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28 12:50:26

信息化对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影响分析

一、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职能发展历程

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职责和功能,它是确定财务任务与作用的客观依据。明确了企业财务职能,才能明确从什么方向去发挥财务的作用。在信息化推动下,伴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财务的职能在不断创新。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应用、扩展应用、战略应用的三个层级分析,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可分为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三个层面,推动着企业财务职能从基本职能、管理职能向治理职能发展。

(一)财务基本职能阶段 在企业信息化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只是在单一系统中独立运用,建立了以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计算机辅助系统。财务信息化的主要功能是核算,主要解决如何把财理顺,把账算清,把资金用好。财务系统只是一种核算型组织,重视成本核算、债权债务结算、税金计算等。因此,筹资、投资、资本营运、分配和监督等基本职能是此阶段的主要财务职能。

(二)财务管理职能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到了扩展应用阶段,信息化以企业内部流程信息化为主要特征,开始对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再造,统一和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销售、财务等系统之间的职能不断交叉和融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对财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信息化由部门核算的财务信息系统转变为注重流程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以资金管理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积极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此,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是此阶段的主要财务职能。

(三)财务治理职能阶段 随着系统化、集成化、知识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到了战略应用阶段。企业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从区域化、网络化到全球化,企业集团蓬勃发展。在信息化推动下,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不断实现系统化、集成化变革,企业的治理边界不断扩展,信息不对称日益严重,因投资失误等而导致经营风险时有发生,因而企业集团逐渐从战略的角度来审视财务职能。企业信息化协助企业集团建立全方位的经营活动分析和财务分析体系,建立了严格的预算机制和科学的内控机制,从战略和财务安全的高度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以防范财务风险和治理风险。企业集团财务系统从流程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转变为系统治理的财务信息系统,形成以战略管控为目标的财务控制和公司治理互动共生的治理型财务系统。因此,会计控制、财务评价、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决策支持等治理职能是此阶段的主要财务职能。

二、企业集团财务治理职能内容

随着信息化不断推动集团企业的发展,财务职能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控制职能 会计控制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会计控制通过凭证、账簿、报表,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等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通过制订定额指标,如资金定额、费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及时下达、反馈、改进和纠偏,对资金运动进行定量控制;通过制定有效制度,结合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与监督。对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企业集团而言,会计控制有着更高的目标要求。会计控制将作为完善财务治理、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重大举措,以克服会计数据失真、费用居高不下、成本严重失控、投资失误偏高、企业偷税漏税、烂发工资福利等不良现象。会计控制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集团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把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置于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控制之下,既要有纵向控制,也要有横向控制,既要对总指标进行控制,又要对分指标进行控制。通过统一核算系统,实现企业集团自动合并报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全面系统的会计控制,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财务评价职能 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财务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性定量的对比分析,对一定期间的企业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提高经营业绩的分析评价能力是提升财务职能的重要举措。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信息的不对称,财务分析评价职能就要求财务人员合理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综合运用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等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剖析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提出弥补措施,减少企业风险。对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集团企业而言,财务评价将更多地结合业务系统信息,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结合KPI指标和平衡计分卡,实现财务评价的多维度分析。

(三)资源配置职能 合理配置资源是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和效率的关键。资源配置职能通常和集团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风险控制职能 财务风险控制就是企业集团依据企业经济环境变化,建立一个整体框架,确定监控模式,落实控制流程,完善保障体系,实现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在风险分析、识别、度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降低财务风险,保障财务活动安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推进,财务风险控制的流程和体系更加完善,各种风险预警模型更加成熟,财务风险控制的效果更加明显。

(五)决策支持职能 财务的决策支持就是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财务方案、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从财务角度对企业战略实施关注,确定企业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将战略转化为行动,为业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战略决策支持信息和专业化财务服务。财务决策支持是整个财务治理的核心,信息一体化使财务组织具有更加广泛的技能,支持与企业战略和管理报告实时相关的业绩管理,提高了财务的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能力,使财务成为集团企业经营的战略性业务伙伴。

三、信息化对企业集团财务治理职能的影响分析

信息化对企业集团财务职能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财务职能提升,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职能向财务治理职能转变,使企业集团报表系统更快捷,财务分析更全面,绩效评价更完整,资源配置更高效,风险控制更完备,并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见表1)。

