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艺术管窥

时间:2022-08-28 06:20:55

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艺术管窥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艺术的魅力。并且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用新颖的导入方式

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比较好动并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并且这两种导入方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提起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引出将要讲的狼和小羊的故事,通过将学生们喜爱的东西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投入到讨论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中年级的学生教学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来进行导入,如上《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大家平时见到过的老师年龄是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学生基本都会回答“大”。然后教师再说今天要带大家认识一位年龄和大家差不多的老师,并且还是一位世界著名大作家的老师。大家想了解她吗?通过这种悬念的设置,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温故知新的导入的方式,小学语文教材文章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教师可以通过学过的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及其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如在进行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之前教授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古诗,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来创设情境,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产生相应的灵感,充分地领会文章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如上《穷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狂风怒吼、波浪滔天,并且夹杂者古老的钟声敲响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文章中桑娜的心情以及渔夫的处境。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些故事情景,以及主人公的感受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好体会到文章中营造的氛围,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文章中表达的思想产生共鸣,体会到文章更深层的含义。同时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中,还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询问学生这篇文章写的是桑娜,为什么要用“穷人”作为标题,然后让学生阅读全文并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因为文章写的人物都是穷人,有的说文章要赞美穷人的品质,桑娜是其中一个代表。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的思考,从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交流。如在让学生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其中的“破”字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补充。同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如《鹅妈妈的故事》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鹅妈妈受伤了还感到幸福等看似矛盾的地方,然后教师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并且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创设合理的发展区。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艺术的探究,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庄红艳,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上一篇:二芳基甲基哌嗪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下一篇:挖掘中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