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档案被涂改伪造的对策

时间:2022-08-28 05:44:36

预防档案被涂改伪造的对策

涂改档案是将原有的记录内容抹去或重新添加,改变档案的真实内容,使之适合行为人的需要;伪造档案是没有制作权的人以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制造作为档案的公文、证件、印章而从中牟利,从而给国家、有关单位或个人造成名誉或经济损失的行为。涂改和伪造档案都是一种违法行为,它不仅破坏了档案的历史性和真实性,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巨大。采取措施,预防档案被涂改、伪造迫在眉捷。

1.加强档案普法宣传。首先,提高普法宣传的广泛性。利用网站、广播、有线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通过设立专页、专栏、专题,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尽可能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全社会预防涂改、伪造档案的法制意识。其次,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针对档案利用场所这个重点,通过设立宣传栏、警示牌、宣传窗和发放普法资料等方式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根据档案利用群体的特点对应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档案法律“六进”活动;利用“9·5”档案法颁布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以“拒绝涂改伪造,珍惜爱护档案”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加强对档案管理利用人员的法制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再次,力求普法宣传的实效性。注重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多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深入宣传涂改、伪造档案的严重危害和法律后果,不断强化“涂改、伪造档案不但无效而且违法”的社会共识,夯实预防涂改、伪造档案的思想防线。

2.完善和落实好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和落实好实名利用登记制度。实行实名利用登记制度,有利于促进公民、法人、组织的用档权利和爱档、护档责任的统一。档案馆和其它档案管理单位要坚持利用者出示有效证件利用档案,要对利用者身份、利用内容、利用时间等进行认真登记,既便于今后统计分析,又能有效减少投机钻营的侥幸心理。二是完善和落实好实名审查制度。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人员要加强对移交、查借阅等重要环节审查核对,出具证明和接收移交时,除加盖公章外,必须署上审查审核人的姓名和审查日期,以示负责,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完善和落实好重要档案备份利用制度。对相当珍贵或影响重大的民生档案,要及时制作复印、复制件提供利用,防止原件被破坏后不可恢复,造成重大损失。

3.加大查处力度。一是发动群众举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实际工作中,档案监管部门由于监管范围广、任务重和力量有限,导致很多涂改、伪造档案的违法行为未能及时发现而得不到严肃处理,助长了投机侥幸心理。为了及时发现涂改、伪造档案的行为,建议加快推行群众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发动包括档案利益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揭发、举报涂改、伪造档案的违法行为,形成强而有力的爱档、护档的社会监督机制。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档案管理部门和使用档案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对查阅和使用档案中发现的涂改、伪造问题,及时互通有无,紧密配合,加大预警和查处力度。三是依法严格处理。对于涂改、伪造档案的行为,严格做到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决不降格或免于处罚,有效发挥办案警示作用,始终保持打击涂改、伪造档案违法行为的高压势态。

4.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方面不断扩大档案数字化利用。要加大投入,加快将馆室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录入档案管理利用软件,购置开放式、触屏式档案查阅终端,推进档案数字利用进程,有效防止涂改、伪造档案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积极发展和推广智能化电子监控技术。加强技术合作,加快科技立项,加大对档案涂改等特定行为智能识别预警技术的扶持开发力度。积极推广安防监控技术,确保对档案查阅室、库房等重点场所进行实时无间断监控,不断筑牢预防档案涂改、伪造的技术防线。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档案2011(1).

[2]朱江.涂改、伪造档案性质的分析.中国档案2001(10).

[3]远方.震惊全国的“3.12”档案涂改案.湖南档案2000(1).

[4]“三假干部”两次骗到厅级职位.http://.cn

(作者单位:溆浦县档案局)

上一篇:大数据在保险营销中的应用 下一篇:网络传播环境的深层变革对外宣媒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