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连带责任

时间:2022-05-21 12:40:29

试论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连带责任

摘 要: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都负有赔偿责任的,应当在此项责任范围内负连带责任,但不影响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之间按照相关规定相互追偿。该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实际承运人,可以使其享有属于承运人的抗辩理由和赔偿责任限制,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托运人,使其可以直接实际承运人,被告选择范围的扩大可以为其成功获得赔偿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承运人;实际承运人;连带责任;追偿

我国海商法基本上继承了《汉堡规则》有关实际承运人的规定。将承运人分为“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两种,强调实际承运人系接受承运人的委托,实际从事货物运输的人,并于第60条至第65条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与承运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识别

在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相分离的情形下,准确识别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货主来说,该准确识别决定了其应当向谁主张责任,而另一方面对于船舶所有人来说,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为实际承运人才能准确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义务和可以主张的抗辩。

1.承运人的识别

我国海商法第42条第1款明确规定:“承运人是指本人或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1)提单正面关于承运人的记载。即就提单表面来认定承运人,如提单的抬头,以谁的名义签发提单,提单签发人的署名,使用了谁的格式等等,该方法是最为直接,简便易行的识别手段。

(2)定期租船合同下承运人的认定。定期租船中,船舶所有人,船东以及承租人均有权利签发提单,依据雇佣关系原理与船长的职权,其签发的提单,应视为代表船舶所有人签发,船舶所有人应受提单条款的约束。而承租人签发提单的情形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承租人若以自己名义签发提单,承租人为承运人。承租人若以船舶所有人的名义签发提单,如果承租人获得了船舶所有人的授权,那么船舶所有人是承运人,如果承租人未取得授权或者超越授权,承租人是承运人。

(3)承运人识别条款与光船租赁条款。有些提单上规定,如提单上记载的签发人不是船舶所有人或光船出租人,签发人并非当事人,仍由船舶所有人或光船出租人承担责任,类似条款表面上有利于承运人的识别,实际上却为承租人推卸责任的手段,以此使承租人免受提单条款约束,由于其有减轻承运人责任之嫌,我国《海商法》一般认定该条款无效。

2.实际承运人的识别

实际承运人的三个构成要件如下:

(1)实际承运人必须是实际从事了海上货物运输的当事人,该“实际从事”包括上述第三种情形下的转委托。

(2)实际承运人、托运人及收货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承运人在接受托运人的委托承诺运输之后,是否选择其他承运人实际承运,以及选择谁作为实际运送者,均无须托运人的事先同意,甚至有些托运人在签订运输合同之后,并不知道还有实际承运人的存在,因此,托运人与实际承托人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

(3)实际承运人实际从事货物运输是基于承运人的委托或转委托关系而进行的,而且转委托可以不止一次。

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连带责任

1.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

首先,必须明确实际承运人责任范围的法定性,我国《海商法》第61、62条分别规定,“承运人责任的规定,适用于实际承运人”,“承运人承担本章未规定的义务或者放弃本章赋予的权利之任何特别协议。经实际承运人书面明确同意的,才对实际承运人产生效力”。可见,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来源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实际承运人没有义务承担法律之外约定的有关承运人的任何责任,而且,超出第四章第二节“承运人的责任”以外的内容,只有法条明示适用于实际承运人时方可对实际承担人产生约束力。

其次,关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我国《海商法》关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分为两种情形,对于集装箱货物,为从接收到交付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对于非集装箱货物,为从货物装上至卸下承运人掌管的整个过程,因此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亦应比照适用前述规定。但有三点需要明确:(1)若实际承运人接受全部运输的委托,则其责任期间与承运人完全相同。(2)若实际承运人仅接受部分运输委托,则责任期间仅限于部分区段内,即小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3)无论实际承运人接受全部或部分委托,对于承托双方达成的“装前卸后”条款,只有实际承运人明确表示接受,才对此区间负责。

第三,关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内容,根据《海商海》第61条的规定,实际承运人的责任比照适用承运人的有关规定。因此,本章涉及承运人的权利、责任限制以及义务的规定,适用于实际承运人。

2.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划分

总体上讲,关于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归属,表现在《海商法》第63条“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都负有赔偿责任的,应该在此项责任范围内负连带责任”。关于此项规定,有如下几点需要说明:

