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培养

时间:2022-08-27 03:41:12

浅析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培养

[摘要] 学习动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上世纪60年代的归附型学习动机、工具型学习动机,一直到近期的语言自信概念和自我效能理论,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在与时俱进。探讨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对我们做好英语教学工作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 归附型学习动机 工具型学习动机 语言自信概念 自我效能论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外语教学的问题理解为教学方法的问题,因此把精力花在找寻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上。认为只要找出理想的方法,外语教学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识到学习者是外语教学中的内因。心理语言学家们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中,他们发现外语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众多差异,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年龄、学习动机、学习才能和学习方法。对高校大学生来讲,年龄和学习才能不存在重大差异。因此,重视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动力充足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动机意指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把学习动机定义为: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语言时的努力程度。换句话说,外语学习活动的产生与持续总有其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就是外语学习动机。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Jakobovits等心理语言学家就曾对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要大大超出学生智力的作用,其影响与学习者的才能不差上下,二者构成了影响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1 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即能够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觉醒状态,为集中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提供能量。例如,当学生用口语无法恰当流利地表达自己时,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为克服这种状态,学生就会采取各种学习策略,使用过去获得的最适当的策略或者新的口语提高策略。这种状态就成为驱使学生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动力。

具有将学习者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指向功能,即选择学习行为的方向。如化学专业的学生在课下会有意识地阅读一些化工专业英语读物,因为他们觉得,了解一些本专业的英语知识对自己以后获取本专业的信息有益。这种使学生的行为趋向某一方向的强度,称为诱发力。诱发力与学习者对目标期望的强度相一致.具有强化学习效率的强化功能。一般来讲,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劲头就会越高涨,学习效率也就会越高。

对学习动机问题研究较多的是加拿大R.Gardner、W.Lambert等人,他们主要是研究一些双语制地区的社会心理。并据此提出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一种称为归附型学习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学习者不但愿意学该语言,而且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双语制地区的一些儿童往往就是在这种动力推动下去学习第二语言的。

另一种可称为工具型学习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阅读专业文献,通过考试找寻职业等等,而去学习另一种语言。研究者Lambert认为前一种学习动机所取得的效果远远要比后一种好。Gardner还进一步提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态度亦往往会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者的态度则大多是受家庭,特别是父母亲的态度所影响。因此,参加社团的动力加上父母的支持会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2 影响外语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2.1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即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主要关注的是掌握所学的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而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在归因方面掌握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学习方法。成绩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能力和课题。

2.2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志向水平。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量的调查表明,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

2.3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外语教育,孩子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响应。对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消极现象自觉的加以抵制。

3 语言自信概念与自我效能理论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一些研究者认识到社会心理学动机理论和其他一些领域对学习动机的研究脱节。未能区分态度与动机等方面的不足,开始有意识地借鉴和整合主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以丰富和修正社会心理学取向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的缺失或偏颇之处,并开始寻求对具体语言学习环境和行为具有解释力的动机理论,出现了语言自信、自我效能等新的理论取向。

多数理论视动机为起点和动因,是决定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即动机是因,学习成效是果,而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学者们认为相反的因果关系同样存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动机的强弱变化。1977年由Clement等首先提出语言自信概念,后被Noels等(1996)具体界定为:语言自信指个体对自我交际能力,对自我使用外语时较低的焦虑程度的感知。其理论依据为Bandura(1982)提出自我效能论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换言之,自我效能是由情景决定的能力知觉,而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组织和进行活动时可达到某种预定表现的能力的判断。

与语言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相联系的还有成就目标这个概念。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业成就、成功意义或目的的知觉,可分为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两种。成就目标理论者认为,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习的努力程度。在动机归因方式上,与学习策略的运用、自我效能等因素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任务的选择与学业成绩。有关研究发现,掌握目标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成绩目标与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掌握目标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之一,而成绩目标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虽然这些研究所探讨的学业成绩包括外语学习成绩在内,但还缺少专门的外语成就目标与外语学习成绩的关系报告。

外语学习焦虑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受到格外关注的变量,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Horwitz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

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并使用自编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我国的大二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外语学习焦虑与大学四级英语考试成绩(CET4)有显著的负相关。

4 学习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自信与自我效能理论研究要求教师进行角色定位时,首先了解学生的情感、交往、智力等发展的需求,根据需求分析、选择教材,组织和设计学习任务。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或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

4.1 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对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性教育。高校学生思维力、分析力强,学习目的性更强,所以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外语学习目的教育。

4.2 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问题情境创设的好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4.3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4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一个更积极的参与者,有助于他们明白提高英语交流的目的。使用目的语成功地交流使学生有某种成就感,在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语言成绩强烈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再次,一篇有趣课文的使用也有助于提高课堂内学生的动机水平,如今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贯彻交际法原则的最新教材《新编大学英语》、《21世纪英语》、《新视野英语》等已经大规模使用这些教材通常包括能在课堂上创造双向交流活动的话题,有助于激励学生发展它们的语言技能。

4.5 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教师在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教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

4.6 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行为。低期望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和配合各方面力量完成的。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外语学习,特别是高校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要求主观能动性很强的活动。作为外语教师,必须重视端正的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考前动员的心理影响与规避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