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 5期

时间:2022-08-28 03:41:39

【摘要】我觉得其中原因有二。 其一是约束。很多人不愿意留在学校认真学习就是因为在学校学习有一个约束性,而这个约束性是通过控制来体现的,控制就会带来压力。比如每天不能迟到,迟到了...

浅谈教育 5期

[摘 要]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 教育;学习

教育,是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的。曾经有人说过,“当孩子一开始呼吸时,教育就开始了”,是的,未出生时就有“胎教”,出生后开始接受“家教”,等到长大些便要送去学校接受教育了。教育会伴随着人的一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便是这个理。

很多人觉得学习很苦,学习的路很长,很多人觉得自己走不下去,所以放弃了。但是事实上,他们放弃的只是一个正规意义上的,坐在教室里面规规矩矩的“学习”,早早的离开学校,就意味着他们要早早的走上社会,他们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足够的能力,所以他们还是要学习,而这种学习比之他们所放弃的,更苦,更累,更让人难以忍受。

但令人奇怪的是,许多人对这种学习方式“甘之若饴”,他们宁愿接受社会的磨练,下更大的苦功夫“学习”,让自己融入社会,却不愿意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着良好的环境,听着老师尽心尽力的倾囊以授。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其中原因有二。

其一是约束。很多人不愿意留在学校认真学习就是因为在学校学习有一个约束性,而这个约束性是通过控制来体现的,控制就会带来压力。比如每天不能迟到,迟到了会被老师批评;上课不能讲话睡觉或者玩手机,被发现了也会被老师批评。而这些约束就会引起这些人的逆反心理,引起大家的疲惫感,让他们越发的厌恶学校,厌恶学习。但这些其实都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担起的责任,责任二字重如泰山,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轻易放下的。这些都只是有形的压力,一旦走入社会,那么要面对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压力以及无处不在的更大的约束,只不过这些都是无形的,所以让那些放弃学习的人自以为找到了解脱的办法,一头栽了进去,殊不知自己不过是跳入了另一个更为难过的“火坑”。

其二是课堂。在上文中我提到学校约束了学生,他们上课不能讲话睡觉玩手机,而为什么上课的时候总有人想干别的事情呢?有两个可能,一是听不懂所以不想听,二就是课堂太无聊以至于大家根本听不下去。其实听不懂的时候就要学会问,一般老师都很愿意回答问题的,实在不行下课问也可以,很多时候听不懂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愿意问,上课又不愿意好好听,所以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厌恶课堂的情绪愈演愈烈,到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至于课堂我个人更为欣赏外国的教育方式,课堂更为生动,更为吸引人,而且也比较自由些,并不是死板的单调的教学,这样可能更能够投学生们的所好,并且作业也不再枯燥,而是丰富又奇怪,总能做的让人啼笑皆非。我想,这种教育方式也更能让学生们接受些。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心理测试。罗森塔尔曾经到一个学校去,随意看了几个班,然后赞赏的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秘密交给了校方,并叮嘱校方保密,其实名单上的这些名字不过是他随意点的。后来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却神奇的发现被他点中的孩子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并且都很活泼开朗,求知欲强,积极向上。

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老师与家长的厚望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从潜意识中让学生逐步靠近老师与家长的期望。杰裴逊曾说“一个自由的人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以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来源获取知识”,其中老师与家长就是一个重要的来源。老师与家长的引导将会对孩子的以后产生巨大的作用。我记得以前读到过一个故事,有两个家庭,两家都有两个孩子,却只有一个苹果,一个妈妈告诉孩子要学会谦让,另一个妈妈却告诉孩子要学会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二十年后,第一个孩子成了一个成功的人,而第二个孩子却成了一个罪犯。所以老师与家长的教育非常重要。再者,书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来源。古人曾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是确确实实的真道理,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道理。书就像是知识的海洋,里面埋藏着数不尽的财富,就看我们能不能学会如何去得到。然读书虽重要,却不能死读书,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读得再多不会应用,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古人诚不欺我也!

前面已经说到过,我个人更为欣赏外国的教育制度,因为素质的教育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正因如此,所以我现在正在枫叶接受教育。枫叶国际化的教育方式与国外的老师让我受益良多。这样的教育,让我们可以自由的学习,自由的享受这学习的乐趣,不会导致我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却又能调动我们对于学习的积极与兴趣,因为没有老师会逼迫你,他们认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而老师的任务只是负责教会你如何学习。国外的教育主旨在于教会你如何才能学会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以及能力,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学习机器,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机器人,他们需要的是有自主意识的、与众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单一的群体,这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之处。但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坚定的努力着,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造就更多的人才。

接受教育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有付出必定会有收获,只有用辛勤的汗水灌溉学习的种子,才能得到最后甜美的果实。人生的路很长,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明白更多的知识,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愈行愈远,愈行愈高!

作者简介:杨浩,单位:武汉枫叶国际学校,湖北武汉,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上一篇:职场来了90后 下一篇:被爱惊醒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