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7 11:03:44

浅谈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指出了由于人们与政府对自然遗产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保护力度欠缺,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发掘、利用不当,造成了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的破坏日益加剧。系统阐述了张家界自然遗产资源的概况,分析了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旨在缓和当地自然资源保护和旅游建设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

中图分类号:S75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285―03

1引言

随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签署,中国的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深入开展。截止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世界遗产,包括10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鹰潭龙虎山、澄江化石地以及新疆天山;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这些遗产地的自然资源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当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下,各地掀起了一阵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热潮。然而,我国目前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差强人意,往往只注重旅游产业的开发,而忽略了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造成许多自然遗产地的经济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三大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给予“黄牌警告”,督促其对遗产保护和科普工作等方面进行整改,建议加强对自然遗产地的科学研究,三地面临着从世界地质公园中除名的危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还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1]。本文以张家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对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探讨加强对自然遗产地的保护战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国家今后的自然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段,是我国的重点旅游城市。该市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享誉全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录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游览面积300km2。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四大景区,景色秀美,风光独特。

2.1自然遗产完整性遭到破坏

完整性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于类似张家界这种具有绝佳自然现象的区域,其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需要对自然遗产地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为了避免自然遗产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对景点的边界地区留有足够的空间距离。近年来,张家界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武陵源景区周边的住宿、饮食、索道、观光电梯等旅游设施泛滥,整个景区由于周边的过度开发陷入了一个犹如“孤岛”的困境。自然遗产地边界城市化的发展倾向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景区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污染,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原生性亦受到极大的破坏[2]。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拥有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应当使与自然遗产密切相关的周边环境高度保持完整性,亟需对此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2.2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近几年,旅游扩大化的现象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2.1水体污染

金鞭溪和索溪河组成了张家界各大风景区的主要水系,为了较好满足游人的亲水性,景区内很多游道、服务区等旅游设施都依水而建。金鞭溪位于水系上游,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一条“黄金游道”,在紫草潭有一较大的服务区,旅游的超负荷运作导致该溪段水质遭到了严重污染,一些生活污水只经过简单的处理就直接排入了金鞭溪,部分地段甚至有大量藻类滋生。索溪河流经张家界武陵源城区,该河段两岸近几年由于多工程项目实施,施工方随意倾倒渣土石块,暴雨时期溪水一度出现赤黄色,沿线河道满目疮痍。索溪河城区地段一些居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了索溪,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洗涤剂、化肥、农药等使得水体有机磷指数严重超标,部分河段污染物的排放几乎要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2.2.2空气污染

根据有关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张家界的空气质量近几年来呈逐步恶化的状态,尤以旅游接待集中的地区污染更为严重。在景区大气污染的变化值中,7时、13时和19时的大气污染值偏高,这3个时段都是游客用餐的高峰期[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空气中的SO2、NO2也在呈上升的趋势,景区成四面环山的地形格局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长时间滞留在空气中的SO2、NO2若未能得到有效处理,一旦遇雨形成酸雨便会对森林植被产生危害。

2.2.3景观破坏

张家界自然遗产受到景观破坏主要是由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商贩、游客的监管不到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节省开发经费和缩短工期甚至有开山炸石的情况,对景区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不良影响。如天子山登山电梯的修建,对山体植被造成极大破坏,突兀、巨大的钢架结构在秀丽的自然景观中显得十分不协调,极大降低了美景度。由于宣传和监管力度不够,许多景区内的林木都有被游客随意刻划的情况,这些刻痕使得树木生长受阻,并影响了园内景致和游客兴致。另外,许多游人随意喂食自然遗产地的野生动物如猕猴,不仅在现场遗留了许多生活垃圾污染环境,还造成一些猕猴食物中毒或是生活习性改变等状况。

