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8-28 07:30:43

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 要:随着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号)、三部委(教职成[2010]9号)等一系列旨在大力推动我国中职教育建设文件的出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简称“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也随之启动了。

中职示范学校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因而,探索我国中职学校“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旨在为我国中职职业化教育办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示范校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人才,因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应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本质区别。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培养质量,关键在于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律,系统设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实习实训,使学生在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实践证明,系统设计并能合理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毕业生更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职业人才一定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研究表明,技能的获得70%来自岗位实践。落实校企合作,一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尽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二是要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实行“订单式”培养等,也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三要改革培养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研发推广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职业学校广泛采纳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学院与实习基地共同组织实施的工学合作育人模式。教学内容按企业要求设置,教学环节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实施,并按企业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企业管理规范的教育。

(二)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办学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它是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主要有三种治理模式:

一是理事会治理模式: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常务理事会为日常决策机构,秘书处为协调机构,专委会为执行机构。这一模式是我国目前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院校、行业或企业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模式。

二是管委会治理模式: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行政区域内的职教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成立职业教育联合体,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委会治理模式在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湖南湘潭职教集团的实践中已取得显著实效。政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模式。

三是董事会治理模式:职教集团不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而由各种社会力量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民间资本,投资组建而成,各投资者是职教集团的股东,并按照投资额来享受股东权利和承担有限风险。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股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模式。

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品牌扩张和学校教育在办学机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变革,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无疑是一个教育创举。

(三)其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地各行业探索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共同开展人才需求的研究与预测;二是共同制定实施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职业标准;三是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四是共同开展专业与培训项目建设,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建设教材、互聘教师等;五是共同建设产品开发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六是共同开展订单培养、专项培训、学徒制教育、集团化办学等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

三、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和意义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效分析

2013年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持续向好,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96.81%,是自2006年来第八年保持在95%以上。

2013年中职学生就业的五个特点:一是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是主要去向;二是到第三产业就业占的人数最多;三是在本地就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四是中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城镇就业;五是加工制造类的毕业生最多,就业率最高。

2013年中职就业体现出三个新特点:第一,中职毕业生“求职有道,升学有门”的局面基本形成;第二,中职毕业生就业的起薪越来越高;第三,就业发展空间比较大,中职学生就业以后,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在岗位上留下了,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

对270多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2011-2013年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的结果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教材发生了变化,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了8300多门课程。

第二,师资发生了变化,新增“双师型”教师5300多人,增幅达15%;兼职教师也增加了33%。

第三,教学组织上的变化,学校办的订单培养班有5040个。所谓“订单班”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一起来组织教学工作。

第四,企业给学校更多的支持,2011年学校的合作企业给他们的投入只有3.5亿元,到去年合作企业给学校的投入达到9.1亿,是2011年的2.6倍。

第五,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学校通过社会服务获得的经济效益2011年是1.1亿,到去年是2.4亿。

第六,国际合作更加活跃,学校通过国际合作举办专业225个,合作开设课程687门。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1.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学校。

2.校企合作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

校企合作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突破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3.校企合作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和终结点

校企合作将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新平台,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因此,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能够使职业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一种形式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学代工”,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仍然强调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训练。

2.中职学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

中职学校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主要原因还是职业学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2)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3)实训条件仍需改善;(4)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

3.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需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其理由有三:(1)在教学管理运行中,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必须做到工学过程科学,工学衔接合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2)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工学结合在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3)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而且当前多数学校工学结合质量管理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工学结合的实效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2] 姜大源.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5.

[3]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网.职教形势和发展思路.2011.11

[4]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网.建设企业和院校共生共赢同发展有机体.2013.1

[5]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谈职教热点.2014.3

上一篇:论利用语文教学帮助中职学生形成越南语语言技... 下一篇:浅析直接法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