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27 04:59:30

高校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论文

近年来,关于高等院校“资金”的相关事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比如高校科研经费成为部分老师的提款机。再如,否应该摘掉“985”、“211”高校的金帽子,使得财政经费更为公平受到极大的关注。如何做好高校的资金管理,如何使用高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从高校预算管理着手,建立科学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教育资金短缺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教育科学事业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我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纲要》提出了把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核心。财政拨款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投融资对充实教育资金来源极其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不同于中小学的办学方式,高等院校的管理(包括资金管理)更为复杂。解决好高校教育资金来源,提高其使用效率,才能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提供长足动力,才能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好、用活。

就资金来源而言,高校资金来源与财政拨款、高校自身项目收入、高校校企等单位的收入、学生缴费收入、社会基金等。我国的高校分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根据高考录取批次的不同,本科也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本科又分为“重点本科高校”(指“985”和“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高校的类别不同,经费的来源和各种来源的比重也就不同,这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的资金来源中仅有1.2亿属于财政拨款,比重为26.1%,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而本三学校、艺术类的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缴费收入比重则会比较大,高校预算外资金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流入。相对而言,财政拨款、学生缴费收入比较稳定,而高校项目收入、附属企业、事业单位收入和社会基金流入则具有较大的不可测性。高等学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和复杂性,包括事业、企业、基建等多性质的综合财务,涉及到计划、分配、决算、物价、税收、内部控制等方面。这种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形成,要求在预算管理中,必须科学地确定预算年度的资金来源、资金金额。明确了资金来源和数额才能有效地制定计划,将有限的资金用对地方,用到刀刃上。制定预算,要紧密结合各个高校的战略、方针、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制定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奋斗目标。

高校的战略内容涉及办学方向、高校特色、发展规模、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以及高校的声望和地位等。战略目标定位后,就应确定各战略阶段发展重点及具体的战略措施,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该过程就是战略与预算相结合的过程。战略指导下的预算管理,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各个高校应该认真研究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坚持以战略规划为导向,正确分析判断教育形势和政策走向,制定并严格执行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预算目标,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促进高校管理的稳步发展。

其次,各个高校应该认真落实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要求,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填报责任,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指标口径和编制要求,认真组织好年度预算报表及预算情况说明书等资料的编制、报送工作。

最后,做好预算编制的指导和审核工作,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审核重点包括预算编制基础、编制范围、编制口径、预算指标的合理性,以及预算指标与高校战略规划是否衔接,表间重要指标是否衔接,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是否详实等内容。

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预算编制方式。传统的预算编制通常比较粗糙。各部门经费预算和使用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部门大手大脚花钱,仍有资金沉淀;有的部门预算制定的时候欠缺考虑,下达预算经费少,常常在年度中旬的时候就捉襟见肘、苦不堪言。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来代替传统的“增量预算”。“增量预算”是根据上一年的基数加减本年度支出的变动来调整预算规模,使得预算管理成了“分蛋糕、切蛋糕”。一些部门害怕预算不足而大幅提高预算,有限的资金不能流入更需要的地方。“零基预算”很好地克服了这些缺陷。但是,如何从“零”制定预算?这需要高效决算和预算的配合。根据决算数据和预算数据的差异,找到较大差异产生的原因,明确哪些费用是必须支出的,哪些费用是可以控制的,哪些费用的不应该产生的,以此杜绝高校资金管理浪费。

推行绩效预算,是克服高校预算执行力不强的有效方式。高校战略规划中的远期目标可分解细化为短期的绩效目标。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目标,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通过绩效指标进行反馈。绩效评价时,应该采用各个部门自身向上报告和自上而下的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报告和考核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间,为了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应该增加考核监督的不确定性。通常,监督部门和预算的制定部门需要遵守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不定期的抽查是提高预算执行效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投融资方式很多,政府财政主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方式。高等教育投融资引入“绩效”理念,将“公平”与“效率”、“公益”与“市场”科学结合,充分运用资本市场为高等教育拓宽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股力量相互补充的融资体系。充足的资金管理需要科学有效的预算来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编制好预算、执行好预算、监督好预算才能使其用好、用活。

作者:刘珺 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铁路工务大修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下一篇:高职实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