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22-08-28 05:11:33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依靠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通过传授、设问、自学、启发、释疑、实验、练习等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复杂过程。如何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课堂艺术。本文从五个方面作如下探讨。

一、言辞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语言表达的流畅、简洁、合乎逻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有的教师本身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素养,但上起课来教学效果很差,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语言表达不好。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如启发性语言可诱导学生的质疑,形象生动的比喻可引起学生的注意,科学的推理可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抑扬顿挫的语调又可焕发学生的精神,简明扼要的阐述更加重要。一些重点、难点不是靠反复唠叨,简单重复。而是力求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关健用语上要“一锤定音”,切忌含糊其词,拖泥带水。比如滑动变阻器接法用“一上一下”概括,浓硫酸稀释时用“酸入水”概括。讲电解质概念时强调:(1)电解质是化合物,(2)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导电。自然科学中还有许多术语,术语的运用一定要规范,如元素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化学方程式中“+”读“和”,“=”读“生成”。

二、指导自学的目标性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提高自学效果,在教学中采用目标引导,按了解、识记、理解、应用给学生提出每一节自学的要求,通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机的激励作用,使师生的导与学协调,同步发展。具体地说:教师应吃透教材,尽量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创造性加工,使指导目标更具针对性、启发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让学生觉得有很强的可读性和钻研价值,否则就会对自学计划感到平淡无味,激发不了求知欲。如在讲《浮力》第一课时内容时,可这样给学生明确自学目标:

1.了解:用弹簧称测浮力、浮力的方向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应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新课时,采用分组讨论、提问竞答、实验演示等手段改变了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

三、悬念设置的手段

一个好的课堂结构应有三个主要环节,即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丌头,一段丰富的知识传授过程和一个强有力的结课过程。而每个环节中都可进行适时教学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地接受知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以下策略较为实用。

1.导课时的悬念设置

引言是一堂课的“序曲”,过渡语是知识间的“桥梁”。许多新课可采用故事引入法、背景介绍、音像导入法、实验、习题导入法、问题展现等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如讲密度时可介绍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引入,并设置悬念:阿基米德是根据什么得出皇冠不是真金呢?讲浮力时可从“曹聪称象”引入,并设问:为什么石块的重就是大象的重呢?讲浓硫酸的性质时,可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引入,并设问:为什么字由黑变白呢?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兴趣盎然,效果极佳。

2.讲课时的悬念设置

新知识的传授是课堂的重头戏,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讲究教学艺术,而悬念设置是其中非常实用的一种艺术。在课堂上教师不必将所有的知识和盘托出,有许多内容可通过悬念设置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己领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避免了“满堂灌”。但怎样诱引,怎样设置疑问,运用什么手段都要精心设计,巧作安排。功夫应放在“巧”和“善”字上。通过创设情景、配以实验、借用比喻、运用图表、实物示范、幻灯投影等方式,诱导学生触类旁通。如在学蒸发和沸腾时,在讲清蒸发的部位、条件、现象、吸放热现象后,把沸腾有关知识用悬念形式留给学生去探讨,解决。又如在学习发电机时,得出电磁感应现象后,教师可立即设置悬念,如果电路不闭合,导体两端有感应电压吗?导体中有感应电流吗?通过归纳来得到正确答案。

3.结课时的悬念设置

结课,就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束过程,它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首优美的乐曲,曲终至关重要,设置悬念,弹好曲终,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会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在学完“电动机”第一课时,终课时教师可演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不能连续转动这一实验现象,然后设问:通电线圈为什么不能连续转动?如何使它连续转动?为下节课的讲授埋下伏笔。

四、演示实验的直观性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实验对学生具有无穷的魅力。凡是上课时有实验,学生总是十分兴奋,思维活跃,但许多学生只是感到好奇,观察没有目的,不了解实验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只有有目的地观察才能深入、细致。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做好总结,总结完整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实验说明的问题。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顺序,实验过程中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及试管口可能有的产物。然后边做边讲解,这样实验完毕后极大多当数同学均对实验步骤、颜色变化及试管口的物质进行了详细观察,在提问回答的基础上再用酒精灯“迟到早退”来概括操作顺序,并分析原因。又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斜面小车在不同接触面上运动远近不同的实验时,实验前明确观察对象是小车运动的远近,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小车在毛巾、棉布、玻璃上运动的距离,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思考假如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怎样运动?学生能顺利地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实验准备要充分,确保成功,操作要规范,现象要明显。其次,要改革实验教学,如让学生参与实验,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将一些简单的性质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清水变牛奶”“蔗糖变黑炭”“红花绿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成为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

五、板书设计的技巧性

自然教学的板书要与讲解、演示等有机结合,应注意板书的技巧性和实用性。所谓技巧性就是运用简洁的文字或图示、符号使教材内容形象化,疑难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条理化,一览板书便能领略一节课的要领及应掌握的内容。实用性就是指教材的精华部分,板书的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图示、符号都应对教材的理解有独到的帮助或启迪,以吸引学生专心听课和方便笔记,为课后复习服务。如果板书无计划,写写擦擦或面面俱到以求详尽,既增加了学生扎记的负担,又不能突击重点。板书切忌照抄课本中的定义、规律。

良好的课堂艺术需要教师课前大量细致的工作,在课堂要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如果每位教师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成败的经验,做教学的有心人,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定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学习新课标的点滴感悟 下一篇:寓教于乐,一绳贯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