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阅读时代的读书观

时间:2022-08-28 06:21:23

谈谈网络阅读时代的读书观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我们成为“网络人”。过去人们见面时,打招呼总是问:“吃饭了吗?”现在问候语变成了“上网了吗?”。网络生活中我们享受着视觉盛宴,网络载体给全民阅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网络依赖性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

一、网络阅读时代的盛宴与困惑

网络阅读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丰盈性的美梦,阅读的便利性和随时可得性,每一个人可以成为“读书”人,随时随地享受网络阅读“快餐”,电子阅读使我们的信息拥有量和知识面不断扩张,为人们的智慧性生存带来无尽的潜力。

但是,我们也面对着一种网络读书噩梦,面对无穷的资讯和材料,我们却失去了深度,面对无穷的阅读通道,我们无所适从。在无限丰富信息的载体中,我们充满信息的餍足,在无限繁复的知识和信息海洋中,我们却感到饥饿。我们在阅读中迷失,在阅读中承受着阅读无可承受之重,承受着生命无可承受之轻。一方面是信息、知识爆炸,碎片化的思想、知识和资讯,去中心化的、无限多的阅读资料供给,我们只有一双眼睛和一个脑袋,这是一个注意力短缺的时代。一方面大众在网络上自娱自乐的狂欢,每一个人都在发言,在互相阅看的文本的网络海洋中,播撒着茶馆式的闲言碎语、信息噪音和知识垃圾让人目不暇接,我们没有时间消化,没有时间思考,这给我们带来不适和厌倦。这是一个阅读能力萎缩的时代。

计算机及其网络新技术革命不断推进和扩张,使信息、知识的储存、传播载体具有无尽的分化、整合、再生能力,文字、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组接和融合,立体化阅读与片段化阅读互相交织;知识的载体扩张与知识的爆炸同步,当代的知识和信息无限膨胀,我们处在一个巨大的知识内爆时代,在华美和现代的知识和信息载体中,知识不断地被碎割,被原子化和弥散化,出现了一种原始性的回归,我们的阅读被重新部落化了。现在的趋势是,无限多的阅读资料,人们感觉自己读书越来越少;资讯无限丰富,知识和思想却越来越少;新词汇越来越多,自主的意识却越来越少;每天阅看的东西越来越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思考、有深度、有系统的东西越来越少,在网络、手机和无限的阅读屏幕以及纸质文本之中无数的链接、链接、再链接中,我们散漫地来回游走,在散漫的阅读中迷失,不知道自己最终要的是什么?

这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技术和技术再创造的我们,在这种人与技术的进步的交互中创造了阅读、知识生产、接受和传播的新的模式。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阅读时代,我们必须接受它,对传统阅读方式式微,新阅读方式困顿的悲歌必须消歇;无根的新阅读狂欢赞歌也不必当真,任何一种阅读方式都有一个适变的过程,我们在享受网络阅读优势的同时,注意和防范其弊端,是一条根本出路。深层的问题是网络时代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提升,重构我们的阅读模式、创造新的知识构建空间。

二、对阅读的功能和作用的再认知

任何时代,任何技术条件下阅读是多元化的,在网络条件下多元化的阅读达到极致。人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都是与阅读的功能和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人的阅读主要有三个基本向度:工作性阅读、生活性阅读和休闲式阅读,阅读方式为群体性阅读和个体性,不管什么阅读方式,其基本要求是有用和有趣,在一般道德标准底线上,只要是有用和有趣的都是有益的。在工作性尤其是研究性阅读中我们需要系统和深度,需要注意思想性、逻辑性和知识的繁殖、创新能力。但是在生活性和休闲式阅读中则不必。只要是人们所需要的,只要是愉悦身心的,都是好的材料。很多对网络阅读的悲观者,大多是从工作性阅读的向度出发,用一元化的要求,观照复杂多元阅读需求和实践,得出的结论总是偏颇的。对于一般公众而言,即使是工作性和生活型网络阅读也是快速获取信息,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快速变化、调整自身行为的辅助手段,是信息共享、知识普及和社会讨论过程,即使存在碎片化和浅层化,也是一种知识传播的途径,而且对知识的分装和通俗化过程,本来就是知识普及和传递的重要手段。在人的知识素养和阅读素养提升以后,人们的阅读期待和阅读需求,自然会反向推动各类知识推送和搜索机制的完善和健全。而休闲式阅读,则是公众阅读的主要构成。在网络上漫游,随意浏览自己喜爱的信息和知识,就如同逛街一样轻松,一方面放松自己,另一方面在信息超市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东西,追求知识的愉悦,这不仅是现代的生活方式,也是现代无处不在的一种学习,所谓的学习型社会的底层机制就在这里,如果这种休闲厌倦了,人们会找到新的“休闲”回归到纸质阅读,享受难得的平静、平和性阅读。所以,对网络阅读方式过分悲观,只是一种新式的杞人忧天。而精英式的工作和研究性学习(精英也是需要休闲学习和阅读的),只要具有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可以从网络的套箱性信息和知识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智能搜索引擎。从而通过自己的智能编程和技术推送,有序和系统地展开深层阅读的。

