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8 06:02:12

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

摘 要: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高校必须承担起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重任,切实提高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对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观

一、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能够妥善处理好人、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意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将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强化生态环保意识,提升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从而加快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1]

2.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使受教育者更加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有意识地控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获取人类自身发展的盲目行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使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强化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内化为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的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提升生态文明素质,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求。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拥有生态道德观、生态责任观的人才,不断完善人才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才的生态人格。为此,高校有必要将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让大学生理性地面对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学会尊重自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懂得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利用资源,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让大学生树立平等观念,强化自律意识,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学会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4.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矿产资源肆意开采等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和威胁。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加强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重任,不仅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起长效的教育机制。

二、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将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其功能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生进行党史、政策、形势教育。生态文明道德教育不仅扩大了传统道德的适用范围,而且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了充分发挥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作用,应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尽快提升生态文明知识理论水平,钻研生态文明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力求提高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成效。

2.丰富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内容

高校应丰富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内容,从而生态现状、生态科学以及生态伦理等不同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首先,在生态现状教育方面,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生态读物、生态恶化专题片等,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生态破坏现状,了解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其次,在生态科学教育方面,可通过讲授转基因食品、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等有关生态科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态科学的兴趣,并将生态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再次,在生态伦理教育方面,高校应丰富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生态研究成果,如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纪录片;邀请环保局、植物园的相关负责人到学校进行环保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在校内开设生态伦理道德讲座等。

3.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教学

高校应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有效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联系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道德素养。在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课内教学实践中,可向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如地球变暖的原因、《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等,使学生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用知识。在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课外教学实践中,可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保护日等重要日子,组织学生到街头巷尾宣传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当前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知。[2]

4.营造以生态文明为载体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心灵和道德情感,对实施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高校应营造融入生态文明思想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自觉运用生态文明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掌握新知识、新科技的主要群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必须承担起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重任,将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观,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大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J].天中学刊.2012(10).

[2]于浩.文化生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稳态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崔浩,硕士研究生,男,1979年12月,专业:伦理学。研究方向:道德哲学。

上一篇:关于如何加强幼儿环保道德责任感 下一篇:论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