2.3保护性破坏

在自我反省以及外界舆论压力下,张家界近几年也开始重视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在这当中出现了一些保护性破坏的问题。如在申报各名录项目时,政府或开发商急功近利而造成景区真实性缺失,往往出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为了使当地自然遗产更具特色,景区采取了一些展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方式,如在景区内设置一些吊脚楼、水车等特色建筑小品,或举办一些民俗特色庆典仪式以提升新鲜感刺激消费,但在追求更大利益的同时,出现了民间文化被商业化、庸俗化的情况,自然遗产质朴的美感以及真实性反而大打折扣。

3自然遗产保护对策及建议采取的措施

3.1法律措施

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是张家界管理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指导性法规,另外,张家界有关部门于2001年通过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但是,张家界的旅游业已发展10多年,其间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相关条例迟迟未作出新的调整,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出能够适应当地自然遗产保护的地方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遗产保护工作。

3.2规划措施

为了保护张家界自然遗产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科学制定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首先,要调整好城市的生产布局和功能布局,如调整好中心城区的新旧城分区,降低新开发区对自然遗产的影响和破坏。其次,要妥善处理好风景区内常驻居民向风景区迁移的工作,降低自然遗产地的人口密度。最后,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合理控制风景区内及周边的宾馆、商铺、服务区以及现代化建筑设施的数量,尽可能多的保持风景区的原始自然风貌。

另外,政府应当制定好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总规划,并体现总体规划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对接张家界旅游市场的道路、交通以及供水供电设施的规划,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对张家界现有景区完善开发和对新景区适度开发的建设规划,以及张家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等。

3.3管理与监控措施

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为原则。为了建立起高效的自然遗产管理体系,必须加对其管理模式的研究,增加以自然遗产保护为导向的管理机制,优化整合职责交叉的管理领域。如统一管理机构,建立风景区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地方政府应协调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强化旅游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在进行开发项目对自然遗产影响的评估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自然遗产保护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条件。另外,风景名胜区的遗产保护工作,既要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还要建立一些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

由于张家界自然遗产常常受到较大的人流活动影响,建议增设生态检测站,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估,建立自然遗产地生物资源数据库,为环境监督部门提供管理依据。在充分利用遗产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深入研究外界干扰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做出科学评价,有针对、有阶段地开展遗产保护和修复。

3.4科学技术措施

自然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展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系,提升科技人才和决策咨询服务。如为了增加水体的蓄水量,满足山腰山顶旅游设施供水需求,或是改进溪流景观效果,就必须研究治理和优化水系的技术措施;若要保持武陵源独具特色的山形和山势,缓解岩石风化和水土流失,就必须采取土石保护措施;若要保持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的原始性,促进其达到自我维护的生态平衡状态,就要科学筛选植物种类,有效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遵循造林绿化技术措施;为了防治自然遗产地的环境污染,就必须研究垃圾处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将垃圾进行分类后送至垃圾场,或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等。以专业理论和技术指导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能有效提高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3.5科普宣传措施

目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导游偏重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对游客进行讲解,虽具有一定趣味性,但科普性不够,很少进行生态学和地质学的知识教育,这主要归因于导游自身对科技知识的缺乏。为了促进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增强游客环保意识,必须充实从业人员的科技知识,通过导游向游客讲解张家界自然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普及生态旅游知识,进而杜绝一些破坏自然遗产生态景观的行为。

另一方面,提升游人道德素质也是防止自然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关键。运用出版宣传画册、旅游书籍、光碟,建立遗产博物馆,开发自然遗产电子解说系统等措施,增强遗产保护意识,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促使游客承担起维护自然遗产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进一步促进张家界自然遗产的建设和保护。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4结语

世界自然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并不是矛盾的对立关系,做好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为其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而开发又有助于自然遗产被人们的重视,更好受到保护。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特殊性,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本文着眼张家界自然遗产的未来发展,概述了自然遗产对张家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保护对策及建议,以改进张家界的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有助于实现张家界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建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 周年兴.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的威胁及中国的保护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25~32.

[2] 袁正新.维护世界自然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对策探讨――以武陵源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6(3):73~75.

[3] 陈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上一篇:华坪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措施建议 下一篇:现阶段森林采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