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众医学》一起成长

时间:2022-08-27 03:13:42

我和《大众医学》一起成长

我和《大众医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一个秋末冬初的傍晚。我在四川路海宁路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书架上有几本旧的《大众医学》(当时只有这家旧书店开架)。当时,由于我人长得矮小,故只能央求书店的售货员叔叔帮忙把杂志拿下来。拿到杂志,我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当然,那时候与其说“看”,不如说“翻”,因为年幼的我还看不太懂文字。不过,杂志里那些有趣的插图,不仅能让人一看就懂,还深深地印入了脑海之中。当我“翻”完所有的杂志回到家,已是晚饭时间了。吃饭的时候,妈妈讲起今天她接诊了一个鼻窦炎患者,我马上想起《大众医学》上的保健方法,脱口而出:“鼻窦炎患者每天要用温水洗鼻腔!”妈妈当时非常惊讶,当她得知我是从《大众医学》里学来的知识以后,很高兴,特地在我每月的零花钱里额外加了两角钱,叫我多看看《大众医学》。

从此,我成了《大众医学》的小读者。虽然当时没有“经济实力”订阅,但那家旧书店的叔叔已经成了我的朋友,我几乎能一期不拉地看到《大众医学》。

转眼十年过去了,来临。旧书店的叔叔不知去了哪里,《大众医学》也和我断了音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几个同学发现学校图书馆里还有一些《大众医学》没有被处理掉。于是,我每天晚上悄悄地汲取它的“营养”,并用从那里面学来的知识,帮助大家度过了“18岁的生理骚动期”。

1978年恢复高考,渴望学习的我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春天”。在接受了“工人阶级再教育”十年之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这与我长期受到《大众医学》的熏陶不无关系。

“为了大众,学好医学;为了大众,用好医学”,成了我走进医学院、走进医院的座右铭。近30年来,《大众医学》不仅伴随我从医学生变为小医生,从小医生变为主任医生,还激励我从忠实的读者,变为热心的作者。

我在《大众医学》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有关口腔溃疡的,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当时,由于民众对口腔黏膜病缺乏了解,《大众医学》的编辑便向我约稿。虽然当时我只是一名主治医生,但文章很快被刊登了出来。不久,由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纷至沓来,使我倍受鼓舞,既看到了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民生意义,也坚定了我为口腔黏膜病专业奉献一生的决心。可以说,是《大众医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口腔黏膜病,也是《大众医学》“逼”我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为病家造福。

如今,身兼医疗、科研、管理工作于一身的我虽然很忙,但对《大众医学》的约稿,有约必写,对《大众医学》的读者来信,有信必回。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大众医学》是民众的朋友,也是医生的朋友,这座“桥梁”将在加强医患沟通,加深医患理解、创建医患和谐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上一篇:服用止咳药常犯的的6大错误 下一篇:冠心病患者冠脉壁上有“活火山”