(一)报表系统更快捷 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为了综合反映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因此对时间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传统的财务报告只能定期提供,特别是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更是费时费力,编报缓慢,信息滞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管理者等要求获得及时的信息,而传统的财务报告编报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特别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支持下,信息管理系统将大量存储在企业数据仓库的信息,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通过不同的报表处理模块,获得基本财务报告、地区销售状况报告、各种产品的成本报告和客户信誉报告等。信息化使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编制更及时,并可生成各种自定义的统计报表,为企业集团的经营提供了可靠、快捷的财务信息。

(二)财务分析更全面 财务分析是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投资者、债权债务人了解企业过去和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提供决策信息和资料。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集团从财务分析入手,逐步丰富分析的领域,提出决策分析需求,分步骤实现企业集团商业智能环境,统一部署商务智能平台,通过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以及管理驾驶舱,为财务分析提供各项经营数据、便捷的分析工具和图表模型。从各业务管理平台中抽取基础的业务数据,从业务、部门、项目、供应商、客户、个人等角度,以及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物流、仓库、生产制造、采购等角度,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多维分析,进行各种预测和决策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信息。企业集团的财务分析逐步与业务部门合作,以价值指标为起点展开多维分析,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重视对产品结构调整与经营状况、获利能力的分析,重视信息系统对经营决策的支持,现金流量分析、成本分析、量本利分析、预算分析、投资决策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管理会计的运用越来越充分。随着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当商业智能、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升了企业集团的财务业务分析能力,使管理者能够定期分析运营指标,监控、处理异常状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三)绩效评价更完整 信息化推动了企业内部纵向组织间的管理关系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围绕业务流程,重新构建组织模式,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关系不再是等级严格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而是要把内部摩擦减至最小程度,用于监督、控制、引导员工取得成绩的力量保持在最低限度,极大地提升了财务系统绩效考评和决策支持功能。从KPI到平衡计分卡管理,信息化为绩效考核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ERP企业资源系统与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后,为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打下了基础。信息化推动了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使传统的绩效管理转变称为战略实施的工具,使领导者拥有了全面的统筹战略、人员、流程和执行四个关键因素的管理工具。

(四)资源配置更高效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系统化管理思想,ERP企业资源规划在企业集团逐步推广。信息系统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地集成起来,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集成和共享的一体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例如,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使闲置的资金找到了用途,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系统化集成应用和业务流程优化,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湿件资源及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企业的合理化配置资源,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效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通过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和EC电子商务等,把经营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合理调配资源,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的整合,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减少坏账呆账金额,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五)风险控制更系统 企业集团管理信息化是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涉及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业务条线以及下属各子公司,主要是保证财务和业绩信息的准确性和对业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和管理。风险控制企业管理信息化辅助企业集团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通过系统集成、流程重组优化、业务关键点控制以及内控制度建设,信息化支持下的有效的风险监控系统,从流程上制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提供早期风险警告信息。信息化的建设拓宽了企业集团的管理幅度,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避免了集权型财务与分权型财务的缺点,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财务控制效率。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集中交易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报表合并与分析系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及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有效规避了企业风险,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企业集团还通过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应用系统的审计监控,以防范经营风险,定期对审计记录进行审查或分析,调查可疑行为及违规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

(六)决策支持更完备 信息化管理构筑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基础框架。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确立与财务职能的定位,是统驭其他模块的关键,对其他财务管理活动具有指导作用。通过交易的集中处理以及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和资金中心,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成本,减少不集成的信息系统。通过财务职能模块的优化,使财务部门凭借正确的数据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业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战略决策支持信息和专业化财务服务。信息一体化使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具有更加广泛的技能,通过财务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强化了财务在企业集团内部的分析能力,为业务提供新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业务业绩的提升,为不同专业和地域提供前瞻性的决策支持,支持与企业战略和管理报告实时相关的业绩管理,提高了企业集团财务的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能力。信息化推动了企业集团财务的整体转型,并对财务组织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使财务成为企业集团经营的战略性的业务伙伴,成为驱动业务发展和构筑行业领导地位的战略伙伴。

参考文献:

[1]程新生、田昆儒:《企业财务系统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樊海云:《信息化规划与实践——信息化价值创造从无序到有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王海林、续慧泓:《财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王明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6]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972039)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8JA630036、2009JYJR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单项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下一篇:财务评价指标IRR的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