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8-18 10:20:41

探讨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对教学成果直接造成影响的重要教学因素,教学质量进一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本文将从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情绪障碍与认知障碍,教师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及重视学生学等多方面因素对怎样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并简要分析教学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 ; 教学质量 ;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08-01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逐渐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和倡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教育革新。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鉴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状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数学教学质量的界定

通过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有效完成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的采取公式教学,而是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得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在无形的环境下,让学生的情感与意识能够指导其学习是数学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学方式与自身情况的原因,很多学生都不能将情感与意识有机融合到学习当中,导致出现各种情况的情趣障碍与认知障碍,从而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

1.情趣障碍

在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会对数学质量的好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为中学生刚处于思想、意识、人生价值观刚刚萌芽的阶段,相对小学阶段,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看法,并将这些意识应用于实践。如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不融洽,会对学生学习数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产生学习障碍。此外,如果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容易导致其失去学习的兴趣,害怕数学,也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情绪,学生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是否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一个投影,因此顾及学生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十分重要。

2.认知障碍

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相关知识。而在获取这些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记忆、理解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认知出现阻碍就是认知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个体存在差异性,每个人的理解、思维、记忆等认知能力都不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障碍,比如应用数学公式不灵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数学技能较差等。

三、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真情实感

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老师心中的那份关心与爱护。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捕捉到,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情感交流,在情感上使得学生接受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学

自古以来就有熟能生巧的说法。而在现实生活中,无不体现其意义所在。基础教育亦是如此,在数学教学中尤为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练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充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灵活应用于数学公式做好铺垫。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采取“满堂灌”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边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与思考,真正理解内容,培养起认知能力,再通过实践练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还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让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作为师生间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与交流中取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映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建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教学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课堂氛围。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引导者的角色,主要是通过引导性语言教学、行为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起学习兴趣。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启学生讨论模式,通过学习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灵活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隐隐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第二,增强情感交流。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取得信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缺乏交流,教师只是一味的传授,学生只是一味的接收,那么就不能实现师生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情趣,有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数学教学的进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秀学生,不歧视后进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与学生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间情感的共鸣。师生间情感的有效沟通,不仅让学生从感情上接受输血,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教材、教学环境、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品质以及课后辅导等是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参照,在数学学习时,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要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一种氛围是教学环境,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学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对数学的热爱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而课外辅导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学质量直接反映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改进教育方法,转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焦春莉.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J].农业教育,2008(6).

[2]孟静.方差分析在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4).

上一篇: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下一篇:引导学生评改作文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