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时间:2022-08-28 04:06:47

新型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摘要:如何使管理者找准“银行家 ”定位,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急需思考和完善的话题。全国许多村镇银行都在努力创新产品与服务,力求业务开展过程中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配合。

关键词:新型金融机构 服务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新型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现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区域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村镇银行成为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湖南按照“先西部,后东部,先欠发达县城,后发达县城”的顺序,在全省设立了29家村镇银行,有效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农村地区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能力薄弱,大多借鉴发起行开发的产品,造成“水土不服”,形不成特色化、本土化、差异化的贷款产品,经营发展的后劲不足。株洲县村镇银行这两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贷款品种,简化贷款手续,不断突破传统信贷方式,为客户量身打造信贷产品,实施差别化授信,让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了株洲县村镇银行的一张特色服务名片,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创新道路提供了可贵借鉴。

二、株洲县村镇银行服务产品创新范例

首先株洲县村镇银行与全市4家本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注重提高信用、保证和“非传统”抵押方式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积极推动信贷模式创新,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严防贷款风险,株洲县村镇银行与担保公司采取“相互推荐,各自认可,共到现场,分别评估,自主审批”的工作程序,保证了贷款的时效、质量和安全,迄今由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全部按期收回本息。

在完善金融功能,优化融资环境方面,株洲县村镇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担心贷款到期归还以后不能续贷。对此,实行授信业务制度,放大贷款效应。对单户贷款金额较大、生产经营正常、业务往来诚信、资金周转顺畅的,采取授信的方式,一次授信,多次使用,随还随贷,不断周转。

产品体系方面,“小、快、灵”个性放贷显优势。按照差异化、个性化原则,积极打造适合农业和消费信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针对农民创办企业自身担保能力不足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问题,陆续推出了“兴农贷”“兴旺贷”、“兴诚贷”、“兴联贷”、“兴居贷”、“兴乐贷”、“兴商贷”等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需求的“小、快、灵”特色信贷产品,可推行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收费权质押、存货质押、担保公司和法人企业主要股东保证等担保方式,努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三农”市场的融资需求。

同时,株洲县村镇银行创新营销服务。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的特点、企业成长性和市场竞争能力及对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异,确定不同的贷款营销模式。创新推广“银行+商场+商家”、“ 银行+公司+基地”、“公司+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运营模式,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有市场竞争能力、有发展潜力、有还款保障的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着力发现和培育有潜力的成长型小微企业,扶持了一批有潜力的当地中小企业。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对策建议

从株洲县村镇银行的有效经验尝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全方位满足“三农”市场的融资需求,应产品服务的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经营环境,完善信贷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加快农户诚信系统建设。建立农户信用评级制度,开展信用村评级工作,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农村中小企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在发放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详尽调查,从而确定贷款政策;对于农户,可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联保制度促使农户相互监督,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

第二,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一是改善股权设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股权设置过于集中则内控不足;过于分散则股权弱化。因此,在股权分散基础上的相对集中或控股,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股权结构的较优选择。大小股东都应充分履职。最大控股金融机构股东除满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外,不能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业经营,防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被大股东边缘化;小股东有长期服务“三农”责任感,不能抱着短期投机心态,股东充分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义务和责任,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投资主体应实现多元化。二是加强公司治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完善公司治理架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激励、约束和决策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培三是实施人才战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模式,为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创新产品服务,扩大融资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一是科学把握信贷投向,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二是勇于创新,真正将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风险可控的状况下,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寻找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的结合点,着力培育优质涉农企业和客户群体,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具体表现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重点在个人存款营销上下功夫,破解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增速慢的问题;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详细分析存款需求,通过差异化处理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入。三是增设机构。通过增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机构,增加网点,在有条件的农村设置ATM 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是农村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成果,创新其产品与服务水平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和农民信贷状况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将会有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