三、网络阅读的特点和机理分析

当前的电子阅读,按其阅读注意特点,常常被认为是浅阅读、碎阅读,在微博等为代表的新文本构成的微内容成为互联网络的新宠以后,微阅读成为一种主要阅读趋势。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网络阅读的表层机制。如果从阅读的平面效果来看,网络的浅阅读特点比较明显,这与网络的界面特性有关,网络上的屏阅读,具有一种看的特性,为了适应用户的自主性阅读,阅读文本的编排以屏为单位,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网络阅读文本不仅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而实行多层次、开放性的阅读单元碎割,用户可以随时截取一个阅读切入点进入,展开自己比较与兴趣的阅读单元,与公众接近阅读媒体,在这方面做得更加精细;从公众阅读状态和阅读模式上,浅阅读与网络资讯的充盈有很大的关联,用户没有时间对长段的知识和信息逐个地阅读到底,一般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切入,随机的阅看。

实际上,浅阅读有着不同的向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浏览性阅读,这是网络阅读的主要形式,个性化用户通过移动阅读屏,快速扫描,搜寻和浏览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或知识。浏览性阅读是浅阅读的主要方式,但是不是所有的浏览性阅读,都是浅阅读,这是信息和知识搜寻的促进阶段,用户按照其多元化的需求可以浏览、停驻或通过目标性链接或搜索引擎进行深入挖掘。

网络浅阅读的第二种突出表现是围观式阅读,这是一种网络集体阅看方式,在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上,公众快速获取资讯和相关知识,并同时创造相关文本,形成围观效应,围观性阅读可能导致跟风和情绪化,但是,围观性阅读可以形成一种公众阅读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及时传播有用的知识,加强公众对社会的参与,比如,有关食品安全的某一事件,导致了公众的围观,与此相关公众会在围观中和各自的阅读搜索中,交流、学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阅读与社会参与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是读图性阅读。由于网络的视频和图画无限丰富,其传送的渠道又非常便捷,现在的信息和知识视频化、图表化和图画化的趋势非常突出,阅读中文字的分量在减弱,趣味化、形象化的图画、图表和视屏成为阅读用户的首选,阅读电视化的倾向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阅读的思考性和反思性,但是对知识的普及性传播则具有重要价值。

四是拼贴性阅读,这与网络阅读的跳跃性有关,新近的微博微内容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缺失,网络用户从一个页面跳跃到另一个页面,从一个短文片段转向另一个片段,最终的知识和信息像“百衲衣”一样被多元拼贴。拼贴性阅读成为日常性阅读的主要方式之后,片段、偏激、芜杂的信息、知识和观点接受容易导致阅读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消解,但是只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主动性和人对网络技术的适应性,拼贴性阅读往往是新式深度阅读的进入点之一。总体上看,网络浅层阅读模式都是与传统阅读方式并存,是传统阅读模式的突破延伸,有些是在网络技术影响下生长的新型阅读方式。这些被成为浅层阅读或碎阅读的方式,虽然看起来有很多消极面,但作为全民性阅读是知识普及的重要杠杆,对精英们认定的阅读方式来说,这些网络阅读方式一方面与传统阅读方式并存,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线性阅读模式的束缚,颠覆了被动接受性的阅读习惯,给知识的创造和再创造提供了基础空间。

