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时间:2022-08-27 04:17:56

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摘 要】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利用语言材料丰富语汇;上好“口语交际课”;实现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关键词】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指“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在特定的交际目的的驱动下、通过参与交际双方的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培养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一些

一、丰富语汇,让儿童有丰富的语汇材料

(一)字、词、句是组成语言的材料

大脑里积累的材料越广泛,越生动,孩子运用起来就越自如、越恰当。积累语汇的方法很多:生活中见多识广,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疑问要认真讲解,这样可以积累丰富的名词;引导孩子用字组词,做一字开花的游戏。用词说话,给词选伙伴,使其更生动完整。如“温暖的风”、“鲜艳的花”、“绿油油的草”等。孩子们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很多形容词和动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所见所闻所感。除了这些训练,家长和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背诵一些成语、格言、谚语、对联、古诗等,久而久之,便可“出口成章”了。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

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起来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段话朴实的道出了阅读在积累语言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课外阅读。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性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大脑中储存了系统、完整的语言材料,孩子在语言表达时就能呼之既出、随心所欲。

二、凭借语文材料,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新版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1、精心设问,启发孩子谈话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凭借。在教学中,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就让学生想:小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就会默默地对熊说一句话,它会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小松鼠,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一个个说的棒极了。有的孩子说:“小熊,我多想和你玩呀!以后有什么矛盾我让着你好了!”有的孩子说“小熊,收到我的礼物你会像从前那样跟我好吗?”这样的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在说话训练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在指导阅读同时进行口语交际,有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展开互评,让孩子们在宽松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老师适时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更准确、简练、有条理。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充分的读,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全班齐读。这样形式多样的读孩子们很感兴趣,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语言简洁生动而富有童趣,非常接近儿童的口语。孩子们熟读成诵,琅琅上口,无意识中就会学以致用,将书中规范的词、句不自觉的运用到口语交际中。复述课文就是在孩子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表达能力。刚开始有点难,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不可太高,只要孩子说话有条理,句子通顺,能说多少说多少。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让孩子长期坚持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快就能提高。

(二)上好口语交际课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孩子们的情绪会因此高涨起来。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体,喜欢活动,对色彩明亮的物体有兴趣,对一些行为好模仿。选那些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能成为儿童兴趣的关注点。如,上《我们的画》,上课前就把教室布置成刚举办过画展的样子,学生一上课就被这种情景感染,并激发出自己办画展的兴趣。于是让孩子们贴上自己满意的画,孩子们非常激动。我让孩子们先介绍自己的画,然后给每个孩子当评委的机会,评评别人的画。又如,上《小兔运南瓜》这一课,让孩子们分别带上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头饰,让他们扮演小白兔和兔妈妈。并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小白兔的图片让孩子们唱儿歌,把孩子带入情境,孩子们兴趣就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心情轻松愉快,表达质量就很高。

2、多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目前,还有不少老师上课时,只有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少数学生得到了锻炼,大多数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它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实践的机会,都得到培养。课堂上采用同桌说,小组交流,找好朋友或老师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多锻炼。

(三)实现课堂向课外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如果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么我觉得“学校无小事,处处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句话也十分有道理。口语交际训练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教学活动,要把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除了平时的课堂上要经常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并及时纠正学生说话中的错误以外,下课时也是语言训练的好时机。比如,儿童爱在老师面前告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必须把事情经过说清楚,说规范。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斯温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口语交际的内容也不能受教材的限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让孩子讨论动画片《蓝猫》,《蜡笔小新》,《奥特曼》,《西游记》,谈谈里面的人物或动物,喜欢谁?不喜欢谁?孩子们争先恐后,余兴未尽。

三、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的教育环境也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孩子的模仿性、可塑性强,家长的语言面貌,交际能力,文化修养,家庭的藏书情况,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说话语言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

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语速要稍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孩子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禁止性的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当孩子提问时,如果家长很忙,没空解释,要请孩子耐心等待一会儿,或者家长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家长一定要坦诚相告,切不可粗暴拒绝。父母与孩子之间尽可能平等交流尽量让孩子自由表达,家长要做出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作个忠实的听众。家长可以让孩子与他的朋友一起玩,让他们自己去建立友谊,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妥的言行,家长要注意引导。在家里,让孩子接待客人,端茶、送水果等。让孩子购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

日本专家指出,一个人成功与否,百分之七十五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社会,从小就养成有话敢说,准确的表达事情和感受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拥有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性格和团结互助、仁爱宽容的品格。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孩子一生拥有爱与欢乐,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获取人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苏盛《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华硕博网, 2004年8月.

[2] 陈丽红、刘晓军编著《幼儿益智启蒙》,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3] 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年.

[4]《试教通训》2003/37-39合刊小学语文专辑(七)人民教育出版社.

[5] 谈佩华《浅谈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教网―小学语文―口语, 2006年1月.

上一篇:改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下一篇:普通话与粤语的声调差异对比及普通话教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