。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四、多接触外部世界,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校园以外的世界是开放、广阔的,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创设各种机会,把他们的才智激发出来。但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误解,课堂学的东西跟生活没什么联系,课堂学了就算了,在生活中不会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就要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与广阔的外界接轨。

例如学生学习了网上搜索、保存信息等因特网的简单应用,而学生都耳闻目睹了因特网在社会广泛应用的事实,他们都渴望自己去亲自尝试网上冲浪的,所以,在学习了简单的应用技能后,我就布置一些主题,如利用某个搜索引擎去搜索有关游戏、流行歌曲、娱乐新闻的网站,然后把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保存在计算机自己的目录里;又可以指定某一网站,让学生在里面找出指定的一些信息等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让学生自己在上网中学会上网,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实用性,从而形成学习上网操作的强烈要求。

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提倡他们勤动手,敢于动手,技能就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熟练。

学生认知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能增强其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迅速提高,使它们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能挑战未来;动手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对生活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学生信心的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就会越浓,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刘成章,许洪杰,邹显章.信息技术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小学电教,2008(7、8上).

[3]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

上一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探讨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及其相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