如果说这些网络上平面性阅读或浅阅读被认为有很多消极面的话,那么网络上立体性阅读或深阅读方式,在比传统阅读方式更具有优势,也是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人们创造性的阅读方式。网络的多元信息以及多种信息获取途径,与人们的相对有限的阅读需要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已经开始改变阅读习惯,在网络空间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深层阅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再造和提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几种阅读方式:

一是搜索性阅读。与所谓的浏览性的浅阅读相伴随,这种通过链接和再链接,不断扩展对某一信息或知识的不断追踪,一方面是直线性的追根究底,对某一信息来源、进程和结果,乃至其基本结构进行追究性阅读,虽然有些追寻性阅读,有些随意化,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被关联度不大的一些信息或知识所吸引,失去了原来的目标,但是这作为休闲式阅读来说,可以扩大人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也是一件好事,而对于形成网上阅读习惯,并有目的性阅读的人来说,这种问题可以逐步克服,逐步形成一种自己主动建构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一方面是发散性的触类兼收。从某一信息和知识点出发,不断地搜索与其相关联的各类信息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比对、鉴别和分析,把握与某一兴趣点或切入点相关联的各类材料,形成某一个系统的、立体的信息和知识自构网络。

二是交谈性阅读(或交互性阅读)。这一阅读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个人是阅读文本的建构者,每个人都可以多维、多向度阅读,包括阅读中的多文本交流和比对,也包括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的多元互动,形成网络“读书会”性的阅读系统,可以如同传统阅读一样独自享受文本的阅读,可以在阅读一个相对成熟的文本时互相交流阅读的体验和各自的见解,随机随时可以形成一个规模适变的阅读社区,也可以在边创造文本阅读同时阅读别人的文本,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读者和作者随时互变,形成流动性的、开放性的阅读与对话场,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提升阅读的轻松阅读体验,也使阅读的交流互动日趋活跃,打破了知识和信息的相对封闭性、滞后性和固态性特点,使知识创造的主体性极度扩大,知识和信息的活力、及时效益不断增强,形成类似如头脑风暴性的知识自组织和自扩散系统,作为一种休闲式或生活型阅读,可以不断创造阅读的乐趣,形成众多的知识传播系统,解决公众各自需求解决的问题,形成不断扩展的阅读社区;作为工作性或研究性阅读,则可以获取多种信息资源,利用丰富的信息,提升研究的深度与活力。

三是挖掘性阅读。挖掘性阅读是搜索性阅读的深化,其浅层次是定向式阅读,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标和阅读需求,在网络中通过搜索引擎和超链接等方式,寻求以个人需要的集合性知识和信息,这种超文本活动的名字,就是“教科书”或“文字导航”[1]。不仅如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网络上根据阅读目标和阅读需求定向,自行组织和建构阅读方向和阅读方式;其深层次是整合性阅读,形成一种自行建构的数据库挖掘,超文本链接,对相关资料、信息和内容进行与自身阅读需要融合的分类、发散、收束、拆解、整合和运用。这是网络阅读的最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在这种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创造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和信息在不断的自主性的拆分和重组中,形成开放和自主性的多元文本,组建新的知识和信息单元,阅读过程不仅生长对信息和知识的自我导航习性,也强化了阅读的及时的应用性,知识和信息的再生、增值和扩展性。它有多元的组接形式,从形式上看可以把文字、图画、视频和音频组合成一个立体的阅读单元,丰富阅读体验,从内容上看,这种阅读似乎打破了传统阅读文本的外在逻辑形式,实际上是重新建立了一种内在思维逻辑,即人的知识挖掘能力和重组能力,激发人们持续、活化的思考以及每一个人在知识接受的创造性阅读结构。在海量信息和知识材料中的超文本阅读中,挖掘性阅读是最具有价值和深度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正在不断的发育和成长之中。

