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词汇文化教学浅析

时间:2022-08-28 05:25:44

中学英语词汇文化教学浅析

【摘 要】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运用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英语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应善于揭示词汇的文化特征,进行英语词汇和跨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词汇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文化意识。

【关键词】中学英语;词汇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93-02

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能力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应包括社会交际能力,也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中学生经常犯的理解错误和交际错误很多都是由于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不了解造成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把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作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词汇、语言及文化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的特点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缩影,社会特征最集中的反映是词汇。语言与文化是水融, 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存在,而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词汇构成语言,语言反映文化,民族文化往往是通过一定的词汇来表示的。[1]

二、注重词汇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许国璋指出:“词汇文化内涵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小于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第二,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大于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第三,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胡文仲也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注意词的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需要随时随地注意词的内涵意义(词的伴随意义)。”[2]

(一)注重词汇文化教学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需要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Hymes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合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例如,“龙”在汉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然而西方人对“dragon”没有好感,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dragon”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如果我们的学生没了解到这一点,在外教面前说,“I like dragon,I want to become a dragon”则会令外教不可思议,影响交际效果。

(二)注重词汇文化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需要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那么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常常会一头雾水,疑惑不解,甚至导致理解错误。例如: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这样的句子“He is still green”时,如果只知道“green”表示绿色,而不了解“green”的其他文化内涵,那么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究其实,英语中“green”除了表示绿色之外,还表示生机盎然、青春、和平、没经验、不成熟等意思。这句话中的“green”则表示没经验之意,整个句子的含义为“他仍未成熟”。

(三)注重词汇文化教学是践行英语教学标准的需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即恰当的交流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语言能力。由此可见,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在外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能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应注意词汇的内涵意义,注重词汇的文化教学,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因此,注重词汇文化教学是践行英语教学标准的需要,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三、词汇文化教学主要方法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词汇文化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比解释法

所谓对比解释法就是指通过口头语言、图画及其他非语言交流方式对中英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理论上的对比。例如解释“凤凰”和phoenix 时,让学生分别描述汉字中的“凤凰”与英语中的 phoenix 的不同形象,如有可能的话最好通过图片进行更直观的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汉语中的“凤凰”具有“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等特征,而英语中的phoenix则是指生长于阿拉伯沙漠中的一种美丽孤独的鸟,每五百年自焚为烬,再自灰中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凤凰”是中国的吉祥神物,是高贵的象征,而phoenix则是长生不老的象征。因此,汉语“凤凰”与英语“phoenix”的文化象征意义有所不同,阅读时应注意区分。

(二)情境展示法

所谓情境展示法就是指对某些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场景表演、讲故事、做游戏、互问互答等形式。例如,学习中英饮食方面的词汇和礼仪时,可以安排两组学生分别表演一个简单的场景,同时让其他学生充当解说和翻译。这一过程会涉及大量词汇如“butter/奶油,cheese/乳酪, bread/ 面包,米饭 /rice,面条/noodle”,以及 “fork in left hand/左手拿叉,knife in right hand/右手拿刀,拿着一双筷子/hold a pair of chopsticks”等用餐习俗。之后,可让其他学生对表演中涉及的文化及语言知识进行复述或总结,并通过看表演猜单词等游戏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三)故事引导法

所谓故事引导法就是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地道的英语短篇故事,从而使他们更快速地接纳知识。通常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反映该国的文化,阅读英语短篇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鉴于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还不能有效阅读长篇大作,可引导他们大量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英文短篇故事,指导他们在阅读中了解和体会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意义,把课堂上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讲解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学习量。当然, 在实际教学中,就如同文化和语言不能割裂来讲一样,各种方法也必须结合起来用,这样才能避免单一性使课堂乏味。[3]

美国翻译家奈达说:“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因此,外语教学中研究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克服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在讲好词的音、形、义的同时,注意采用对比解释、情境展示和故事引导等方法,加强词汇文化教学,让学生在握词的音、形、义的基础上,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进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增进其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6。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30。

[4]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