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透视心身疾病

时间:2022-08-28 02:02:51

动物实验透视心身疾病

医学或者心理学的研究,往往会用人做实验,但是,如果某种实验对人的身心有所伤害,可这种实验又很有科学价值,非做不可,那就要用某些动物来替代了。下面就举几个与身心疾病有关的动物实验。

无所适从的狗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验,他让狗看两种图像:一种是圆形,另一种为椭圆形。每当见到圆形图像时,狗就得到一份食物;而每当见到椭圆形图像时,则挨一下痛苦的电击。如此重复若干次,狗形成了条件反射:圆形出现,狗摇头摆尾流口水,十分高兴;椭圆形出现,狗则紧张害怕,准备躲避。

以后,实验者将圆形图像逐渐地变成椭圆形,将椭圆形图像逐渐地变成圆形。起初,狗还能分辨,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是,当这两种图像越来越相近而难于区别时,被实验的狗则表现出恐慌不安,无所适从,在笼子里乱转、嚎叫、拒食、腹肌痉挛、呕吐。

再经过一段时间实验,狗不但患了“焦虑性神经症”,还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脱毛、溃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狗,还发生各种肿瘤,如甲状腺瘤、膀胱癌、肺癌等。

内心矛盾的猫

实验者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一个压杆,只有按一下压杆,才能有食物掉下来,但在按压杆的同时,猫爪子要挨一次电击。每一次猫提心吊胆地去按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痛。其结果是饿得头昏眼花的猫极想吃东西,可又害怕遭到痛苦的电击,只得眼巴巴地瞧着压杆转来转去,却不敢去碰它一下,真是内心矛盾重重。过了一段时间,猫的血压升高了,患了“高血压”。

提心吊胆的猴

有个名叫布雷狄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笼子里关了两只猴子,一只四肢被结结实实地捆住,无法动弹,另一只不捆,可以自由活动。然后,每隔20秒钟给笼子里通一次电,两只猴子都挨一下电击。

实验者在笼子里安装了一个压杆,只要在将近通电时压它一下,就可停止通电一次,也就是说猴子免遭一次电击。于是,那只能够自由活动的猴子老惦记着去做这件事,否则就难免被电击。它的伙伴因被捆得动不了,也就不操这份心。

实验的结果是,那只时时操心、疲于奔命的猴子患了“胃溃疡”,而它的伙伴则安然无恙。

心情紧张的鼠

实验者将若干只白鼠分为两组:把其中一组刚刚出生的小白鼠立即取走,使母鼠经常处于准备生殖繁育的状态,同时也造成群居结构的紊乱;另一组则生活在自然的状态中。

经过一段时间,对两组中的母鼠的身体状况进行比较,发现鼠宝宝一出生后即被取走的鼠妈妈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远比另一组要高得多。有人解释,这是由于丢鼠宝宝的鼠妈妈中枢神经过度紧张,使得催乳激素分泌过多,从而促发了乳腺癌。

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

我们知道,心与身,精神与躯体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身体上的生理、生化改变可以作用于心理活动;而人们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作用于身体,出现生理、生化的变化。人们只要有情绪上的变化,必然会伴随发生躯体上的变化。比如,每当紧张恐惧的时候,就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冷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血压也会升高等。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生理反应,久之,就可能造成躯体上的损害,使某些脏器发生病理性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在起病原因上心理因素明显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或者“心理生理疾病”。也就是,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而造成生理上变化的一类疾病。

心身疾病十分常见,像大家所熟悉的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以及某些肿瘤等都与心身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心身疾病纯粹只是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这些心理因素还要通过机体内部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等机制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我们就应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乐观豁达,从而避免患上心身疾病。

据《癫狂梦醒》一书

上一篇:胎儿在子宫里都干些什么 下一篇:医生藏在心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