四、网络阅读时代的创造性阅读

从数千年形成的阅读形式和阅读结构的视角看,网络阅读方式的确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这有技术的原因,更有人们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的转变和适应的问题。传统的阅读方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其内在价值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其结构以及与之相伴的思维、学习方式自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新的阅读方式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再生和发展的。但是,互联网络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结构和呈现方式变迁,必然要带来学习和阅读方式的转化,正如其带来文化、社会的结构变化一样,需要我们的思维方式的适应和变化。现在的问题是网络阅读冲击了我们既有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时代读书所谓的问题和困惑,与目前还在变动不拘的网络技术中,我们还没有形成固化和成熟的阅读方式,这也与我们的阅读思维惯性有很大的关联。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当下的阅读,新的传播方式要求新的方式来接受和反馈内容[2]。网络传播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快速、多元的变动性。对于网络阅读来说,快速变动的东西太多,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阅读的创造性特点。这是在新的阅读中所呈现的阅读趋向,也是我们需要重构思维,不断提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过程中,必须积极培育的新的阅读结构和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催生着创造性阅读的生长和发展。阅读的多元化趋势包括传统阅读方式和新阅读方式的共存和融合,人们充分享受各类阅读的自由,随时在各类阅读中游走,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互相交融;也包括网络阅读的多种形式的互相交叉和从浅层次向深层次的切入。比如从浏览性阅读进入搜索性阅读,从拼贴性阅读转入立体性阅读,从围观性阅读转入交谈性阅读,人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越来越呈现出创造性特质。也就是阅读与创造、阅读与知识和信息的有效性辨识、阅读与积极的思维和阅读直接相关的行为都在同一过程中。比如浏览性阅读往往是由定向性阅读所定位的,读图性阅读走向导航性阅读和趣味性阅读。最终,挖掘性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体形式。这些深度的网络阅读方式不仅延续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建构,更重要的是内化为人对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组合,内化为知识和信息的内在逻辑性的多元建构,知识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固态的封闭性结构转化为流动的开放型结构。知识和信息的储备过程寓于开发性阅读过程中。这就打破了数千年来人们的阅读思维和知识结构方式,对人类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建构,提供了潜在的动力源、发展需求和广阔的拓展前景。

其次,网络阅读的创造性需要人们的阅读思维(知识储备)转化承接。网络阅读人机界面,使人的思维和学习深深地嵌入到新的网络空间,打破了传统的纸媒与阅读的两分方式,呈现出阅读文本与人的阅读创造性文本的融合趋势。但是这一趋势更需要人的阅读思维模式的顺应、转化式承接。这包括自我的知识导航能力,定向的阅读模式拓展和深化线性阅读思维,更包括发散性的、多维立体的阅读模式,对线性阅读方式的转换,建构开放性和知识开发和再开发型的阅读方式。阅读是有目的的,不管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人们求知和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是知识传承和信息的接受,相对被动,而网络阅读则是兼及知识的传承与再创、信息与知识平面性组接和立体性开发的主动性学习模式。而且在知识和信息泛滥的洪流中使阅读从相对人数的读者群转化为全民阅读,这本身就是推动人的阅读思维扩展的动力源泉;网络中信息和知识的无限开放性和多元性,去中心化的知识结构模式,(虽然很多网络媒体都在导航和信息与知识的定制化推送中扩展自己的功能,但是从整体上讲,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细分与定制,出现在网络文化格局的总体上,则更加庞杂和散乱)需要阅读者的需求定位与知识和信息的创造化寻找、聚集和目的性组合。从根本上讲,新的阅读方式是建构在新的技术方式上,以及人对技术的运用中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顺应和扩展上。

其三,网络阅读的创造性需要大力提升公众的学习素养。在网络时代,以网络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储备和传播载体的情况下,人们的学习素养和阅读素养教育,必须以网络为主体展开。一是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素养教育。首先是对网络技术与阅读变迁的把握和理解,形成互联网络知识建构思维。同时,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对信息和知识的检索、辨识、批判性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互联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有着自我在挖掘、分类和编组的能力。二是以网络阅读为主体的学习素养教育,对传统的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进行创造性转化,使过去知识资源的水流性传递变为以我为中心的知识资源的集结式利用,也就是说,知识资源由单一的接受性资源,变成具有新知识爆发点效应的阅读与学习,使阅读和学习变成知识的创造过程,在知识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使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值、重组和再生。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挖掘中,不断扩展知识的发挥向度,不断催生出新的知识生长方式。

参考文献

[1][美]大卫.克罗图:媒介 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M].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5.

[2][美]大卫.克罗图:媒介 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M].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4.

上一篇: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六步高效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