(1)连带责任的定性连带责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以同一债务为共同清偿内容,且任一债务人在被请求清偿全部债务时都必须清偿而不得拒绝。该项债务因一人的全部清偿行为而告消灭。设立连带责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使债权的实现不因一个或部分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而受影响。其构成要件有三个:即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②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③以同一债务为共同清偿内容。

理论界亦有“不真正连带责任”之说,该理论产生于德国。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同一债权人产生相同给付内容的债权请求权,债权人可以择任一债务人主张全部债权,而整个债务在一人负责清偿后即告消灭的制度。其特征如下:首先,该相同给付内容的债务基于不同原因产生,即连带债务人之间事先不存在共同目的,其责任的竞合纯属偶然巧合。其次,在一般连带责任中,索赔人可以选择任一债务人为被告提讼,亦可将全体债务人集体告上法庭,但是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则不可以。我国《海商法》规定之连带责任为通常意义的连带责任,而非不真正连带责任。

(2)承运人对全部货物运输负责《海商法》第60条第1款明示:“承运人将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委托给实际承运人履行的,承运人仍应依本章规定对全部货物运输负责。”换言之,承运人不得因选定其他债务履行人而企图免除责任,其应为实际承运人,甚至实际承运人之受雇人﹑人在责职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笔者认为,这是对索赔方权益的有效维护。普通民法制度中,存在有关“债务转移”之规定,即债务人在征得债权人明确同意后,可以将债务转让给第三人履行,从而自己退出合同关系,不再受合同约束。“征得债权人同意”,即充分尊重债权人对第三人履约能力的评价,避免不具有履行能力的人介入合同关系,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但是承运人对实际承运人之委托,不同于“债务转移”,其委托行为毋庸通知托运人,根本不需要托运人同意,实践中,有许多托运人或收货人甚至根本不知中间实际承运人的存在。此时,必然要求承运人继续对全程负责,否则若赋予承运人任意变更运输合同履约方的权利,不仅给托运人或收货人确定被索赔方造成巨大困难,而且严重侵犯了作为合同当事人一方的托运人对另一履约方的选择权,从而违背合同法意思自治,更使得托运人陷入欲诉无门的尴尬境地。

但是,《海商法》第60条第2款又规定,如果运输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将有实际承运人负担运输,合同亦可同时约定,实际承运人掌管过程中发生的灭失、损坏或迟延,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该项规定,类似于上述“债务转移”,即在托运人明知实际承运人负责承运的情况下,允许承运人将全部或部分债务转由实际承运人履行,从而充分体现了合同双方自由约定原则,亦不会给托运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如前所述,承运人需要对全程负责,即《海商法》第60条第1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承运人既然要对实际承运人或其受雇人﹑人在职责范围内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说,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小于或等于承运人的责任范围。赔偿责任一般由承运人和各区段实际承运人共同负担,当然需要排除第60条第2款的规定。因此可以认为,不论承运人是否存在过失,连带责任的成立与否取决于实际承运人对货物灭失、损坏、迟延是否负有赔偿责任,如果是肯定的,连带责任即告成立,反之,连带责任不成立,只由承运人负责赔偿。

(3)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相互追偿数债务人之间事后的相互追偿是连带责任负担的必然结果。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相互追偿与普通民法上的内部追偿略有不同。

首先,一般认为,民法上的连带债务人之间存在当然的内部分担关系。但是,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不存在这种当然的份额关系。他们之间如何追偿、追偿多少完全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合同中约定的责任,可以是提单证明的运输合同或者租船合同,即追偿是基于二者对合同终局责任的承担。

其次,普通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具有双向性,即不论哪一债务人承担了责任,只要超出自己份额,均可向其他债务人主张补偿。但是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追偿一般是单向的。因为如果实际承运人承担了赔偿责任,一般情况下,承运人是不存在管货过失的,实际承运人必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不可以向无过错的承运人要求分担责任,因而不存在追偿。但此仅为一般情形而言,不可以绝对化,比如,在极少数情况下,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对货主的货损均有过失,此时则会发生相互追偿。

参考文献

[1]张民安主编.海商法[M].第2版.中山大学出 版社,2007.

[2]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7.

[3]郭瑜.论海上货物运输中的实际承运人制度 [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3).

[4]韩立新.国际海上运输中实际承运人及其责 任的认定//司玉琢主编.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7.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03).

[5]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 权篇.

[6]鹿特丹规则定稿2008年12月11日第67次 会议.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上一篇: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市级标准合格认证检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